华为比亚迪合作梦碎?大疆获比亚迪投资

12缸汽车

2128阅读

01-30

“汽车的上半场是电气化,下半场是智能化。”2021年比亚迪股东大会上,王传福斩钉截铁地说出了这句话,肯定了汽车行业当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依靠刀片电池和DM-i系统,毫无疑问,比亚迪是上半场“电气化”的统治者,然而尽管对外宣称早已意识到“智能化”在未来的重要性,但实际上以比亚迪目前产品的表现,反而有点跟不上了。

所以,2023年目睹过华为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不少“恨铁不成钢”的网友一直以来期望比亚迪能找上华为,一方是成熟的销冠整车厂,一方是开创性的智能方案供应商。我们这次不说谁抱谁的大腿,而是强强联手。

然而,近日有媒体称,比亚迪曾有意接触华为车BU,但后者认为双方合作空间不大,进行了婉拒,双方未进入实质性投资流程。前几年没在乎智能,现在开始着急了?

到底是谁拒绝谁众说纷纭,但可以实锤的是,强强联手的夙愿已经化为泡影。以后大家别说比亚迪不支持华为车BU的工作了。

爆料还在继续,根据多位行业人事透露,比亚迪转而将投资方向指向了大疆车载。目前大疆车载已经收到比亚迪和一汽集团的明确投资意向,目前各方正在推进融资流程。

而比起比亚迪,一汽更为坚定。知情人士回忆道,就在余承东喊话一汽投资华为车BU当天,一汽团队就在大疆洽谈合作,“公司楼下停满了红旗车队”。

“月光有人捞起,有人瞧不起。”一句经典歌词送给大疆。

向大疆车载抛出了橄榄枝既成事实,不代表比亚迪自己在智能方面不是练家子。就在这个月16号的2024比亚迪梦想日上,比亚迪也秀了一下肌肉。

座舱方面,发布了12nm到3nm制程的芯片、智能语音、卫星通信;智驾方面,加大投入BEV+占用网络融合感知、发布璇玑架构、重新命名了智驾平台、统一了LCC等智驾功能的中文表达、易四方自动泊车等。

目前拥有9万名研发人员,11个研究院,48000+个专利。

当时很多人猜测比亚迪要开始和华为掰手腕了,但仔细看,在智驾、领航方面还是落后于主流的。高端子品牌的仰望U8腾势N7,也得在今年一季度到三季度逐步实现城市领航,而这个功能新势力和华为系有的已经落地多时,比亚迪自己也知道。

所以,比亚迪未来在智能化领域还要投入一千亿,也许大疆车载的投资就在这个预算里面。

尽管不是和呼声颇高的华为强强联手,缸哥仍认为“迪疆”合作,将会是明智之举,原因有二。

第一,虽然华为车BU有着品牌和技术的双重号召力,但同时,高估值和抢手也让大厂望而却步,如果投的金额和话语权不够大,后续在获得华为车BU的生产力时,可能难以占据上风。

第二,大疆车载可以看作是“智驾领域的小米”。

因为大疆从2016年无人机产品上就开始使用双目视觉方案,量产经验颇多。自然而然大疆车载为车企提供的智驾解决方案也不依赖激光雷达,靠双目同焦(区别于主流的多目不同焦)形成点云的Bev技术路线。“讲人话”地说,比起同行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这和比亚迪的产品线不谋而合。

性价比车+性价比智驾,起到“1+1>2”的作用。

目前,大疆车载第一款量产智驾方案“灵犀”搭载在2023款宝骏KiWi EV车型上,已在2022年上市交付,整车售价仅10万元左右,具备L2+的能力。

放眼未来,比亚迪的智驾策略估计会是:纯视觉低端智驾(王朝、海洋)用大疆,带雷达的高端智驾(腾势、仰望)自己做。

一位网友感叹:“根本不敢想象,如果比亚迪之后智能驾驶卷到9.98万的秦上,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尽管是L2+,放在秦上面也大大解放了很多费神的场景,大疆或成比亚迪的最后一块拼图。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

12缸汽车

12缸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