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不再称王,揭示出新势力哪些危机?

DearAuto

1872阅读

2024-02-19

去年新能源板块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新势力车企的强势推动。

气势如虹的理想取得了182.2%的巨幅增长;话题不断的问界以新款M7扭转颓势,取得24%的增长;蔚来、零跑、小鹏虽然各有难处,但全年交付量也超过了10万,增长率最低的也有17%。

今年一月,多家新势力都实现了3位数的同比增长,有的还突破了月销量纪录。

形势看似一片大好,但整个新势力阵营依然存在着许多隐忧。在喧哗的舆论掩盖下,市场或许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当大环境逐渐转向理性,当市场认知不断成熟,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大佬们将不得不正视自己的短板。

去年年底威马汽车破产重组,今年春节前夕高合汽车发不出工资,正是两大警惕信号。接下来,整体新能源市场的高速发展还会持续,但主角不会再是新势力们,“蔚小理”们都将迎接各自的危机之年。

洗脑式营销逐渐失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习惯了怼同行怼媒体怼用户的“微博之王”李想,除了1月1日的年终回顾之外,整个1月里他都没发过一条原创微博。到了2月份,他多少还是发了一些个人感悟(例如向华为学习啥的),但影响力与之前相比还是弱了不少,至少不再有媒体以李想的微博作为内容选题了。

不知道是李厂长的个人营销策略发生了改变,还是他终于意识到频繁的低智发言会带来舆论反噬,反正,从他个人微博的情况看来,理想汽车整体的营销传播声量是有所减弱的,伴随而来的是销量势头的下滑。

面对问界这位最主要的竞争对手,理想开始显得力不从心。2月份第一周,L7、L8、L9三款车的合计销量都比不过问界M7一款,接下来,问界M9的交付量会逐步提升,理想与问界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

借着销量反超的契机,问界也在舆论传播上抓紧发力以扩大战果。春节大年初三,余承东就在朋友圈发文称驾驶问界M9从老家返回深圳,全程1314公里基本实现了零接管,并暗示要把离手检测功能取消。

余承东再次将其大嘴营销的精髓发挥到极致——不管是否有夸大成分,也不管是否触犯法律,只要够胆说,就能遥遥领先。

这条朋友圈也再次成功引起了媒体们的关注,有说华为自驾技术牛X的,有说余承东足够敬业的,但对于大多数清醒的人而言,这种有如小学生炫耀新玩具似的发言,既没深度又缺乏证据,千篇一律都是洗脑式的自卖自夸,听多了确实挺让人反感的。

从去年的情况来看,这种洗脑式营销确实是有点效果的,大佬们越是哗众取宠,越是口出狂言,车子似乎就能卖得越好。但这种靠舆论支撑起来的热度只适用于新产品的成长期,当用户逐渐成熟,惊喜逐渐散去,而产品的各种缺点又开始暴露,就会出现极大的心理落差。

理想在营销上稍有松弛销量就立马被反超,很大程度上也验证了上面的论点。可预计的是,余承东的遥遥领先大法终究会有失效的一天,人们的关注点,已开始转移到具体的产品、技术和体验上,这本来是新势力车企引以为傲的优势领域,然而,过度内卷的市场却让各种新技术和新概念变得越来越没意思。

市场高度同质化,新技术快速贬值

在燃油车时代,某车企一旦研发出一项划时代技术,或是在某个领域颇有建树,通常都能独领风骚好几年,丰田的混动、大众的双离合、宝马的底盘调校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到了新能源车时代,各种新技术的领先期正变得越来越短。以800V高压平台技术为例,在2023年之前,这还是只有某几家车企掌握的核心技术,是高级、领先、贵价的证明,但正如我们所见,采用高压平台技术的车型现在已经烂大街了,目前最便宜的800V平台车型是极狐阿尔法T5,起售价仅为15.58万。

同样,高阶智驾技术曾经被某些新势力车企视为“杀手锏”,如今已被彻底白菜化——不到13万的宝骏云朵已能实现该功能,而且是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端货”。

当然,十来万的智驾和三、四十万的还是有些区别的,但像宝骏这样的车企至少证明了一个事实:那些被新势力捧得高高在上的技术,只要市场有风口、用户有需求,任何车企都能轻松造出来。

在高压平台和高阶智驾之后,车载AI大模型估计会成为车圈下一个风口,小米在1月份已注册了“ChatMI”商标,试图在车载AI浪潮中先声夺人。但很遗憾,在小米之前,包括奔驰、宝马在内的多家海外车企都已推出了各自的车载AI技术,大众更是宣布将会把ChatGPT接入到车机上,这个全球领先的AI人工智能系统或许会让大众的人车交互水平产生质变。

可见,车载AI这一风口还没正式吹起来,就已被各家车企卷透了。

别看现在大众的车机系统古早味十足,一旦与ChatGPT深度绑定,其体验或许能反超一众新势力的智能座舱。

当越来越多新技术或新概念被普及化,新势力们的故事就会越讲越词穷,他们的技术护城河也会迅速退潮,竞争的核心又会回归到品质、工艺、可靠性、耐用性等传统领域中,这都是新势力们最薄弱的环节。

有的新势力车企绕开了技术内卷,通过精准的定位角度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新赛道,但还是逃不掉被同质化的命运。

理想就是典型的例子。增程式路线+家用定位的产品模式让他们尝到不少甜头,但所谓的路线和定位是最容易被模仿的,魏牌蓝山、问界M7已对理想的L系列构成直接威胁,前不久零跑还推出了最新的C10,造型与理想尚未公布的L6高度相似,同样采用增程式动力,都是面向家用的中型SUV,但起售价仅为15.18万!比理想L6的预计售价(25万起)便宜了足足10万!

面对看起来差不多,体验又没有明显差别的两款产品,用户肯定是哪个便宜选哪个,这样的内卷对消费者来说绝对是好事,但对新势力车企——尤其是定位高端的——无疑是致命的伤害。

未来属于真正的强势车企

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许多车企公布的销量排行榜不仅真实性存疑,而且排名毫无根据,基本都是报喜不报忧。例如在某车企每月公布的“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销量”,总会把销量比自己高的车企剔除掉,原因大概是那些车企都不属于“新势力”。

但现在已经2024年了,最早一批新势力车企都诞生快十年了,新旧势力的区隔已十分模糊,越强调“新”的标签,越像是小圈子的做派,将自己视为弱势群体,为市场表现不佳找借口。

蔚来是成立最早的新势力车企之一,2014年诞生至今已有十个年头。

与其讨论何谓新旧势力,不如正视强势车企与弱势车企之间的区别。从整体新能源市场的销量情况来看,真正强势的是像比亚迪、吉利、长安这样的主流车企,而问界、理想等即便营销攻势再强,绝对销量上依然处于弱势。

1月份,问界取代理想成为新势力阵营中的销量冠军,但放在整体新能源市场里,其销量仅约为吉利、长安的一半,更不到比亚迪的1/6。

当然,车市里的强与弱不仅体现在销量上,更体现在研发水平、品控实力、渠道规模、成本控制能力等维度上,主流车企在这些方面优势已逐步显现。

以智能技术为例,这长期被认为是“旧势力”的薄弱环节,可如今最先把8295芯片搭载到市售车上的是奔驰和吉利,而不是“蔚小理”其中一家,而率先把800V高压平台和高阶智驾的价格打下来的,同样是主流车企们。

不知不觉间,主流车企已对新能源市场进行了又一次的价值颠覆,当来越多配置超前且售价亲民的车型出现,新势力的光环便会快速褪去,剩下的“大嘴们”仍在不停吆喝、叫卖,你大概只会感到无聊、幼稚。(文|超人)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