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为什么没能成为下一个蔚来

Myautotime

2335阅读

02-23

和之前那些已经倒下的造车新势力不同,高合确实是在踏踏实实造车。

从2021年首款车型高合HiPhi X交付开始,三年三款量产车,价位覆盖了30-80万的区间。像极了蔚来的产品格局。

但蔚来目前尚可,高合却已经岌岌可危。

2月18日,高合汽车在中国农历新年后开工第一天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在此期间运营也陷入停滞状态。

一时间,物业方催缴欠款、供应商上门收账、员工维权等等一大堆糟心事蜂拥而至。风雨飘渺中的高合汽车,很难让我们相信,到2025年还能再见。

都是高端惹的祸?

高合走到今天,最直接的因素似乎可以不加任何分析而得来,即车卖不好所致,而车卖不好就是因为价格太高。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高合共销售新车4829辆。其中,高合HiPhi X销售226辆,高合HiPhi Z销售429辆,高合HiPhi Y销售4174辆。

当然,全年销量不足5000辆的高合肯定很难。但其中其实也不乏希望,高合HiPhi Y凭借一己之力,几乎托起了高合的全部。

然而,在2023年最后两个月,售价最低,销量最高的高合HiPhi Y的交付已经受到供应链不稳定的影响,几乎没有为高合的销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也就说,高合HiPhi Y在终端市场的表现,还是带来了一线生机,奈何厂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败绩在2023年底已经显露。彼时,多家供应商代表聚集在高合上海园区门口维权,要求高合尽快还清拖欠款项。我们知道,干拉横幅维权的事,基本都是一些中小供应商。像博世这样的大供应商,有自身严格的熔断机制,销售部门早已掐断了与高合的供应链,这也是高合汽车不得不停产的原因,因为没有关键零部件了。

所以高合的停摆,更直接的原因在于供应链的失控,而并非严格意义上销售不振。

也许我们会说,没有钱去买零部件,不还是销售没上来,没有回头钱进账,哪里来的钱再进购原材料?

这个朴素的生产销售逻辑在造车新势力这个板块是说不通的。事实上,自主新势力造车圈,除了理想的账面上基本消除了赤字,其余的,包括蔚来、小鹏、零跑、哪吒在内,所有的新势力造车哪一家不还在亏损?

为什么它们都还有能力保证了一个相对稳健的供应链?答案也很简单,可以“化缘”,有来自资本市场的滋养。

而高合在这方面就显得极为弱势。

和其他新势力累计超百亿的融资规模不同,高合2017年成立至今公布过的融资信息非常少,能查到的公开融资信息,只有2021年11月交通银行的50亿元战略投资。

当然,高合仅仅凭借50亿走不到今天,除此之外,我们发现高合背后的投资方有明显的国有资本的痕迹。

高合最初与江苏盐城政府建立合作。盐城政府不仅入股高合汽车的运营主体公司、入股高合汽车关联的投资基金,还为高合汽车提供了改造后的工厂。高合还有来自青岛的国有资本,两家青岛地方国企与莱西市政府一起为华人运通(高合的母公司)造车提供了超50亿的投资金额和生产工厂。

所以,高合基本上算半个国资企业,它的资本源头是“严肃”的,这就决定了高合的资本靠谱,但不会太多。地方政府的投资和高合打造高端品牌所需的巨额资金之间差异巨大,“沟壑难平”。

去年一度传出高合将获得“400亿元中东注资”。只是这笔投资只停留在“华人运通与沙特投资基金签署协议”的阶段,之后官方并没有后续合作及投产计划披露。

基于上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如果非要说高合的产品出了问题,那也是在高合HiPhi Y之前,高达50-80万的两款高合纯电车,有着极为夸张的设计,这导致有经济实力的中年人觉得太浮夸,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又买不起,定位太尴尬。而随着30万级高合HiPhi Y上市,已经无限接近正确答案的高合又失去了以资本为核心的发起冲锋的动能。

小众+高端化追求,让高合的产品成本极高,品质不差,高合像极了倒在黎明前的“英雄”。

都是宿命吗?

新势力造车走到现在,历史的轨迹终于有一些规律可循。

已经倒下的品牌从拜腾到天际、再到爱驰、威马,以及此前经历危机的哪吒和如今停产的高合,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这批新势力都是传统车企、甚至绝大多数都是合资品牌出身的高管们创立的品牌。它们的创始人都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与人脉关系。

而蔚小理,则都是跨界造车的代表。

外行与内行的交锋过程中,居然取得了碾压性的胜利。

好吧,姑且做一回事后诸葛亮。

这些带着传统背景的新势力,骨子里依然有着传统汽车品牌的基因,而从组织架构到管理运营,也大都是传统车企的风格。这里不是强调传统不好,而是它们偏偏又没有诸如极氪、智己、岚图这些“创二代”的背景资源。如同一个个自立门户的,家底并不丰盈的徒弟们,企图用在师傅那里学来的招式去打败师傅,或者师傅的嫡传弟子,当然很难。

打“死”老师傅的,只有“乱拳”。

蔚小理就是打乱拳的好手。

从产品、营销、渠道、圈层、文化,甚至包括创始人的个人IP打造等等,这一切都成为品牌的优质包装,从而海量吸收资本、吸纳用户。所以,不管蔚小理最后的结局如何,至少现在都还活着。

当然,这一切其实都还只是表象。

究其真正的原因,或许应该是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之间的差异。

不管是高合的丁磊,还是威马的沈辉,爱驰的付强等等,不管他们以往的履历多么辉煌,说到底都是“打工人”,而蔚来的李斌、理想的李想、小鹏的何小鹏,再不济,人家之前也是“老板”。

老板与打工人之间甚至都谈不上能力的差异,但是老板有过将身家性命都搭进去,每天都要面临“生死”的关于心性的锤炼。这使得他们格局更大,市场嗅觉更敏锐,当然也更能够懂得坚守。

这或许是高合最终成不了同样高举高打的蔚来的主因。

写在最后

当然,高合还没有彻底倒下,接下来6个月的时间至关重要。

但高合的结局已经可以预见。

要么有强势资本注入,高合重新启航。目前有消息显示,沙特方对高合的投资依然在谈判中。

要么等来下一个接盘的大侠。从高合目前的资本背景看,不排除大型国有产业集团再度出手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高合别无他路。但我们终究还是希望高合能够挺过这一关,毕竟高合在国内市场已经干成了法拉第未来没有干成的事。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