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315,都是车企们最紧绷的时候。近两年来,车企与车主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车企们也愈发意识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重要性。
但尽管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约束,依旧有不少车企冒着可能暴露在315晚会聚光灯下的风险,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侵害。
然而对于某些车企来说,或许躲得过初一,但可能躲不过315。
此次汽车大事记将从“热门维权事件”、“降价问题”以及“退市品牌售后保障问题”三个方面,曝光、盘点过去一年来车主们最关心,影响最广的汽车消费者侵权维权案例。
同时也向广大汽车消费者征集典型案例线索,我们会携手腾讯汽车准备内容,肩负起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共同维护健康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
01 车主维权何时了?
维权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进入2023年,在汽车产业加速转型的浪潮下,车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似乎愈发难维护,因此,车企们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消费者维权问题。
从2021年车展特斯拉车主车顶维权,再到2022年理想汽车、飞凡汽车车主拉横幅维权,各种各样的维权手段层出不穷。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升高,车主们维权的对象也逐渐从燃油车转变为新能源车,投诉的问题也从硬件逐渐转变成软件。如车机黑屏死机、车辆续航虚标等等问题。
而进入2023年,受价格战的影响,车主们维权的问题大多数都集中在“虚假宣传”“车企背刺”等问题上。
2023年10月,710名小鹏P5车主因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与宣传不符以公开信形式向小鹏汽车展开维权;2023年11月,超500名极氪X车主发布联合声明维权,主要针对车辆“变相降价”以及“新车质量问题”。
诸如此类维权还有很多,可以看到,想保障自身的权益,维权似乎成了车主们的必经之路。而车主们维权的形式也从“个人维权”逐渐转变成了“抱团维权”。
不过在这条漫漫维权路上,车主们需要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恐怕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那么在这一众深陷“维权风波”的车企中,有没有哪一家车企在今年的315晚会上“榜上有名”呢?不妨大胆猜一猜!
02 降价?背刺?
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众维权事件中,关于车企降价维权的案例尤其多。毕竟对老车主而言,最心痛的莫过于前脚刚买车,后脚就降价。
而在充斥着价格战硝烟的2023年,就不乏有一些车企降价背刺老车主的案例。
2023年年初,特斯拉带头打响价格战第一枪。随后,不少车企纷纷入局,奇招百出。但在大规模价格战背后,也给老车主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2023年年初,长安深蓝SL03上市半年内降价4.2万元,老车主自发组织维权。
2023年9月特斯拉Model S/X连续降价,降幅高达20万元,导致众多车主联合声明要求赔偿。
2023年10月,部分魏牌蓝山与别克E5车主吐槽保价协议就是一纸空谈。
2024年2月,新款极氪001降价增配惹一众老车主不满。
……
事实上,23年价格战的硝烟依旧弥漫到了2024年。龙年伊始,比亚迪推出798的秦,率先拉开了价格战的序幕,随后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这场战争。甚至在3月1号当天,更是有多达9家车企宣布降价或推出限时优惠活动。
近两年来,车企们更多的是“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但正是这种行为,或许会让车主与车企之间的心,离得越来越远了。
03 车企倒闭,爱车何去何从?
车企降价还会持续,但相比起车企背刺等维权事件,消费者更怕的是“爆雷”。
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少车企逐渐被市场淘汰,威马、自由家、爱驰、雷丁、恒驰……
2023年4月,自由家官方app停止服务。
2023年5月,雷丁汽车公司申请破产。
2023年5月,爱驰汽车app停止服务。
2023年10月,威马汽车申请破产重整。
……
而在龙年开工第一天,高合汽车也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
尽管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但对于车主来说,车企的倒闭退市,就意味着车辆的售后无法得到及时的保障,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写在最后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突破3000万辆,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950万辆,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1.6%。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迭代,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可以肯定的是,对某些车企来说,越临近315,时间越难熬。
如果你的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遇到过各种糟心事,请联系我们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提供相关案例线索。我们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曝光不良现象,携手相关平台督促汽车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正面解决问题。
征集邮箱:128593063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