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升维,价格降维!全新第9代凯美瑞登场,17.18万起!

汽车简报

2033阅读

03-07

2024年3月6日,全新第9代凯美瑞上市,2.0L电混与2.0L汽油版同步更新,厂商指导价17.18万-20.68万元,2.0L电混17.98万元起,顶配20.68万,价值升维,价格降维,以B级销冠实力“开卷”。

2024年1月单月B级车销量中,凯美瑞以16352台的销量成绩占据榜单高位,丰田旗下“常青藤”般的角色,历来是中高层次的高热度款型,能够和它比肩对标的,基本也只有大众和本田两大量产老品牌了。

1.短时市场反馈

在广州车展开启后不久,只到3月5日,预售订单已有9136台,电混占比80%,中高配电混占比70%,显然电动化驾驶体验已经成为了主流选择,旗舰款型的选择和时代流量的融入,都为凯美瑞系列登台造势着。

油混能源设计的确很有优势,相较插混、纯电或增程等贯彻新能源更为彻底的设计来说,油混仍保留了燃油动力的主导身份,电驱虽有加入,但仅以辅助身份出现,享受到了低能耗和良好经济性的支持,却没有受到太多电池成本和安全问题的制约。

2.性能设计变化

而针对容量并不高的电池组,全新第9代凯美瑞同样进行了优化,三元锂离子设计类型,重量减轻约44%,电芯输出功率提升15%,电机功率100kW提升14%,助力电驱更加强劲。

电混板车型本身最大功率145kW,动力输出轻松超越2.0T款型,4.2L/100km的超低油耗,相比同级燃油降低30%,甚至可以轻松吊打很多小型车,燃油能源主导条件下,完全没有续航焦虑限制,冬季低温缩减续航的问题更是可以无视,出行自如随心。

乍看车用成本似乎仅稍高纯电款型些许,但电车的电池控温始终是很大的消耗,只温控空调泵一项,损耗程度就要远超燃油款式,再考虑到电池寿命衰竭导致续航受制加重问题,在产品的使用性和适用范围来看,油混显得更有优势。

3.智能座舱体验

新车车机搭载8155芯片,12GB运行内容,算力提升4倍,响应速度提升8倍,考虑到了后续OTA升级功能与内容更加丰富,还提前做了算力的40%预留,即使后续车机新增加强,也完全足够富裕的算力支持。

语音控制环节介入AI辅助支持,可见即可说、一次唤醒、持续对话更加灵敏,而且数据库储存内容增加,普通话轻松驾驭,方言混搭内容识别也没有什么问题。另外,导入丰田自营应用商店,便携数字化应用同步支持。

HUD抬头显示与声纹、面容识别之中,使用了AR风格设计,具象凸显的建模效果,使用感受更加清晰。CarPlay、CarLife、HiCar三大手机互联同步装配,兼顾满足不同车主的个性化选择。

新一代T-Pilot超200亿公里智能驾驶辅助“零事故”数据研发,智驾介入流畅丝滑,三段式预碰撞系统操控,遭遇突发情况比老司机更沉稳。

由DNN深度神经网络AI算法支持的PDA主动驾驶辅助系统,提供18项智能监控与介入,实现自动变道与紧急转向的自主控制效果,让人难以避免的“鬼探头”和“开门杀”也能给出更多预防,全场景的安全覆盖体验更加省心。

4.乘驾质感如何

TNGA-K平台强化底盘,使用雷克萨斯同款摆动阀式减震器,在油门响应、转向精准度调节和制动性能效果上调教更为细致,针对国内市场的车用环境,动感和操控乐趣给出了更适应国情的回应。

电车的良好静谧性也被全新第9代凯美瑞“盯上”,通过了37项静谧性升级,包含19项材质新增,外部拱形内衬里侧还添加了隔音棉,各处细枝末节的考量,都直观对标上了豪华车型的体验范围感。

而在11项材料升级中,车门盖板隔音材料还增厚了30%,7想设计优化,涵盖全车标配双层隔音玻璃,车内不止安静,也提供了更好的隐私性。

通过测试检验,甚至在时速达到100km/h的状态下,车内通话清晰度都加强了7.3%。要知道,纯电车型只是在低速状态下更加安静,但车速升高,胎噪、风噪等问题还是无法避免的,有了这样直观的比对,此次凯美瑞升级效果有多显著可想而知了。

至于车用安全问题,凯美瑞已经连续12年在IIHS测试中取得最高安全评级,本身的实力底蕴便是很强,第9代又展开了车身安全化升级,25%偏置碰撞防护力更强,做到了领先同级的地步。

车顶全景天幕还是用了热冲压中央加强设计,底盘防护使用平置硬壳包裹,遭遇严重事故也能减少车厢变形挤压的可能。

座舱内部的10气囊标配也下了功夫,侧帘式容量较旧款扩张78%,前排三腔式气囊保护环绕,由新增的中央气囊更大程度降低伤害,细致保护车内的每个人。

最后,丰田全球销量超千万,电混双擎车主超2000万,广汽丰田的销量也已突破百万,更加庞大的保有数据,更能显示出大厂的品控支持,而全新第9代混动凯美瑞的登台,还在价格与价值间同步迎合了市场激化竞争的趋势,在本就拥有优势的基础上更有卖点。但目前市场新车、低价高性价比款型层出不穷,全新凯美瑞是否能够快速杀出重围还未曾可知,还是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