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价格优势的零跑,还剩下什么?

智选车

3919阅读

2024-03-07

今年的价格战来得急且猛,春节刚结束,比亚迪、小鹏、问界、吉利等就纷纷“亮剑”。

“价格战”之下,企业的利润被极度压缩,最后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此前看似经营良好的企业,也难免“露出马脚”。

零跑或许就是其中之一。

在价格战之下,零跑主打的性价比路线优势被削弱。比如近期上市的零跑C10、新款C01/C11等车型的售价都很难再有惊喜。

那么失去价格优势的零跑,还能剩下什么?

2024年2月,零跑销量环比下滑44.9%,是当期下滑幅度最大的新势力品牌之一。

而零跑的疲态,其实早已显露。

零跑2023年销量为14.42万辆,不算差,但是仅完成当年目标的72.1%,离20万辆仍有不小的差距。

从增幅来看,超29%的增长率也算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

换句话说,零跑的销量增长率没有跑赢行业大盘

零跑在去年1月、2月销量跌至1139辆、3198辆。为此,零跑不得不采取大幅降价的方式来挽救市场。

去年3月,零跑对2023款车型进行大幅调价,其中C11纯电版起售价下降3万元,C01下调4.4万元。

大幅调价的确起到了效果,零跑在此后的3月、4月,销量分别增长至6172辆、8726辆。

或许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性价比的高低直接决定零跑的“生死”

零跑最新推出的中型SUV车型C10,在价格战下却很难看出它的价格优势。

零跑C10纯电车型售价12.88万元起,增程车型13.58万元起。

这样的定价没有与零跑C11拉开太大差距,稍显诚意不足。并且在该价位区间,车二代、传统大厂均有布局,例如深蓝S7、起亚EV5等都给出了极富诚意的价格。那么同价位可选择的车型这么多,消费者根本没必要选零跑这种没知名度的品牌。

同时,宋PLUS DM-i荣耀版上市之后,零跑C10的性价比优势就更不明显了。零跑C10相较于比亚迪宋PLUS DM-i荣耀版,品牌力低、技术相对落后、售后也没跟上,用户选谁自然一目了然。

并且不得不提的是,该价位区间是比亚迪绝对的“统治区”。

零跑C10至少对标比亚迪唐(荣耀版起售价17.98万元)。”

理想L7为参照物设计的C10,在零跑创始人朱江明眼中,与比亚迪唐对比似乎有些屈尊。

而前辈C11即使性价比到位,但是销量仍远小于比亚迪宋PLUS DM-i,这也预示着零跑C10也将很难与比亚迪唐相提并论。

同时,新款C11的起步价只比老款下调1000元,新款C01下调9000元,也并没有友商新款上市直降上万元的价格来得有诚意。

虽然性价比只是决定销量走向的一个维度,但是零跑在品控、核心技术等方面似乎也没有太高的“护城河”。

通过大规模生产来摊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是价格战的底层逻辑。

2019年-2022年,零跑净亏损分别为9亿元、11亿元、28.5亿元和51.1亿元,2023年上半年亏损22.8亿元。

虽然在这期间零跑的销量有所增加,但是亏损额也逐年上升,意味着零跑参与“价格战”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益。

同时,低价竞争可能会不可避免地牺牲品质,零跑的品控问题也曾多次被媒体报道。

早在2020年,零跑首款车S01就因动力、车机等方面的故障被消费者集体维权,杭州零跑总部直营店甚至被用户堵门。最后,该批车型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质量缺陷问题为由召回。

就算零跑S01的质量问题有代工厂的原因,那么零跑后续多款自研自产的新车品控问题也很难解释。

第三方投诉网站显示,零跑多款车型被投诉续航造假、承诺不兑现、质量缺陷等,其中不乏刚提的新车就面临自动泊车系统失灵、车身异响等问题。

对于以上投诉,零跑也尚未妥善解决,以至于车主不得不在车展上进行公开维权。

“便宜没好货”“工业垃圾”等质疑声也一路伴随着零跑的发展,品牌口碑直线下滑。

目前,零跑号称全域自研,那么在质量不佳的情况下,我们也很难不对其自研能力产生怀疑。

全域自研,无疑是零跑最大的标签,或者说是零跑着重营销的一个点。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不同,只有零跑一家是整个智能驾驶系统从硬件到软件全部自己研发。”

“零跑从LEAP1.0进化到LEAP3.0,八年坚持全域自研。”

朱江明更是早在2019年就表示,从成立以来,零跑就一直坚持全域自研。还宣称,零跑是除特斯拉之外的第二家具备自研、自产、销售和服务一体化完整产业链闭环的新能源车企。

不过这个全域自研似乎和我们理解的有不小差距,从零跑研发投入的金额或许也能瞧出一些端倪。

上市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零跑的研发费用支出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及7.4亿元。

换言之,在零跑密集推出新品的2021年,近一两年周期的研发投入也仅为14亿元。并且零跑到2022年,研发投入依旧紧巴,仅为14.11亿元。

作为对比,在新势力中自称“抠厂”的理想,光是2021年一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32.9亿元。理想目前已投入上百亿元,也仅实现核心技术的全栈自研;202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高达106.27亿元,也仅是宣传智能车身控制系统、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方面的全栈自研。

而零跑在平台架构、电池、车机、智驾等方面统统自研,而这几项又基本是公认的“烧钱”项目,真的很难和零跑抠抠搜搜的投入资金相匹配。

那么或许就有以下可能,要么零跑自研只停留在PPT上,要么零跑在玩文字游戏,要么零跑只是“浅浅”自研了下。

我们也无法用高效率来解释,因为此前有媒体报道,零跑车辆低速跟随功能、实线变道自动扶正等功能还未上线就以“半成品”的形式出售,这也能看出零跑“画饼”不少。

同时,零跑也没能实现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类似于小鹏的XNGP智驾系统、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等。

零跑的全域自研有多少只停留在PPT层面,值得思考。

而零跑的目的很好理解:要尽可能地往脸上贴金,以获得更多的融资。2023年,零跑就获得了Stellantis集团、金华市产业基金、武义县金投等多方投资。

没有核心技术,零跑显然无法实现自身“造血”。如果仅靠“输血”的话,那么很难走到最后,已经有太多的例子摆在我们的前面了。

所以失去了价格优势后,零跑还能走多远,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