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派越野不硬,北京越野穷途末路?

爱买车

2487阅读

03-15

相对于轿车和SUV车型来说,越野车一向都较为小众,市场体量很小。但是近些年露营热和户外自驾游生活方式的到来,以及车企新能源技术的崛起,越野SUV也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坦克品牌的成功,更是让越野SUV受到了很高的关注度。

越野SUV细分领域逐渐火热,在这条赛道深耕多年的北京越野分得了一杯羹,BJ系列的市场声量相比往年更高。但是,但即便如此,北京越野的总体销量成绩依然比较低迷,究其原因就是产品设计和质量难以仍用户满意。

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在越野车市场,北京越野可以说是老将了,旗下的212吉普,更是享誉全球。时至今日,虽然大家熟悉的212已经跟北京越野脱离关系,但是北京越野带来了更加现代化的BJ40、BJ60和BJ80。也就是说,北京越野一直在越野SUV领域发力,车型也愈发时尚和科技化。

这三款车型中,BJ40深得北京越野的喜爱,推出了多个版本,包括城市猎人版、刀锋英雄版、环塔冠军版以及雨林穿越版等,全方位满足消费者购车需求。而BJ40也是北京越野的销量支柱。

但是车型版本丰富的BJ40没能带领北京越野傲立于越野SUV领域的潮头位置,去年BJ40总销量只有20644辆。而BJ60的年销量数据只有9437辆。BJ80和BJ90在2023年销量分别是3564辆和403辆。也因为车型难以走量,使得北京越野无法在市场上抢占大量市场份额。

我们再来看同样定位于越野品牌的坦克,北京BJ40竞品车型坦克300在2023年全年销量为9.3万辆,售价30万元以上的坦克500,2023全年销量也达到了3.3万辆,整体表现远远超北京越野。

按理说,北京越野在越野车领域深耕多年,有着一定技术积淀,并且入局时间早,理应吃到越野SUV市场的红利。然而北京越野的市场业绩与后来者坦克品牌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对手在越野车领域的实力太强悍,另一方面是北京越野旗下车型的设计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产品设计差强人意

BJ40能够成为北京越野的主销车型,主要是价格亲民,同时有夸张的接近离去角与通过角,再加上带大梁的车身,让消费者花费比牧马人更少的购车资金,便能得到不错的越野性能体验,满足用户追寻诗和远方的梦想。

只可惜BJ40在核心技术方面依然欠缺火候。要知道,最早上市的BJ40身上,没有后轴LSD限滑差速器、ESC电子辅助系统等配置,那么车辆在越野过程中,若左前和右后车轮同时失去抓地力,动力便无法传递到有附着力的车轮上,因此无法从交叉轴中脱困,并不适合专业越野。

不仅如此,BJ40车型还是搭载来自不同厂商的发动机,其中包括长城的2.0T发动机。这意味着,在燃油车最为核心的动力总成上,北京越野还得依靠别人,这不仅难以掌控研发制造成本,也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打造和积淀。

其实BJ40,以及它的“大哥们”BJ80和BJ90也缺乏原创性的核心设计,BJ80模仿了奔驰G级的外形,BJ90也是沿用奔驰GLS级的设计格局。至于BJ60,定位于家玩越野,主攻家庭和越野两大场景,却配备传统的分时四驱系统,无法在穿越路况中长时间使用,同时四轮独立悬架和非承载式车身,均难以保证安全的操控性能,关乎通过性的越野性能等。

除了设计有矛盾,北京越野旗下车型的品控也有不少问题,同样以较为走量的BJ40为例,面临着非常多的投诉,比如变速器无法换挡,发动机/电动机烧机油,发动机/电动机异响等,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用车体验,还导致品牌的市场口碑下滑。

市场环境愈发严峻

在竞争激烈的车市大环境下,北京越野的车型无法在产品设计和服务层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长此以往便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如今北京越野所处的环境也愈发严峻。现在面临的对手已经不只是坦克品牌,还有比亚迪的方程豹、奇瑞的捷途、长安的深蓝等,这些自主品牌已经往越野SUV领域发力,设计的车型不仅具备过硬的技术,还有不错的品牌力和服务力,均会对北京越野的市场表现造成冲击。

从已有数据来看,方程豹豹5在去年12月销量为5086辆。奇瑞旗下的捷途旅行者,去年12月销量更是达到了11672辆,单月销量数据比北京越野车型的年度销量总数还要高。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是北京越野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曾经北京越野也表示2024年会是北京汽车的混动元年,旗下车型加入混动技术后,在行驶质感和能耗经济性方面都会得到提升,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但是在混动车细分市场,比亚迪、吉利、长城和长安等车企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那么在这些头部车企的重压之下,北京汽车在混动车市场将会有着怎样的表现还难以下定论。

北京越野作为传统大厂,也在越野车领域深耕多年,时至今日依然没能在这条赛道打开局面,多多少少是因为车型设计不到位,品控问题无法让消费者满意,所以在越野SUV越来越红火之际难有作为并不意外。如今越来越多车企入局越野SUV赛道,竞争加剧,北京越野想要破局,洞察需求、深化改革、狠抓质量才是正解。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