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汽集团内部证实,旗下飞凡汽车预计将被裁员70%。即使未被裁掉的人,也可能大面积降薪。
同时,计划要整合进上汽的飞凡高阶智驾团队,也已经全部被裁。上汽的智驾研发工作,将主要放在零束科技。
尽管上汽官方并没有对飞凡汽车的走向做明确的表态,但从实际的处理措施看,飞凡汽车大概率已经被上汽集团放弃。
关于飞凡汽车倒下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每一个角落,但截至3月15日,飞凡汽车的官微等渠道,并没有对这一消息进行回应。
成立两年多的飞凡汽车,大概率可能要画上命运的终止符了。新势力造车从曾经的资本热土,走向了现在的落寞,扛不住的车企只有一条不归路。
01.失去了生存的价值
从上汽集团内部了解到,因急需降本和品牌调整,已开始实施裁员,从安亭总部到临港工厂均有涉及,且首当其冲的便是飞凡本部员工。
飞凡汽车走到今天,无外乎就是上汽高层对它的未来已经失去了信心。
从根源上来说,飞凡汽车的诞生,就已经预示了它的悲惨结局。
2020年,上汽荣威推出面向中高端新能源系列的全新LOGO——“R”标。但因为荣威品牌形象固化,很难往上走,于是在2021年,R品牌进化、独立为飞凡汽车,地位与上汽乘用车平起平坐。
飞凡汽车的诞生,和大多数造车新势力不一样,它和荣威汽车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特别是品牌基因,决定了它不可能摆脱荣威,成为一个更高端的品牌。
更重要的是,它无法真正独立,创造独立的品牌内涵。
飞凡汽车像一个富二代,总是希望在现有上汽资源里打开通路。
由于在国内销售不畅,2023年飞凡汽车借助MG品牌完善的销售渠道、广为人知的品牌力,将两款“贴牌”销售推向海外。
此时,飞凡汽车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也丢掉了上汽独立出一个造车新势力品牌的初衷。所有造车新势力的使命,是走出一条不同于原有造车企业的新路子。
如果靠MG的渠道和品牌卖车,上汽根本不需要一个飞凡品牌,直接用MG品牌卖车就可以了。
所以,在飞凡汽车2023年销售了1.4万辆的形势下,上汽集团还是坚决斩掉了这块多余的业务。
02.国企式造车新势力
在飞凡汽车的官方微博上,“视帝”雷佳音代言的F7广告几乎刷了屏。
作为当下当红的影视明星,雷佳音的代言费并不低,连很多卖得好的车企,都未必舍得拿出这笔钱去做推广。
而飞凡汽车似乎寄希望于通过一个大营销动作,实现咸鱼翻身。汽车行业的人都知道,汽车不是快消品,竞争是体系能力,不可能一个动作实现突破。
飞凡汽车似乎想搏一把,但可以说,其实违背了常识。
飞凡汽车的经营逻辑一直令业内惊讶,比如在上海市中心租下1200平面的铺面作为展示厅,大方程度远超过头部造车新势力品牌。
花巨额资金做城市展厅,从来就不是一个初创品牌该做的事。非凡汽车这么操作,要么是高层不懂营销,要么是有非营销的意图。
这种花钱方式,和请雷佳音代言,如出一辙。
展厅仅仅维持了一年,去年10月,有媒体爆出飞凡汽车上海市中心展厅弃租,像一场闹剧闭幕。
飞凡汽车在市场把握上,也显得力不从心。在首款车型R7失败后,飞凡汽车将翻盘希望完全寄托在了F7上。
去年2月,定位于中大型豪华纯电轿车的飞凡F7亮相,包含换电和非换电两种车型,最初预售价为28万-35万元。
随后,飞凡官方随后组织了用户价格竞猜活动,通过加权平均统计,其入门价格为24.63万元,低于此前的预售价。
3月末,飞凡F7正式上市,最终起售价定在22.99万元。
从预售到最终售价,稍有降低是车企的官场操作,满足消费者的预期,又能给出惊喜。
但最终定价降5万,这就不是惊喜,而是惊悚了。如果我是预定的消费者,我一定会觉得这个品牌不靠谱,玩呢?
飞凡F7的降价也有市场竞争的原因,去年新能源汽车开打价格战,将还没有形成品牌、规模的车企逼入死角,不得不仓促应战。
到了今年,新一轮的价格战继续开打,和飞凡汽车处在同一阶段的造车新势力,进入了“应战也是死,不应战也是死”的绝境。
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始批评汽车国企新能源汽车搞不好,不如民企,已经传出了风声,要国企相关高层担责。同时,国家将国企央企上市公司纳入考核指标。
上汽作为国内最大的国有车企,处理飞凡汽车等亏损且没有希望的资产,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