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都在吹的CTP、CTC、CTB都是啥?

萝卜报告

3539阅读

2024-03-20

自从电动车在市场中崛起之时,关于电池布置的讨论就始终没有停下来过。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电池不仅又重又占空间,还要考虑到散热和安全问题。所以为了让电池与车身之间能够更完美的兼容,工程师们便发明了“CTP、CTC、CTB”等一众技术名词,各家新车发布会上也会花很大的篇幅来宣传。不过,发布会上的宣传话术难免有自卖自夸的情况,作为消费者,大家可能根本分不清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就更别说谁好谁坏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各家都在吹的CTP、CTC、CTB到底是什么!

在说电池布置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电动车的电池结构。从原理上来说,电池其实是一个统称,本质是由非常多的电芯(Cell)组成,电芯的内部则是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由于传闻中的“固态电池”暂时还没办法大规模量产,液态电池依旧是目前的绝对主流。在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电芯的能量密度无法获得太大提升,各大厂商和供应商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电池结构上。

在电池设计中,单个电芯的电压只有3-4V左右,而电动车所需的电压最低都要100V以上,现在的新车甚至有7、800V的电压,所以就需要给电池升压。学过初中物理的朋友都知道,电池串联可以增加电压,而电池并联则可以增加电流。为了满足电动车的电流和电压需求,就需要将不同的电芯通过串联、并联组合的方式相连。

在电动车上,一个电池包内至少包含了成百上千个电芯,为了方便监测、管理这么多电芯的电压和温度,汽车厂商便把串/并联起来的电芯进行分组,于是就有了电池组(Module)。当各个电池组分别固定、连接,并配上管理模块和冷却系统后,它就成为了能够使用的电池包(Pack)。

就像前面提到的,在早期的电动车上,电芯集成在电池组中,所以它也叫CTM结构(Cell to Module)。但随着市场对长续航电动车的呼声增加,各大厂商发现CTM电池结构存在不可克服的缺点,那就是电池空间利用率太低。

具体来说,在CTM结构中每个电池组都需要金属面板和螺栓固定,虽然方便后期拆解维修单独更换电芯,但是固定电池组的结构件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散热效果,电池组之间还需保持一定的间距,因此又占用了电池包宝贵的空间。


这就好比学校的宿舍,同样一层楼,房间数量越多,实际居住的人数就越少,因为要分配更多的空间给墙壁、走廊等用途。如果全部都是大开间,那么就能住下更多的人(这方法很不人性,只用作比喻)。正因如此,CTM结构的电池空间利用率只有40%,也就是电池包内可用来放电芯的空间只有4成,其余全部是其它附件。

为了让电动车拥有更长的续航性能,汽车厂商必须在空间有限的电池包内塞更多的电芯,但传统的CTM结构很难优化,所以工程师们便开始打起了电池包的主意......


Model 3标准续航版电池包

从前面的CTM电池结构可以看到,电池包中的电池组数量越多,那么固定电池组所需的面板、螺栓、以及冷却散热空间就越多。所以在2019年的时候,宁德时代率先推出了CTP结构(Cell to Pack)。简单来说,CTP结构就是减少或省去电池组环节直接把电芯装进电池包。例如宁德时代为特斯拉Model 3标准续航版提供的CTP磷酸铁锂电池,它的电池包只有4个电池组,而采用CTM电池的车型,电池包一般包含了8-12个电池组。

除了电池组数量锐减之外,CTP电池的另一大变化就是电池组或者电芯不再用机械结构固定,而是用结构胶粘在电池包上。虽然这种工艺导致后期几乎无法单独更换维修电芯,但是原来的螺栓、面板等结构件数量减少了40%。得益于结构优化,宁德时代的第1代CTP电池的空间利用率就达到了55%,电池包能量密度达到了180Wh/kg,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了。

比亚迪后来推出的“刀片电池”同样是CTP结构,只不过它比宁德时代的CTP电池做得更加彻底。简单来说,刀片电池把原来“砖块”状的电芯,改成了类似“刀片”一样扁平的长方形,并同时采用了无电池组设计,除了散热板、结构胶外,电池包内基本都是刀片电芯,因此刀片电池的空间利用率提升到了60%。大家都知道,磷酸铁锂电池自身能量密度不如三元锂,但是比亚迪凭借着刀片电池在空间利用率上的优势,将磷酸铁锂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提升至了140Wh/kg,满足了当年的政策补贴标准。

对于电动车来说,CTP电池的性能已经非常好了,而且它和最初的CTM一样,电池包依然是一个独立的部件,通过结构件安装在底盘下方,因此CTP和CTM都支持换电功能。但是在成本、空间以及重量上,CTP并没有做到极致的水平,因此汽车厂商又想到了CTC技术,即Cell to Chassis,电池底盘一体化。

简单来说,CTC就是在CTP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结构,并将电池与底盘/车身融为一体,因此CTC电池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存在,而是底盘/车身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车身结构形式的不同,CTC也分为两种类型,在非承载式车身上,电芯直接布置在底盘大梁中,这种CTC技术被行业称之为滑板底盘;在承载式车身上,电芯布置在车身下方的底盘上,因此被称为电池底盘一体化

2020年,特斯拉率先提出了CTC电池概念,并应用在美国德州生产的Model Y上(国内版暂时没有使用)。虽然Model Y的CTC电池也是从车身下方装上去的,但跟CTP电池不同的是,Model Y的电池上盖板既起到密封电池的作用,又是车身的地板。从上图可以看到,Model Y的电池包仍然是一个完整的组件,而车身地板则是镂空的,这一部分由电池上盖替代。

既然用电池上盖充当地板,所以为了保证车辆地板的强度,特斯拉给Model Y的电池上盖设计了横向加强筋,以此取代原来布置在车身下方的横梁,电池组的外框则相当于原来的车身纵梁。得益于CTC技术的应用,Model Y的车内垂直空间可以增加10mm以上,进而带来更低的坐姿以及更宽敞的头部空间。而如果利用这个空间布置电池的话,则可以将容量提升5-10%。

不过从Model Y的布置也可以看到,由于车辆没有了传统的地板,所以Model Y的地毯和座椅是直接安装在电池上盖上的,这就对车辆的底盘隔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特斯拉的CTC结构也让电池无法单独拆卸,要想维修更换电池,就必须把座椅、地毯都拆掉,所以维修比CTP还麻烦。

另外,零跑早期在C01上宣传的CTC跟特斯拉不是一个概念,这是因为C01的电芯是装在电池组中的,而不是把电芯装在电池包中。从结构上看,零跑是把电池组集成到了底盘上,因此在业内被称为MTC结构。直到最新车型C10使用了CTC 2.0技术后,零跑才取消了电池组,所以C10其实才是真正的CTC。

大家都知道,特斯拉推出了CTC技术后,2022年比亚迪又在海豹上推出了CTB技术,也就是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虽然两者的名字看起来不一样,但在理念上是相同的。

海豹的CTB车身结构

在具体结构上,比亚迪的CTB跟特斯拉的CTC方案基本类似,二者都是用电池上盖取代车身地板。只不过,比亚迪的CTB方案保留了车身底部的横梁,电池上盖板则是一个平板。因此CTB方案拥有更好的车身扭转刚度,而基于这项技术打造的比亚迪海豹,车身扭转刚度就达到了40000Nm/°,在电动车中属于相当出色的水准。

另外,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本身就具有非常高的强度,在发生碰撞时刀片形的电芯可以替代纵梁、横梁成为车身的传力部件。基于刀片电池设计的CTB结构,它的电芯自然就成为了车身的碰撞传力路径。在比亚迪的CTB电池上可以看到,电池不仅为车辆提供能源,而且还是车身底部重要的结构件。

看到这里大家不难发现,为了提升电动车的电池容量和空间利用率,各家的工程师真的是绞尽了脑汁,从早期的CTM到如今最为普及的CTP,后来又诞生出了更高集成度的CTC和CTB,只有专心钻研技术的车企,才能真正引领行业的发展。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