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数据显示,十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从7.5万辆增长至950万辆。惊人的增长率和庞大的保有量,不但改写了中国汽车产业格局,还对全球车企的发展起到了重大引导作用。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走高,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占比不断提升,车企们将如何看待未来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将走向何方?近日在某论坛上,各大车企的掌门人发表了最新观点,不妨听听大佬们怎么说!
比亚迪王传福:新能源汽车将主导市场
王传福:“我估计未来3个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能会突破50%,甚至会更高,形成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主导地位。”
在停售、停产纯燃油车后,比亚迪在2023年售出超过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就销量规模和品牌影响力而言,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有着绝对统治力。不过,比亚迪的野心不止于此。按照其发布的2024年销量目标,比亚迪将会在今年卖出450万辆新车。因此,王传福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乐观态度不意外。
但超过一半的消费者都会选择新能源汽车吗?轱辘哥认为,插混车型的市场份额有机会进一步上升,而纯电动车由于充电便利性、续航焦虑等制约因素,在短时间很难扭转消费者的购车态度。
何小鹏:18个月后高阶智驾会来
何小鹏:“在未来18个月到更长时间,小鹏看到一个趋势,就是高等级智能驾驶拐点会到来。”
众所周知,小鹏汽车在智驾领域有着相对领先的优势,从高速NGP到城市NGP,从智驾覆盖范围到智驾体验,都算得上业内的佼佼者。按照计划,小鹏汽车在2024年将基本实现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下一步即将向真正的无人驾驶迈进。
但智能驾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用户来说有多少吸引点?何小鹏的分析不无道理,“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比一般仅仅提供ACC的智能辅助驾驶大概要贵五万块钱。而如果只贵一万或者贵两万之内,我们相信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甚至无人驾驶会快速占领这个市场。”换而言之,如果能够拉低高阶智驾的入手价格,有很大机会吸引消费者选择更加智能的车型。
吉利安聪慧:成为新能源时代的大众
用时下流行的话来总结吉利安聪慧的发言,“质疑大众、理解大众、成为大众”。对于中国车企而言,大众在燃油车时代的统治力是无可撼动的,也十分令人艳羡。但来到新能源汽车时代,谁能成为下一个大众?
吉利安聪慧直言,“吉利控股集团的发展目标就是我们通过努力希望能成为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大众集团”。这句话的背后,透露出吉利在一众车企位居前列的希冀。不过,吉利确实越发有底气了。数据显示,2023年吉利控股集团的总销量达到279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约占98万辆,新能源的渗透率达到35%。
余承东:华为车BU将扭亏为盈
外界一直以为华为早就依靠与车企进行智选车模式、HI模式等合作,赚得盆满钵满,没想到余承东却在会上表示,“华为车BU过去一年亏100亿元,后来亏80亿元,去年亏了60亿元,今年大概能够实现扭亏为盈”。而华为车BU业务能够扭亏为盈的关键,则是与合作伙伴打造的高端车型大卖。
毫无疑问,高端车型指的就是问界M7、问界M9等。其中问界M7均价超20万元,问界M9均价在50万元左右。余承东透露,由于智能驾驶系统成本偏高,30万以上的车型才能带来盈利。如无意外,今年4月份华为车BU可以实现扭亏为盈,也就是说,不造车的华为比一众造车新势力都要更快实现盈利。
广汽埃安古惠南:现在是新能源汽车品牌高端化的机会
在汽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之际,中国汽车品牌很默契地选择了集体冲高。
广汽埃安古惠南表示,“现在新能源高端化还处于初创期,接下来会进入发展期。”事实上,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加紧推出高端车型,广汽埃安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昊铂,推出了百万超跑昊铂SSR。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仰望,打造了仰望U8、仰望U9,同样是百万级豪车。此外还有东风旗下猛士科技等,都在不断突破价格天花板。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接下来将会有更多车企推出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逐渐蚕食BBA等传统豪华车的市场份额。但要注意的是,价格天花板往往要依靠品牌底蕴、硬核技术等作为支撑,一味卖高价,消费者并不会买账。
蔚来李斌:解决电池寿命刻不容缓
据轱辘哥了解,电池性能衰退、续航里程打折等问题已经成为首批新能源车主的痛点,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扩大,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李斌表示“加强行业合作,共同解决电池寿命问题”,获得不少消费者点赞。
提升电池寿命对于新能源汽车用户来说,不但能够提升用车体验,而且可以降低用车成本。据了解,一台新能源汽车换电池价格在6万元左右,电池容量越大的车型换电池成本越高。结合此前蔚来曾表示150kWh电池包的成本需要30万元,电池寿命确实很有“含金量”。
新能源汽车大势不可逆,各大车企都在努力领先,确保自己不被踢出局。整体来看,传统车企手握资本、技术优势,造车新势力在创新层面屡有惊喜,双方在不断较量的过程中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大步向前。以上是车企大佬们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最新研判,你认为他们说得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