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7万级入局新能源商用车市场 五菱扬光能否再造神话?

道哥说车

1531阅读

03-21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三石】电动化浪潮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占率正在稳步攀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1.6%。不过长期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仍以乘用车为主导,商用车新能源化的发展仍然缓慢,并且目前市场上不少的新能源商用车都是油改电而来,在续航、性能、补能、座舱体验等方面存在着不少短板。

作为燃油时代“商用车之王”,五菱深刻洞察市场和用户需求,推出了全新一代超大空间新能源商用车五菱扬光,意在用“超可靠、超能装、超好开”的产品硬实力,为用户提供创业致富更优选择。新车已于3月11日正式上市,共推出230km、300km两种续航版本,共三种配置选择,售价7.18万元-8.38万元。

近日,五菱做了一场“行家面对面”的直播,首次面向行业、用户、媒体多方对话,解答了商用车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此次对话,五菱商用车分别邀请了顺丰行业观察员,从物流行业角度,解读行业新能源发展趋势。与媒体、厂长双重身份的“新八”共同探讨,五菱扬光如何以技术实力克服新能源商用车领域重重焦虑。同时,也针对新入行的年轻货运人进行答疑解惑等,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了五菱扬光的核心产品力。

好开能装,省钱又省心

作为五菱新能源商用车开山之作,五菱扬光首搭“五菱红1号电池”,新车配备230km、300km两种续航配置。基于五菱汽车深度自研,五菱红1号电池同级首个使用液冷技术,创新采用MUST超轻薄结构技术,更搭载问鼎超耐用电芯技术。得益于多重创新电池技术赋能,五菱扬光补能更高效、电池寿命更长、维护成本更低,常温下快充电量从30%-80%仅需30分钟,一顿饭的功夫就能补足能量,让用户在创富路上安全又省心。

载货方面,五菱扬光整车车身尺寸4985*1800*1975mm,轴距3050mm,6.5m³超大货厢,远超同级产品;行业首创的270°超大四六分对开尾门搭配侧滑门,以及低于600mm的超低尾门槛离地高度,满足窄巷搬运、叉车装卸等全场景装载需求;新车载质量1249kg优于同级,不受货车限行政策影响,更越级配备195/70 R15 12P载重轮胎,搭配60kW高功率电机,载重更给力,陡坡也能轻松爬。

座舱方面,五菱扬光配备舒适超好开的司机级座舱,同级唯一配置8寸悬浮中控娱乐屏,搭配3.5寸段码屏组合仪表、主副座椅四向调节、环保舒压科技织物座椅让久坐不疲倦。通过对门板、仪表台等处的挖切设计,五菱扬光车内共设7处储物空间,实现空间的多功能利用,成就舒适又好开的创富好搭档。

安全层面,五菱扬光同样拥有出色表现。全系标配ABS+EBD、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提升车身动态控制与行车安全感;高强度笼式车身、车架高强度钢占比83%、防撞梁高强度钢占比61%等硬核配置合力为司机与货物提供全面保护;同级唯一配置LED大灯与雾灯,灯光照射宽度领先同级产品30%以上,助力用户出行更安心。

不仅如此,在新一代创富者最为关心的省钱方面,五菱也算了一笔账,据测算,倘若用户每年驾驶五菱扬光行驶4万公里,对比油车五年可省下约70000元(测算按油车公里成本:7L/100km*8元/L=0.56元/公里;电车公里成本:0.5元/度,0.07元/公里,结合平均保险、补能及保养费用进行计算),相当于5年可省出一辆全新五菱扬光,可谓“省”到了骨子里。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用户多种使用场景需求,五菱也为不同行业提供专业化定制解决方案,推出冷链车、补能车、快递车、多种场景零售车等多种官方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不断完善自身产品矩阵。

新能源时代,初心不变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尽管时代在变,但五菱基于用户痛点,满足不同时代用户所需的初心不变。

目前,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与新能源政策法规的驱动之下,中国商用车市场正在发生巨变。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将逐年攀升,同时,以物流运输行业为代表的诸多行业,也在持续关注并积极为推动新能源商用车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据预测,2024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将达到13.4%。

作为民族品牌单一车企销量第一,五菱汽车在商用车领域已经积累了40多年制造经验,坐拥千万级基盘用户,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在商用车新能源转型的当下,五菱深刻洞察用户需求,推出全新一代超大空间新能源商用车五菱扬光,凭借超可靠、超能装、超好开的硬核实力,直击行业痛点,让消费者买得起、用得住。延续“五菱神车”的神话。

燃油车时代,五菱的皮实耐用赢得了千万用户的信赖,始终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进入新能源时代,五菱扬光也将以新能源商用车普及者和颠覆者的姿态,重新定义新能源商用车,成为用户的赚钱机器,奋斗路上的好伙伴,延续“五菱神车”的神话。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