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没花,倒赚三个亿?上汽回应印度合资公司控制权

功夫汽车

2502阅读

03-27

近日,一则上汽失去印度合资公司控股权的新闻疯传。大意就是上汽和印度钢铁巨头JSW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用于生产MG电动车。没想到这八字还没一撇,公司就直接被印度人给抢了。上汽只剩下49%的股份,属于被拿捏的份。

考虑到印度人的口碑,似乎做出这种事“合情合理”。而上汽又是国企的身份,网友们就更加义愤填膺了。

对此,上汽做了正面回复,核心就是两点。第一是上汽没有失去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权,第二是上汽这笔生意并没有亏本,反而是赚了。随后印度JSW公司也发布了公告,宣布与上汽成立合资企业JSW MG Motor India。

上汽在印度的这家合资公司究竟是怎么回事?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合资的逻辑,是双向奔赴?

2017年,上汽首在印度设立了名爵印度公司。随后上汽收购了通用在印度的哈洛尔工厂,开始了“印漂”。2019年,名爵哈洛尔工厂正式投产,接下来的四年,上汽在印度的业务也是增长态势,2023年的销量接近6万辆。

也是在这个时候,上汽印度公司被看中了,这才有了之后合资的事。

对于上汽来说,合资无疑是一件利弊兼有的事。虽然名爵在印度的业务蒸蒸日上,但四年的时间也仅仅做到了6万辆的体量。作为新品牌来说这个成绩固然不错,但对于上汽的体量而言,收益确实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一个当地的企业合资,绝对是不错的选择。

要知道,国内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就是由上汽与大众共同成立的。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大众统治了国内汽车市场超过30年,因此上汽对于合资的好处是非常清楚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亚迪也在印度建了厂,用于生产电动大巴。但比亚迪这个厂只是组装工厂,零部件还是从国内进口的,对此印度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征收了惩罚性关税,这也直接影响了比亚迪印度市场的利润。合资之后,这样的情况就能避免了,当地的合作企业会尽量扫平一些政策层面的障碍。

而对于印度本土的JSW集团来说,有上汽这样的合资伙伴无疑是幸事。尤其是上汽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积累,是JSW集团最看重的。印度想得到上汽的技术,上汽也希望带动当地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目前印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2%),两者其实也算是各有所求。

上汽印度公司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JSW集团也能分一杯羹,这个结果其实双方是皆大欢喜。

(2)“超额”收回投资,上汽的风险管控

再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新合资公司的话语权。原来的印度名爵公司,上汽确实有100%的控股权。合资后,上汽只剩下49%的控股权。这个其实是与当地的法律有关系,国内的合资企业外资占比其实也是低于50%的。

不同的是,上汽在这个49%的股权上,做了一个小贴士。

在新的合资公司中,上汽持股比例为49%,是最大的股东。然后是JSW持股35%,当地金融机构持股8%,员工持股5%,以及经销商持股3%。乍看上去,好像上汽的持股比例确实是低于50%了,有失去公司控制权的风险。

但实际上,在这套股权架构中,员工持股的5%和经销商持股的3%是没有投票权的。也就是说,上汽的49%股权,投票权是53.26%,依然牢牢掌握着新公司的控制权。

当然了,个人觉得印度方不坚持控制权也有道理。国内合资公司曾经也做了无数种预案,但最终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外资说了算,不是因为人家股权更多,而是因为技术在别人手上,不低头不行。印度这次恐怕是直接想通了,这个结果也算是双方有个交代。

而且上汽的这51%的股份也不是白白出让的,进入印度市场这么多年,上汽在当地总共投入了32亿元,当然其中的大头还是工厂的建设和改造。通过这次的股权稀释,上汽一举拿回了35亿元。也就是说,上汽这么些年投资印度,赚回了3个亿,然后还有了一家前景不错公司的49%的股权。从这个角度来说,这应该算是一笔不错的生意。

当然了,印度市场向来充满不确定性,也发生过很多低下限的事,未来怎么样暂未可知。但不去做怎么知道行不行呢?包括上汽当年收购名爵,其实也没多少人看好,但如今已经是上汽的王牌。

整体风险可控,并且有足够的前景,就值得一试。至少上汽和奇瑞早早布局出海,现在每年海外大几十万辆的销量,都是一点一点闯出来的。

(3)珠联璧合,给铃木上强度?

另外就是,上汽可能是国内最适合印度的企业之一,因为它有大量适合印度消费者的产品。

首先当然是名爵品牌本身,印度属于英联邦国家,而名爵又是英国品牌,在当地本身就是自带明星效应。

根据之前的经验来看,一旦名爵品牌被充分开发,在英联邦国家的潜力是非常大的,在澳洲在加拿大都是如此。MG Motor已经在印度卖了56902辆,月销超过4000多辆,说明当地人对于这个品牌的认可度已经相当不错。

除此之外,上汽还有非常多适合引进到印度的车型。宏光MINI EV、五菱星光、宝骏云朵这样的车型,拿过去大概率是大杀特杀。

印度最畅销的品牌是铃木,主打的就是省油、省心、入手门槛低。而上汽的电动小车,入手门槛更低,更加省钱,并且同样省心。一旦这个市场被开发出来,也许是每年五百万级别的体量。

还有就是,可以考虑把一些旧的产能、生产线搬过去。比如上汽曾经有一款神车宝骏530,销量一度名列前茅,甚至曾经把哈弗H6挑下马,主打的就是皮实、大空间、高性价比。但由于国内消费升级,这款神车慢慢落寞了。如今技术、图纸都还在,拿去印度市场生产,保不定能掀起怎样的波澜。

别忘了,当年上汽大众引进的第一款车桑塔纳,其实也是大众上一代的产品,但不妨碍它的热卖。

(4)功夫拍案

批评总是最容易的,如今车企的任何大动作,往往争议都非常大。一旦做错,口碑很容易出现问题。但如果不努力破局,对很多车企来说就是慢性死亡。

上汽之前发表过“灵魂说”,实际上那会儿这样的看法就是主流,只是上汽说了出来。而且实践也证明,当时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很多,最终实现大赚的也只是赛力斯一家。如今的形势又有了很大的变化,用当时的剑来斩现在的官,属实不合适。

到印度合资也是一样,可能收益极大,也可能确实是血本而归,探索就是要付出代价的,还是应该对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的车企,多给一些尊重。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

功夫汽车

功夫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