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多场景、一车对万人 12.88万起远程超级VAN全面颠覆轻客市场

道哥说车

2726阅读

2024-04-03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三石】新能源浪潮下,一辆什么样的商用车才能做到“一车对万人,VAN人皆满意”的境界呢?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给出了答案。

4月3日,全球首款正向研发电动大VAN远程超级VAN正式迎来上市,新车共推出四款车型,专攻物流市场的“创富版”,售价12.88万起;满足多功能需求的“智富版”,售价15.68万起;专为商旅出行打造的“悦程版”,售价25.48万起,分别从不同用户使用场景出发,满足VAN品类全场景使用需求。另外,远程超级VAN还颠覆性推出定制版车型X-VAN,千变VAN化,满足用户的无限想象,售价38.88万起。

作为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基于GXA-M线控智能架构打造的全球首款正向研发的电动大VAN,远程超级VAN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座椅布局,更在外观、内饰、空间、智能以及动力系统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与创新。不仅如此,新车还推出了定制版车型X-VAN,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千变VAN化,突破乘商边界,为更多商业模式的探索提供了高水准载体。

超大空间,超能装

在场景定义汽车时代,作为一款在城市场景使用的大VAN车型,极致的使用性能是它最重要的特质。

城市高效美学配合乘用车级的座舱品质,为驾驶者与乘坐者提供了最大程度的舒适与便利。电子怀挡、中控隐藏抽屉、踏步加宽防滑设计、60W快充接口、“最高”3.3kW 220V外放电系统等便捷配置,为用户带来新一代电动大VAN独有的高品质的驾乘体验。

依托GXA-M线控智能架构高集成化优势,远程超级VAN拥有1980的车身宽度,整车拥有4990mm、5490mm、5995mm三款车身长度,1980mm、2180mm、2500mm三款车身高度可供选择。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最大货箱内部尺寸为3690mm*1795mm*1960mm,后轮包间距1386mm,最大车内空间13.2方,可装下5个1200mm*800mm欧标托盘。对货运、搬家等全场景满足,一次装够,一趟拉走,主打轻松高效。

除了空间表现,灵活的空间组合是远程超级VAN的加分项。远程超级VAN首次创新使用了高承载无B柱结构设计,整车最大侧开度可达2.1米。超大开口能轻松装卸更大物件,实现更优雅上下车以及链接更多自然视野。

无B柱不代表无保障。得益于笼式车身框架结构和车身超过70%的高强钢占比,远程超级VAN拥有超高承载力,满足欧盟最新ECE法规碰撞要求。可靠性方面,远程超级VAN面向全球研发,整车已完成280万公里严苛测试验证,让新一代电动大VAN的出行体验没有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远程超级VAN侧围内板上预留锚定孔,用于安装货架配接零部件,孔的位置及数量依据车型尺寸拓展,客户根据使用需要,选装或DIY自制。结合多孔卡槽、拉环、绑带、网袋等配件,配合地板上的货舱锚点,使得货舱空间实现千变万化,满足全场景应用需求。

超强动力、超长续航,科技赋能体验进阶

极致高效的实现除了大空间,还需要强动力的配合。远程超级VAN搭载行业最强动力输出的三合一高集成电驱系统,最高车速可达135km/h,爬坡能力超30%,远超同类产品。配合线控制动与转向技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

除了一流的动力性以外,远程超级VAN可选行业首款CTP-S电池,续航里程至高可达560公里,充电20分钟,续航可达300公里。同时,电池采用IP68最高级别电池防护,经过振动、冲击、碰撞、挤压、跌落等16项极限安全检测,用电无忧。

智能化是定义电动大VAN的核心标准,远程超级VAN充分共享吉利在电子电气架构方面的优势积累,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货舱三方面都有着出色的表现。12.3英寸中控大屏,拥有首个实现连续对话、分区识别和“可见即可说”的商用车AI语音。30项智能安全配置,行业首搭ADDW高级分心预警功能,打造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的自动驾驶系统。除此之外,远程超级VAN还创新性的为使用者打造了智能货舱——货物卫兵系统,它可以对货舱重量及货物状态进行监测,提升运输效率,保障货物安全。

据了解,远程超级VAN上市即交付,4月3日当天,远程超级VAN全球首店正式开业,全国首批32城门店即日起同步开启品鉴,预计到今年9月,全国门店数量将达到90家,用户可实地就近预约进行试驾体验。

可以说,远程超级VAN作为一款新时代的纯电动商用车,无论是出色的内外设计,灵活多变的超大空间、领先的智能科技以及强劲的动力系统等,都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商务车的认知。尤其定制车型的推出,更是满足了用户千变万化的需求,重新定义VAN品类电动化时代新标准。而随着商用车市场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提升,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将凭借持续的创新和发展,逐步推动整个行业进步和繁荣。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