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车圈“人气王”,背后却有“四大争议”,小米SU7能大卖吗?

车域无疆

1542阅读

04-08

小米SU7上市以来,备受国内消费者的关注,可谓是“吸走”了汽车圈的流量。不过,流量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带来更多的关注度,但雷军也表示:亚历山大,大家都拿着放大镜在看小米SU7的问题。

作为一家新兴自主品牌,小米要想在国内车市场立足,必须接受市场和时间的检验。而SU7作为小米的首款产品,到底有哪些地方不能让消费者满意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到底这头“流量怪兽”背后,还有哪些有争议的地方?

1.外观争议

不可否认,小米SU7的外观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流畅的线条,简洁大气的造型,颜值上有豪华轿跑的既视感。

然而,也有不少人指出,小米SU7的设计里“充满”保时捷的影子,尤其是车头、尾部的造型,包括侧面车门凹陷的设计,都与保时捷Taycan十分相似。

对此,贾跃亭甚至直言小米SU7,在外观设计上抄袭了保时捷,就像小米手机模仿苹果那样纯属“山寨货”,缺乏自主创新和核心科技。

汽车设计界撞脸现象比比皆是,尤其在国产汽车发展早期,自主品牌还较为依赖“山寨”路线来吸引消费者,比如比亚迪F3就是丰田花冠的“平替”,更为臭名昭著的当属众泰SR9了,虽然获得了“保时泰”的称号,但其中几分戏谑几分尊重就难说了。抄袭与借鉴之间的那条红线究竟画在哪,一直是业内争论不休的焦点。

2.后排空间争议

在小米SU7上市之前,网络上已经引发了关于后排空间是否足够舒适的讨论。身高178cm的乘客坐进小米SU7后排,腿部距离前排座椅接近两拳,勉强令人满意;头部距离天幕却非常近,大概仅有三指不到。

尽管小米SU7采用了CTB一体化电池包,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底板合二为一,电池包+地板厚度仅为120 mm。但从实际的体验来看,现阶段大溜背带来的高颜值与低风阻,很难与空间实现两者兼得。

3.线束材料争议

传统上,车辆的线束材料多采用铜线,但小米SU7选择了导电性略差的铝线,这一设计选择立刻引起了不少质疑。

尽管小米官方解释称,通过调整截面积可以实现相同的载流能力,而且铝线比铜线轻30%,有利于车辆轻量化。但是一些专家认为,相比于铜线,铝线仍存在连接可靠性、耐热性、抗氧化能力等方面的短板。

4.座椅面料争议

除了线束材料选择引发争议外,小米SU7的座椅质量问题也成为热点。有网友爆料,小米展厅里的SU7展车座椅面出现了包浆、鼓包等磨损情况。而从图片来看,其车辆座椅面有些发黑,看起来很不耐脏,引发了消费者对座椅设计和材料选择的质疑

小米官方解释称,高强度、高频次的试乘,已经超出了正常家用磨损的程度。同时,座椅问题与高级Napa真皮的长期挤压有关。

小结

官方数据显示,小米SU7开售5天时间,下大定(5000元)用户达到10万人,锁单量已经超4万单。目前虽然小米SU7热度很高,但实际上转化率还有待市场的最终检验。而随着更多的车辆被交付,小米汽车的舆论风暴还会持续到来。

毕竟,汽车不是手机,无论是使用环境、还是寿命周期,其品质和质量问题更加值得重视。一旦出现品质问题或质量事故,这对于刚刚成长的小米汽车而言,将会是致命的打击。仰仗用户基础、小米生态以及雷军的个人魅力这三大优势,小米汽车可谓是“顺利”开局。泼天的流量和富贵,小米能否接住呢?咱们拭目以待!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