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营销再翻车,“碰瓷”惹身骚

电动EV
电动EV
原创

3807阅读

04-12

已编辑

作者/编辑:勒

L6发布会上,智己汽车的联席CEO刘涛频频提到一个名字:“雷总”。然而,这种信心还是被反噬了。

4月11日,碰瓷事件逐渐发酵,智己汽车于微博上发出一封举报信,指责其官方直播间、账号评论区、经销商门店以及网络平台不断受到干扰,极大地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此刻,自发布会以来已数日过去,而在小米汽车的强烈追责之下,智己汽车不得不连发两封澄清与道歉信,尽管如此,依然难以平息外界的批判声浪。

IMG_256

营销再翻车,“碰瓷”惹身骚

故事的起因是在4月8日晚的智己L6车型发布会上,智己在介绍与小米SU7相竞争的产品力时提到,小米SU7 Max采用的是“前IGBT + 后SiC”电驱。这一信息刚一发布,小米汽车的产品经理便在线上辟谣,明确表示小米SU7系列全线采用碳化硅技术,从前后电驱至车载充电机及热管理系统的压缩机,无一例外。

面对这一误会,智己的刘涛CEO不得不在微博上向小米汽车公开道歉,表示智己在产品信息调研上的失误,承认在发布会上误报了小米SU7的信息,明确小米SU7智己L6一样,均使用前后电机碳化硅模块。他还表示,对小米SU7充满敬意,视其为值得尊敬的对手。然而,小米对此道歉似乎并不满意。

同一天晚上11:24,小米公司的发言人通过微博发声,批评智己在发布会上对小米SU7 Max的关键技术参数标注错误,强调小米SU7 Max的前后电机均为碳化硅,并宣布已完成相关证据的收集,催促智己公司立即公开澄清并再次道歉。

技术待商榷,“固态”有争议

智己汽车在公开场合的一番“失礼”,并未获小米汽车的宽恕,反而小米对所有竞争者的警示:小米汽车宣扬公正的竞争,坚决反对任何扭曲事实的诽谤与贬损。企业格局高下立判。

原本意图“贴脸开大”的智己,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不少网友对此感到尴尬,纷纷为刘涛感到难堪。有业界人士指出,智己选择用国内车型作为标杆,未免显得失了格调。无论这种低级的“标注错误”是不是故意为之,智己背后的野心已然明显——首先通过网络舆论吸引公众眼球,然后依靠产品实力转变观众态度,企图让观众从路人转变为粉丝,甚至让原本的批评者变成支持者。

然而,智己L6车型一个被大肆宣传的重点亮点——配备业界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却遭到了质疑,被认为是用半固态电池进行包装,仅仅是炒作概念而已。据悉,智己L6装载的“光年”固态电池,虽称采用了行业首创的“干法固态电解质一体成型”技术,其核心却是以固态电解质替代了部分液态电解质,旨在提升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实现官方宣称的1000km续航里程。鑫椤资讯的高级研究员张金惠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智己的“光年电池”实际上属于半固态电池,其中传统电解液的添加比例较少。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与真正的全固态电池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对固态电池的定义在业界尚无统一标准,智己宣称的“行业首个超快充固态电池量产上车”的说法引起了广泛争议。此外,从成本分析看,智己L6的“光年”固态电池版本售价不超过33万元,假设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的40%,则“光年”电池的成本约为13万元。相比之下,蔚来ET7搭载的150kWh半固态电池,仅电池包的成本就需要约30万元。

显而易见,智己所谓的固态电池的实质和价值,实在是值得深思熟虑的。

上汽再蒙层,智己路几何

2024年,是刘涛在上汽集团度过的第27个年头。他从技术到产品,再到营销,几乎涉猎了汽车行业链中的各个核心环节。作为一个汽车专业出身的人,刘涛自然不乏那种典型直男的风格。按理来说,他应当珍视自己得来不易的每一个机会。然而,在智己汽车新产品的发布之后,他的一些不当言论频频让智己汽车声誉扫地。以此次发布会上的翻车为例,最令人无法认同的是其推崇的那种畸形的企业文化。

IMG_256显而易见,从车圈出身的刘涛并不真正理解消费者所需的是什么。尤其是在小米汽车改变了整个行业营销逻辑的今天,这一点的重要性变得更加凸显。

在智己汽车的道歉信中,他们表示“我们主观上真的没有蓄意抹黑的意图,我们无意也更无力挑战小米汽车的巨大流量”。至于这是否是欲盖弥彰,相信大家心中自有一杆秤。

上汽集团对高端市场的渴望已经积蓄了十年,如今这股势头全然落在了智己身上。这次的失误让智己在追求高端化的道路上再次遭遇了重挫,屡进不成,时也命也?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