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合资先下手为强,一汽-大众五一大促,网友:赔钱赚吆喝?

汽车情报

2076阅读

2024-04-23

2024年的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激烈的变革。首当其冲的话题,便是油车与电车之间的竞争。

不过从舆论导向来看,“电车吹”掌握了话语权。而在各大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之下,新能源全面取代燃油车这件事,也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既定事实。

那么消费者会怎么选?我们拿数据来说话。

据乘联会报告显示,今年1-3月国内新能源车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为36.5%。反过来想,仍有六成以上的消费者选择燃油车,他们才是真正的销量大头。

燃油车消费者,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虽然他们在舆论场中的声量很低,但他们对于更实惠、性价比更高的燃油车产品,需求量反倒更高。

那么有没有车企注意到这个问题?一汽-大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油电双补,主打一个全面

不同于某些仅限于新能源车型的促销,一汽-大众的营销逻辑更加全面:

其针对自家的燃油车、纯电车型,给出了“油电双补”的优惠政策。

4月23日,一汽-大众宣布:针对全系车型,在五一假期、北京车展等活动期间,推迟“五一福利抢先购”活动。其中不仅包含了至高7万元的限时置换补贴,还有全系0首付、至高3年0利率贷款等金融服务。

例如探岳家族,推出了至高5.5万元的限时置换补贴。对于置换用户而言,2024款探岳家族的起售价降低15.29万元,这个价格确实比较有吸引力。

而针对揽境、揽巡这两款中大型SUV,一汽-大众除了推出了置换补贴之外,还赠送了5次免费保养,可以帮车主省下不少的维护成本。

与此同时,纯电车型的补贴力度也让人惊喜。例如ID.7 VIZZION,此次不仅提供了可用于兑换服务和商品的ID.点券,还有可折现的购车权益。

自今年3月中旬以来,该车提供了至高3万元的官方降价。这款中型纯电轿车的起售价,降低至19.77万元。叠加此次的5月补贴政策,消费者能拿到一个更实惠的购车方案。

油电共存,仍是主流趋势

归根结底,一汽-大众之所以推出“油电双补”的优惠方案,是因为实打实的市场需求。

一方面,国内传统燃油车市场依旧稳健。正如前文所述,燃油车用户仍是主流,目前拥有六成以上的市占率。同时,市场销量分布呈现出“富集效应”,诸如一汽-大众这类头部车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另一方面,新能源市场出现了“消费升级”的趋势。据中汽协报告显示,2023年15-20万级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在快速提升,同比增速高达52.7%。

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消费者对于新能源产品、尤其是纯电动产品的需求,不仅是简单的短途代步而已,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综合体验。

总而言之,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这两个市场,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存在,回归理性、稳健购车是共同的发展趋势。

毕竟每个人的需求千差万别,所以“油电共存”的市场格局无法在短期被逆转。

油电同进,坚持“价值优先”

当然了,虽说从具体需求来看,燃油车型/纯电车型的客户之间的差异较大,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诉求,那就是更高的产品价值。

作为一家拥有33年历史的“老牌”合资车企,一汽-大众深谙此道——车辆的可靠性、实用性,便是一汽-大众所坚守的产品理念。

ID.7 VIZZION为例,针对大家关注的“续航真实性”问题,该车采取了比较保守的续航标定。

该车全系标配了642km的CLTC纯电续航,与之匹配的电池容量则为84.8kWh。而许多电池容量相近的竞品车型,它们的CLTC官方续航通常都在“700km”以上。

相较之下,显然前者的可信度更高。

在安全性方面,ID.7 VIZZION也展现出了过人实力。

例如其车身采用了高比例的热成型钢,材料占比达到32%。同时该车的车身扭转刚度,高达46100N·m/deg,相当于劳斯劳斯幻影、奔驰迈巴赫S级这类百万级豪车。

得益于先天优势,ID.7 VIZZION通过了严格的碰撞试验,获得了“中汽研”C-NCAP的五星安全评价、以及“中保研”C-IASI的全优成绩。

针对燃油车型,一汽-大众则着力于提升智能化表现,改变“油车不智能”的刻板印象。

例如即将亮相的新一代智能座舱,其车机系统的流畅度、APP生态等方面有着较大的进步。此外,一汽-大众还将与大疆公司联手,将高阶智驾系统拓展至燃油车型。

【结语】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趋势。这也是一汽-大众开启“油电共进”战略的原因之一。从销量数据来看,此举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今年一季度,一汽-大众累计销售39.5万辆,位居合资车企榜首。其中燃油车累计销售37.4万辆,排名行业第一,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2.07万辆,同比增长22.5%。

至于一汽-大众能否维持“高光表现”?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