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来大众,抄作业的合资插混,馈电油耗比丰田至少高13%?

路咖汽车

2555阅读

04-30

合资车没落了?北京车展上无论是丰田普拉多,还是全新大众迈腾等车型,依旧收获了颇高的关注度。带上电机的普拉多,以及即将提供插混的迈腾,或许也拨动了其它合资品牌的敏感神经。既然国内车市在插混市场,以及中国品牌的插混技术方面已然成熟,那么直接“抄作业”,似乎是合资车企们的一个好选择。

双电机+大电池,合资插混“抄作业”?

说抄作业其实更像一种调侃,其实可以换一种方式来表述,就是部分合资车企选择了中国品牌插混多采用的P1+P3双电机构型。而包括前面提到的丰田普拉多大众迈腾,以及奔驰、宝马等主流外资车企。无论是不是插混结构,在电机布局上,它们无一例外都采用的P2单电机构型。

为什么同是外资车企,在这样一个电气化浪潮下,选择却大相径庭呢?答案或许在传统机械变速箱。作为燃油车时代传承下来的技术瑰宝,无论奔驰的9AT、宝马(采埃孚)的8AT,还是大众对双离合的精进,与丰田吃透横、纵置AT变速箱的科技树。这份技术资产,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技术角度,都是不可能轻易被放弃的。既然传统变速箱需要保留,那么主驱动电机则必须在它的前端,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也就是说,P2或者更严谨一些的P2.5,就是以上车企能够找到的最优解题方式。

那为什么别克、雪佛兰,以及福特、本田,都更偏向采用中国车企热衷的P1+P3构型呢?一方面,它们在若干年前,与双电机混动结构多少都结下了部分渊源。更重要的或许是,其传统变速箱结构,再进行电气化改造的潜力有限。以通用9AT为例,其齿比从2挡至6挡过于绵密。而电机的介入,主要就是辅助低挡位场景。如此,应用P2电机需要面对更激烈的跨越式升挡。而在电机辅助偏弱的超速挡部分,通用9AT又表现的过于激进。这些特征在纯燃油结构下,自然只能算是一种产品风格。但在驱动电机介入后,却会加重调校的难度与负担。

但毕竟是技术积累深厚的传统车企,就算传统变速箱被翻篇,还有内燃机优势存在。为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加挡位。多挡位P1+P3插混,一直是比较有争议的技术方案。正方认为,它可以扩大内燃机介入的区间,强化性能。反方认为,多挡位会造成系统更加复杂化,不利用标定。很显然,对手握内燃机优势的传统合资车企而言,选择多挡位插混,往往是利大于弊。别克GL8插混、雪佛兰探界者Plus都采用的两挡DHT。这套逻辑与本田插混较为类似。当然后者面临的问题也是类似,中低端车的CVT变速箱无法再去承载电机的高扭矩,平行轴AT变速箱本身尺寸就太大,海外的10AT变速箱下放成本困难。

续航不会长,馈电油耗也不低?

总结前面的分析,部分合资车企为了规避传统变速箱局限性,选择了中国品牌较多采用的P1+P3构型插混。而为了发挥内燃机的传统优势,在这套方案上,它们还会偏向于增加多挡位设定。但问题是,同样采用P1+P3构型,合资车企就比得过中国品牌的插混技术效果吗?

即便排除三电系统的效率问题,在电气化方面,这类合资品牌的插混车型,恐怕也很难直接对标中国品牌的头部产品。原因在于动力电池方面,能够提供的支持有限。由于合资品牌的插混车型,往往需要与燃油版本同平台、同底盘打造,所以在电池布局方面,更容易受限。而且这一问题几乎不存在针对性改造的可能性,毕竟边际效应才是成本控制的核心。要么延续燃油车的布局,再见缝插针地布局电池。要么就按照插混需求改造底盘。但即便是后者,也很困难。以马自达CX-50为例,其燃油版的排气结构通过改走外侧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但底盘依旧需要预留一块鼓包,导致燃油版无法发挥最大优势。

以数据来看,别克GL8插混的CLTC纯电续航为138km,雪佛兰探界者Plus的CLTC纯电续航最大为155km。而在同等工况下,对应级别的中国品牌车型,其纯电续航甚至可以摸到200km大关。而电力储备对PHEV车型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当然,在性能方面,特别是高速性能部分。多挡位以及内燃机的优势,还是有潜力这部分合资插混车型占据优势。系统综合功率达到292kW的别克GL8插混,在面对同级别车型时,都有绝对优势。

纯电续航有限,性能在线,且高速性能表现优秀。既然如此,对这类合资插混就还需要问一下馈电油耗的表现如何?然而电池的负载,在这一场景下显然会是一种负担。比如新一轮插混技术在SUV上的馈电油耗,要比丰田RAV4荣放插混多出约0.7L/100km。换算下来,即便是与丰田插混的馈电油耗差距,也能达到约13个百分点。

于是,我们可以完整描述出合资插混的技术画像。纯电续航一般,馈电油耗偏高,但性能占优,特别是高速性能表现出色。但这样的表述,难免要被扣上一个,城市不实用,长途不省钱的帽子。但反过来说,这套技术方案在延续性能特点的同时,大幅优化了曾经的短板,也就是城市工况下的能耗。更重要的是,它们还能足够便宜。与燃油车的边际效应,以及省下传统变速箱等操作,让合资插混中的大IP车型,其竞争力依旧不能小觑。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