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如雷军,怎么会说出“造车全靠蒙”?

驾仕派

2839阅读

05-06

雷军说,看完北京车展“很绝望”,车企同质化严重,这哪是做产品,就是靠蒙。

这一句话听上去觉得雷军在嘲讽汽车行业,开始指点汽车行业了。但是仔细一想,他说的是对的,车企现在造车就是全靠蒙。可是再进一步想一下,车企靠蒙是事实,但这个事实,并不是错的。

因为整个汽车行业、或者说整个科技行业,其实都是靠“蒙对”的。

举个例子:如果按照当时的逻辑,理想汽车的增程混动就是“落后的技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压根就不该成功”,但李想显然赌对了——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电池增程中大型SUV。所以他是不是蒙对的?增程和多挡DHT,二选一的结果,不就是蒙嘛。

再举个例子:汽车内饰的大屏方案有几种,福特电马和早期Model S的竖屏是一种、特斯拉Model 3的悬浮横屏是一种,还有中国车企的三连屏、两连屏……那么多方案,大家各有各的道理,最后市场选择的是特斯拉的悬浮中控屏。这其实也就是一种蒙。

所以,汽车行业确实是大家“蒙”出来的。雷军打造小米SU7,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小米SU7大量的设计,都是站在了竞争对手已经“蒙对”的结果上打造的。

当你站在了“蒙对”的结果上,才叫真正的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然后我们说回为什么造车本身就要靠“蒙”。

其实从汽车行业最开始发展以来,就是多条路线并行的,比如最早的汽车有蒸汽机、有内燃机、也有电动车,这些路线上到底谁能够跑出来,起跑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人知道。

早期不管是奔驰也好,还是福特、通用也好,往往都是多路线并行的,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内燃机是成功的道路。经过了最早的十几二十年的行业竞争,最后确定了内燃机路线,大家才开始统一到这条路线上来。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五六十年后的第一轮全球新能源浪潮。在1995年前后,全球汽车巨头通用、福特、丰田、奔驰、宝马这些品牌都开始思考到底下一阶段的动力方向。

通用在那时候选择了纯电动,打造了全球第一款量产的电动车EV1、后来还研发了雪佛兰Volt插混车型;而奔驰、宝马这些则选择了氢能源作为研究,丰田则是考虑到成本和效率选择了油电混动路线。

最终丰田在1997年推出第一代普锐斯,但是真正到了几年后推出第二代普锐斯,丰田THS技术路线才算正式跑出来,那时候丰田也算是靠“蒙”出来的THS混动路线。

到了这一轮中国新能源的崛起,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其实在2018年以前也尝试过了很多混动路线,跟着欧洲做P2架构也是一个主流。最后反而是本田为了应对丰田THS做了一套i-MMD,然后大家突然发现双电机混动系统很不错,然后中国车企就开始纷纷投入。

最终DHT技术路线在中国跑出来,所以中国车企也算是靠“蒙”出来的。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的路线之争。基本上在早几年,高端车用三元锂电池,性能更好、能量密度更高,是一个共识。只有比亚迪一家强推磷酸铁锂,还专门做了“刀片电池”来解决能量密度的问题。

而这几年可以看到,磷酸铁锂已经成为了主流,不仅仅是中低端车在用,甚至二三十万的高端车也在用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的超充性能这些技术指标也都上去了。最终投入巨大研发成本的比亚迪,在磷酸铁锂路线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可以说,在汽车行业里面,由于一条技术路线的成熟、能够最终完成商业化认可,确实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而在同一时间线上,往往会有很多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在相互竞争,并且这些技术往往没有高低之分(其实都是各有优势),所以究竟哪一条路线能跑出来其实并不存在完全的“逻辑”。

很可能仅仅因为一两个变量就改变了,比如磷酸铁锂技术路线能跑出来,就是因为锂价当年的大幅上涨影响三元锂的成本,此外就是811三元锂的安全问题——所以到底最终技术是什么,就需要多线并行,也就是“蒙”。

不仅仅是技术路线,产品形态和市场需求往往也是很不确定的,对于用户几年后的需求定义也要靠“蒙”。

比如在2015年前后,长城汽车就蒙对了SUV在中国市场的兴起,长城汽车成为了“全球SUV专家”,一下就成为了中国车企销量第一的车企。但几年后,长城汽车却因为缺乏轿车产品,在销量上迟迟卡在百万级规模,而吉利、长安这些还在坚持做帝豪、逸动的中国品牌,后来迅速赶超。

原因就是,2017年之后更多的中低收入消费者开始买车,他们需要的是性价比更高的代步车,而SUV比轿车贵,所以不会选择。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理想打造六座SUV就是成功“蒙”中了两年的消费趋势,却对50万元以上的MPV需求“蒙”错了,导致MEGA的失败;奇瑞对中国市场“蒙”错了,但是对海外市场“蒙”对了,推动了这一轮奇瑞的销量成功。

正因为对技术路线的不确定、对未来产品形态、对全球不同区域市场的需求不确定,都要靠“蒙”,所以大车企往往是“饱和式攻击”,做大量的技术储备、做大量看似同质化的车型投放到市场——比如既有六座SUV、又有大五座SUV、又有MPV、既有纯电、还有插混——说到底,只有投入够多,才可能有够高的“正确率”。

这也是为什么汽车行业发展了一百多年,品牌集中度却越来越高,豪华车企就那么几个,原因就是:

蒙错的都被淘汰了,而能够蒙对的企业再往后只会不断靠“饱和式攻击”,才能确保自己长期“蒙对”,确保自己能长久留在行业里面,并且站在头排。

设想一下,如果一家车企只有一款车、两款车,可能都做得很精品,然而一旦错了,那么这家车企很可能就不会存在了。其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这么中庸、为什么小米汽车投入这么多的营销费用去传播,就是怕小米SU7不成功—— 一旦不成功,小米汽车就会错过最佳发展机会。

驾仕总结:

雷军这番话看起来像是对传统车企的“嘲讽”,但其实是一句再正常不过的实话。

汽车行业的“内卷”就是卷的同质化,这不是做产品,而是蒙产品。这就是事实。

然而事实的背后,不是传统车企“很傻”、“很蠢”,反而是传统车企的生存之道,他们知道只有自己“蒙”得越多、才越有可能成功。

雷军假如真的以为只要做好产品、蒙一次就能全对,那未免对于汽车行业发展的理解太过天真。聪明如雷总,心里应该明白他手里至少需要几张牌,才能打得足够有把握。

所以我们觉得雷军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心里其实敞亮得很。毕竟手机行业也从来不是单纯靠逻辑的,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蒙”。否则小米不过一款14,就出了标准版、Pro、Ultra,还得带个折叠屏。

这不也都是很多款机型、多生孩子好打架吗?

(END)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

驾仕派

驾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