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七年经历撤牌,但它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传奇

车界风尚

3667阅读

05-09

在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收藏着一家中国酒店的设计草图,它用当代建筑融合在地文化,呈现出属于当下语境的中国山水之美。而在其开业七年之后,尽管经历了撤牌易主,但依然是国内最好的度假酒店之一,它便是坐落在山水之乡的阳朔糖舍

“阳朔糖舍”建筑的前身是桂林四大制糖厂之一的阳朔县国营糖厂,于1969年正式投入运营,位于阳朔漓江之滨,四周喀斯特群山环抱,景致壮观。糖厂地处山坳,以机制蔗糖为主导产品。几十年间随着当地产业转型,糖厂逐渐废弃,其建筑也被烙上了工业遗存的印记。千禧年初,一对兄弟在阳朔旅游时,意外邂逅到了这座被废弃的老糖厂,触动他们的也正是这些带着工业感、残缺感的老建筑。

在这之后,老糖厂迎来了整整12年的建筑改造,这段故事,在建筑与酒店界都是一段佳话。本着体现“自然之美、工业之美、建筑之美、残缺之美,新旧建筑共生”的设计愿景,阳朔糖舍的建筑“再生”历经修复和改造两个阶段。2006年至2013年,经过建筑师赵崇新的修复,糖厂老建筑恢复了原始的面貌。2013年至2017年,项目进入新建筑的设计和老建筑改造阶段。

从1969年的糖厂,走到2023年的阳朔糖舍度假酒店,经过了54年的时间跨度。随着时间的流转,糖舍依然会在这片奇幻山水间蔓延生长,成为时间的见证者,也在时间的缝隙中生长出新的可能。

糖舍是一间命运多舛的酒店,十多年的精心修缮不得已在2017年开业第二天,被桂林的山洪浸没。随之几年后奢华酒店集团Alila也撤牌了,如今阳朔糖舍是一间独立国牌度假酒店,少了些大品牌的按部就班,多了些独立品牌的灵活与趣味。

主楼整体设计线条感强烈,本着对当地自然和建筑文化的尊崇,大量的运用了本地石材与竹子相结合的手法,体现了建筑整体刚柔并济的特色。置身其中宛如探寻“溶洞”一般,神秘与自然兼备,谱写当代建筑艺术的新篇章。以热情的红色为主色调的大堂区域体现了时尚与明快,简约中不乏温馨的感觉。下沉式的圆形沙发区域与周边轻松排布的休憩区域完美结合,营造了舒适休闲的环境。

酒店公区及客房的走廊由整齐排列的“糖块”堆砌而成,设计师灵感源于糖厂出产的糖块,所有空心砖皆是人工手工脱模,以修旧如旧的理念与老糖厂保留的建筑风格交相辉映,独具匠心。糖舍山居,依山而建的客房,在阳台窗就能感受到桂林喀斯特的独特魅力,设计师们的风格,处处都是精妙的巧思,室内空间给人带来柔软的舒适体验。

依偎如雾的青山,俯瞰蜿蜒的漓江,糖舍对于所在之处特有的山水胜景理解的非常彻底——设计师根据风景创造景观,在独属于自己的空间中完成了和大自然和谐共生设计,利用青山绿水舒展出一幅乡村水墨长卷,建筑与山水完成了带有共生共存性质的合作表现。

这幅乡村水墨长卷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于一方山水间觉得自由自在,甚至于不出酒店,也能体会到桂林阳朔的风光之精华。糖舍标志性的室外泳池区域最能表现精致的山水气韵。16年前业主拿下这个旧糖厂,受到前苏联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的《乡愁NOSTALGHIA》的启发。正因为下图这个电影画面,然后才有了今天那让人震撼的泳池景色。

从 2020 年的 7 月开始,阳朔糖舍在传统酒店的运营模式中增加了丰富多彩的艺文活动。糖 live 音乐板块的设立,让山水和电音派对在阳朔产生了独特的化学反应,为众多宾客的度假之旅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体验。而一年一度的跨年艺文祭也是糖舍每年年末的重头戏,艺文祭期间一系列艺文活动的举行成为了点燃了阳朔冬日精彩的火种。2021 年开启的艺术家驻留计划,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艺术家的到访,更多不同的艺术形式、创意项目和在地文化相互碰撞交融,激发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产生了不同的可能性,同时为阳朔这片闻名世界的山水之景注入了新的生机。

糖舍的改造,没有采用白墙黑瓦的传统符号,却通过与工业遗址的水乳交融,引发了新的精神共鸣。这种尝试,既是文化沉淀中的一次提炼,也是人文情怀的最佳展现。当山水与人文相融合,这便是一家完美度假酒店应该拥有的一切。

图|源自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