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抗小米,通用汽车把它的全球营销专家带到中国了

汽扯扒谈

2036阅读

05-10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正处于油电切换的关键时刻,除了新势力以外,许多自主品牌也是疯狂推新产品抢市场,就连合资品牌也在忙着补课,大家都不想在这场生死竞赛中被淘汰,这其中通用汽车在国内市场除了快速推出新能源产品以外,也是在人事层面选择了一位更善于营销的总裁。

5月8日,通用汽车公司宣布了最新人事变动:自 6 月 1 日起,通用汽车全球商业运营副总裁 Steve Hill 将出任通用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而此前在中国生活工作了 18 年的柏历,届时将退休回到英国与家人团聚。

“柏历一直专注于产品、技术竞争力及合作伙伴关系,为通用汽车继续巩固我们在中国27年来的成绩和未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Steve拥有深厚的商业运营经验,对用户高度关注。他将加速我们在中国产品组合的电气化,充分运用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机遇。”通用汽车执行副总裁兼全球市场总裁Rory Harvey表示。

通用迫切需要求变

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拥有两家合资公司,分别是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据财报显示,上汽通用旗下拥有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2023年净利润为25.42亿元。上汽通用五菱旗下拥有五菱、宝骏两大品牌,2023年净利润为9.31亿元。

中国市场是通用汽车利润增长引擎,也是2010年至2023年的最大销售市场。不过,近几年来,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开始下滑,从2015年的15%降至2023年的8.6%,这是自2003年以来首次跌至9%以下的水平。2023年,通用汽车在中国销量为210万辆,约占全球销量1/3。

在刚刚过去的北京车展上,俨然成为了自主品牌的新能源秀场,从轿车、SUV到MPV,各大自主品牌的产品矩阵正在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反观合资品牌却不能在电动化方面给予有力回应,展台上也是零星的电动化产品,这也代表了目前合资品牌以燃油车为主的销量结构。

面对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突破50%,通用汽车等合资品牌也是迫切需要改变依赖燃油车的格局,在北京车展上上汽通用推出了凯迪拉克全新电动 SUV——IQ 傲歌,官方指导价定在 23.97 万至 26.97 万元。

此外,号称“最强豪华插混 MPV”的别克 GL8 陆尊 PHEV车型上市72小时累计订单突破10017台,官方指导价 35.99-41.99 万元。另外一款号称“最强插混 SUV”的雪佛兰探界者 Plus 定价14.99-17.99万元。

据上汽通用汽车官方消息,上汽通用4月三品牌新能源车型共交付 8762 辆,同比增长 93.1%,虽然取得了增长,但和自主品牌动辄破万的销量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甚至也落后于上汽大众新能源的10000台。显然通用汽车在电动化转型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北京车展上,柏历就提到,“近两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不仅是我在中国18年里经历的最为激烈的,也是目前我在全球汽车行业中看到的最为激烈的。”

同时面对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通用汽车想要改变,除了拿出更具诚意的电动产品与价格以外,在营销方面也需要作出改变。

电动市场更看重营销

相较于之前的燃油车市场,当下的汽车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能源成为绝对主力和看点。“内卷”从产品、技术,卷到营销,车企高层从幕后走到台前,冲在营销一线。在今年车展上,除了备受关注的重磅新车外,雷军也成为本届车展最大流量。

有流量也就意味着关注度高,才能谈用户喜欢与下单,泼天流量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用户,小米汽车最新公布的锁单量为88063辆,雷军的流量营销给车企们好好上了一课,也是逼得尹同跃、魏建军等车企大佬下场直播,也是想收获用户关注度,进而提升品牌力与销量。

对于合资品牌而言,目前在新能源车市场受冲击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合资车企体系力强大也是公认的事情。

通用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资金实力雄厚,造车技术也足够靠谱,因此在产品布局方面也更从容,打造的车型也能更加让用户安心,许多别克E4的车主就表示,别克的电动车开起来要比比亚迪等国产品牌有质感,底盘更高级。

不过通用汽车和许多合资品牌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让更多的用户感知到它们的电动产品实力不差,这就需要通用汽车在营销方面多下功夫,选择让更擅长营销的Steve Hill作为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据悉,Steve是通用汽车全球营销专家,曾担任包括美国销售、服务和营销副总裁以及客户服务和售后全球副总裁等重要职务。

Steve 表示,“我对这个新角色充满期待,在这里我可以用到我的经验与合作伙伴建立牢固的关系,推动销售,并在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为我们的客户创造世界一流的购买和拥有体验。”

对于汽车这种大宗商品来说,营销能起到的作用是触达,真正打动用户的还是汽车的质量、综合实力,虽然依靠营销并非长久之计,但对于通用汽车等合资品牌而言,电动产品质量与产品力无须担心,现阶段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用户知道并认可这些合资大厂的电动产品。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