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合暴雷90天后获救:仰融出山当白衣骑士,10亿美金救命钱将到账

12缸汽车

2687阅读

05-19

高合即将“复活”?

5月17日,有海外消息指出,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与汽车投资咨询平台iAuto,于5月10日在香港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作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完成销售订单的生产协同、股权并购、技术合作、品牌和国际销售对接,以及供应链与生产制造的相关整合。

白衣骑士入局,高合复兴有望,一切似乎都在转好。

然而,事情却处处透露着诡异。自年初高合暴雷后,创始人丁磊曾与多家国内主流车企接洽,甚至与长安、一汽传出“绯闻”。现如今,却与一家鲜有耳闻的公司的合作,令人不得不对该公司充满好奇。

仰融出山,高合获救

从官方资料显示,iAuto是一家依据美国特拉华州法律注册成立的汽车平台,专注于提升有发展潜力的汽车公司的价值。另外,该平台还拥有多项国际专利,如用于替代汽油和其他传统动力燃料的微型涡轮发电机中的低温可控聚变变量模组、超级驱动系统等。

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iAuto是一家涵盖汽车科技、汽车金融业务的公司。但,经过抽丝剥茧后,在去年的一则公告中得到了关键信息。

正道集团发布自愿公告,宣布与iAuto订立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iAuto拟授予正道集团在亚洲的独家经营权,以使用iAuto的多项专利技术。其中,该份自愿公告内写明,iAuto最终实益用有人为正道集团公司主席兼公司单一最大股东仰融,其于公告日期实益拥有2673071189股正道股份

仰融,凡对中国汽车发展史稍有了解的读者,对该名字并不陌生,甚至赛麟汽车董事长王晓麟都与其有所联系。

作为华晨集团原董事长,仰融不仅带领华晨汽车创造海外上市第一股的奇迹,甚至在20年就开始向中高级轿车发起冲击。可惜的是,最终因自身的偏执和华晨归属权问题,仰融最终出走他国。

现如今,因iAuto的原因,仰融再次现身于公众,大有卷土重来之势。重点是,从仰融此前的战绩来看,其对资本市场的运作极为熟悉,或为高合重组带来一定助力。

那么丁磊与仰融联手,是否真的能让高合走出泥泞?

曲高和寡,丁磊需弓腰

据了解,iAuto在相关投资机构的担保下,计划投资10亿美元作为华人运通重组第一轮的转项资金,双方目标是在2024年上半年财报公布前完成交易。

随后,“高合汽车于重组期间筹备工作组”的公告流出,编号001意味着这是今年高合内部首份公告。另外,该公告中明确重组工作将会由两个工作组共同推进——重组工作组和联合运营工作组。

有条不紊的重组工作,以及高达10亿美元的资金,却并未给予市场足够的信心。如,员工维权群里有人表示:“我们员工的工资就要好几个‘小目标’。”加上早前拖欠的供应商货款等,高合仅仅是恢复正常运营就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即使高合汽车恢复正常运营,但丁磊如果继续追逐高端品牌,再陷“泥泞”仅仅是时间问题。

不难发现,引发高合暴雷的关键因素,不外乎产品销量低迷。数据显示,2023年高合共销售新车4829辆,包括高合HiPhi X 226辆、高合HiPhi Z 429辆、高合HiPhi Y 4174辆。年销量不足5000辆,高合因沉迷“高端”而捉襟见肘的窘态不言而喻。

与此同时,销量不佳带来的影响,会延伸至资金、供应链等方面。供应链失控,是压垮高合的最后一根稻草。简而言之,“复活”后,高合急需着手解决销量和造血问题。

纵观整个新势力阵营,除理想消除赤字以外,蔚来、小鹏等仍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蔚来,还是小鹏,纷纷开始打造子品牌,企图通过下沉市场来获取自我造血能力。

其中,蔚来子品牌乐道已于近期发布,背后的目的昭然若见。重点是,该行为也表明在车市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哪怕是曾经高谈“理想”的李斌,也不得不开始面对现实。

相比融资到位,高傲的丁磊是否愿意为“造车”弓腰,或是决定高合未来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此前的内容中,我们便提及,比亚迪之所以敢“任性”打价格战,背后的技术储备、供应链功不可没。细究高合汽车,其核心技术大多由供应商提供,驱动电机来自联合汽车电子、自动泊车由德赛西威提供......

缺乏技术、销量低迷等,均预示着高合汽车重组“路难行”。

总结

10亿美元,无疑是一笔天价巨款,但造车是一项持续“烧钱”业务,例如蔚来自2018年美股上市披露财报至今,累计亏损近900亿元。因此,高合即便在融资加持下,能否走多远仍是个未知数。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

12缸汽车

12缸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