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精品,十万严选——深蓝S7第10万辆正式下线

二师兄玩车

3213阅读

06-01

6月1日,深蓝S7第十万辆量产车在深蓝南京智慧工厂正式下线,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在工厂与用户代表畅聊,倾听用户声音;与中国体操奥运冠军、深蓝S7产品体验官李小鹏溯源冠军品质,为10万用户增程;以及与生产线员工以及在线上的网友们一同见证深蓝汽车的又一里程碑时刻。

国内、国外两开花,深蓝再加速

深蓝S7以科技之力构建电动出行体验,用硬核实力树立高价值电动SUV全新标杆,为用户带来超越感官期待的驾驶乐趣。自去年6月30日开启交付以来,凭借超级增程技术、高颜值、高配置、真安全与精益求精的品质,持续展现“深蓝加速度”,35天实现交付破万辆、5个月实现5万辆交付、不到一年实现10万辆量产车下线,单品表现更是在央企造车新实力品牌中遥遥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DEEPAL S07(海外版深蓝S7)自去年底进入泰国市场以来,已跻当地汽车品牌第一梯队,今年4月份销量环比大增90.9%,成功登顶泰国4月份全品牌纯电动车型销量排行榜首位,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看得见的价值感,不负十万用户期待

在直播现场,深蓝汽车CEO邓承浩与三名用户代表畅聊,用户对深蓝S7的高颜值、大空间以及深蓝超级增程赞不绝口。

深蓝S7拥有接近黄金分割比例0.618的极致轴长比,加之全车顶流车灯组合、无框车门、电动隐藏式门把手等细节设计,将现代科技感融入优雅动感车身。内饰设计方面,深蓝S7同样用心,豪华游艇式环抱设计、全感舒适座舱、“见光不见灯”的氛围灯设计等,处处展现人文关怀。

作为一款大五座SUV,深蓝S7的空间表现也是很多用户的称赞的地方,2900mm的超长轴距,无论是前排还是后排,都能享受到宽敞舒适的乘坐体验,加之前排双零重力按摩座椅、双层隔音玻璃等配置,舒适性远超同级。此外,深蓝S7所搭载的智能驾驶系统,如自动泊车、360全景影像、透明底盘、车道保持保持等实用性功能,也减少了用户的驾驶负担,既实用又安全。

当然,用户选择深蓝S7,深蓝超级增程技术功不可没。从“省”的角度来看,深蓝S7拥有最高200km(CLTC)的纯电续航里程,馈电状态依然拥有低至4.95L/100km(CLTC)的油耗表现。城市通勤用纯电,长途出行有增程,让用户真正拥有“一月不加油,一周不充电”,深蓝S7既有超低的用车成本,也解决了纯电动车型里程焦虑与补能不便等各种问题。

除了“超级省”以外,深蓝S7还具有“超级爽”、“超级安全”两大特点。得益于纯电专用平台EPA1全电数字平台的底座,深蓝S7拥有纯电驱动,天生后驱特质,驾控体验更优秀;安全方面,深蓝S7搭载同级领先的iBC数字电池管家系统,通过24小时电池全方位监控,10毫秒极速报警,安全预警准确率≥99%,同时,还可实现电池不起火、不冒烟、零热失控,安全感满满。

看不见的硬核智造,十万品质保障

十万期待,十万品质,深蓝S7热销全球,也离不开其智造工厂的品质赋能。深蓝S7诞生于深蓝南京智慧工厂,在工厂内,深蓝汽车CEO邓承浩与中国体操奥运冠军、深蓝S7产品体验官李小鹏一同溯源十万品质。

南京智慧工厂该工厂共有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电池车间五大车间。高效率、智能化、柔性化的冲压车间,其自动化率达95%,柔性检测设备速度高达每分钟180万次,3分钟就能完成一个零部件的扫描,扫描精度达0.025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五分之一,确保每个零件的每个曲面都完美,整条生产线更拥有5600吨的冲压能力,每2秒就能制造出一个零部件,真正实现了高效生产。

柔性化的焊接车间,实现了真正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深蓝S7整车有3000多个焊接点位,每一个焊点都进行100%的检测,而不是抽检,车身材料不仅采用高强度钢,先进的机器人焊接技术也确保了焊接质量和强度;总装车间,底盘电池一体化合装工位采用先进的底盘前后桥、电池一体式合装技术,装配质量达到了A水平。在这里诞生的每一辆深蓝S7,从零部件原材料到整车交付都有11道严格的质量墙管控,确保每一辆深蓝S7都能达到100%的质量监测追溯,打造出十万用户严选的全球精品。

十万新起点再启征程,与更多用户共赴浩瀚深蓝

在越级实力和硬核智造的双重赋能下,深蓝S7赢得了十万用户的信赖与喜爱,第十万辆量产车下线,不仅是深蓝S7的又一个里程碑,更是其迈向全新征程的新起点。后续,深蓝S07也将迎来华为智驾的赋能,成为深蓝汽车首款搭载华为智驾的车型,拓展智能电动出行的边界,与更多用户一同驶向更加浩瀚的深蓝世界。

十万份期待,十万次启程,十万段与深蓝S7相知相伴的旅程,深蓝汽车始终坚守“用户至上”的核心价值观,积极倾听用户反馈,不断打磨产品和服务细节,致力于为用户带来更加绿色、舒适、智能、安全的出行体验,下一个“十万+”已在路上,让我们一起期待。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