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荣威 | 吴冰的军令状,王骏的紧箍咒

求是汽车

3655阅读

06-07

飞凡汽车3月的这场裁员风波,只是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飞凡汽车CEO王骏上任后要迈过的第一道坎。作为上汽乘用车三大品牌的话事人,除了要解决飞凡的尴尬定位,王骏面临的更大麻烦,是荣威。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23年11月,吴冰站上舞台发布了荣威D战略,声称计划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辆。短短两个月后,吴冰事了拂衣去,将这个愿景和压力一股脑地甩给了继任者王骏。

对王骏而言,这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他的预期,2024年上汽乘用车在国内市场销量目标是40万辆,其中MG、飞凡各销售12万和3万辆,剩下的25万辆由荣威完成。照此摊派,荣威在上汽乘用车体系中无疑承担了最主要的销量任务。

然而,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荣威累计销售仅4.58万辆。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荣威完不成年内25万辆销售任务。

D战略,被视为荣威复苏的关键。2023年11月,荣威D7 EV和荣威D7 DMH两款车型同时上市。5月20日,荣威D5 X DMH上市。在荣威D7双车上市期间,吴冰曾信誓旦旦称,两款车型要月销破万辆。事实上,荣威D7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

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荣威D7 EV和荣威D7 DMH分别实现销售2167辆和1523辆。有业内人士表示,新车热度已经消退,如果没有面向大客户和网约车市场的促销政策,荣威D7两款车型未来几个月的市场表现,也就在这个区间。

暂不计入荣威D5 X DMH的销量,在2024年前4个月荣威的销量结构中,荣威D7两款车型占比甚至不足三成。

下滑越狠,口号越响

相较于市场上的热销车型,荣威产品力不足虽是不争的事实,但业绩下滑与近年的人事变动也有着惊人的巧合。

王晓秋任内的最后一个完整自然年,2018年,荣威全年累计销售47万辆,成为年度增速最快的车企之一。2019年,王晓秋余威仍在,荣威全年45万辆的销量出现小幅下滑。

随后两年的杨晓东时代,以43.56万辆和37.56万辆的业绩,宣告荣威正式进入下滑通道。2022年,被寄予厚望的吴冰交出了更差的成绩单,25.9万辆、28.6万辆……无论是哪个统计口径或者统计机构,都无法为荣威粉饰太平。

2023年,上汽乘用车全年销售逼近百万辆(含海外市场)的业绩,成为荣威的遮羞布。但不同媒体报道的批发量和上牌辆数据显示,荣威在国内市场的业绩仅剩2018年巅峰时期的1/3。

销量越是持续下滑,口号喊得越发响亮。

除了在荣威D7双车发布会上大肆描绘D战略的宏伟蓝图,吴冰还表示,“飞凡R7要在2022年卖出10000辆”,“到2025年,飞凡汽车将成为中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头部企业”。2023年6月,吴冰甚至在上汽集团职工代表大会上,签下一份新能源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0%的军令状。

卸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吴冰的前任,也是这么过来的。

2020年5月,荣威宣布启用“R标”(即现在的飞凡汽车)和“新狮标”,开启双标战略。时任总经理杨晓东表示,“我们做的是特斯拉做不了,苹果可能想做的事”,要站在造车新势力鄙视链的最顶端。

故事的结局,显而易见。飞凡没有站上造车新势力鄙视链的最顶端,“新狮标”荣威的业绩却在不断探底。至于“特斯拉做不了,苹果可能想做的事”,早就无人再提。

当不了了之成为常态

用屡战屡败形容荣威,可能并不准确。比屡战屡败更可怕的,是不了了之。

2016年上市的荣威RX5,可谓是互联网汽车的鼻祖,但随着竞争车型在车机智能方面的逐渐提升,荣威不再强化自身的互联网特性,放弃了这个标签。2017年上海车展亮相的荣威Vision-E Concept概念车,曾凭技术和概念碾压一众车企,计划在2018年投产上市,至今也没能实现。

竖起一面旗帜,再不声不响地任其倒下,这种事,荣威做得太多了。

2020年,荣威将“国潮+”作为品牌年轻化战略,希望产品能将智能、豪华与国潮元素相结合,可惜没能坚持长久。2022年,为了推广龙猫,荣威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完成中国汽车行业的NFT首拍并开启预售,但包括龙猫在内的荣威整个动物系车型序列,不久之后也被叫停。

2023年3月,把荣威iMAX8荣威RX9的定位从“商用”切换为“家用”,是荣威的又一次试水,但原定在4月份举行品牌焕新会,公布新标签和新形象的计划最终不了了之。

摆在王骏面前的荣威,像是一个辗转于各大机场的行李箱,撕下标签,再贴上一张新的标签,周而复始,永无止尽。

当然,王骏也并非全无指望。有别于D战略车型的差强人意,荣威i5、荣威i6 MAX EV等车型,成为荣威销量结构中最重要的支撑。尤其是荣威i5,凭借一己之力,在过去4个月里为荣威贡献了超过四成的业绩。

在D战略车型走入主流市场之前,荣威能做的,除了等待,只有“啃老”。依靠老旧和低价车型努力留在主流车市中,是王骏眼下能实现的最理想结局。

在“啃老”中等待,无非是两种结果。如果D战略能让荣威重新崛起,王骏将成为继王晓秋后,上汽乘用车最成功的总经理;而如果D战略的车型都在上市初期热度后迅速归于平淡,那么王骏,也只能成为又一个失败者。

到那时,喊出一个新口号,贴上一个新标签,效仿前任,把难题交给继任者,将成为王骏唯一的选择。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