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英离职?何小鹏胡扯!但双方考验真正开始

百姓评车

3940阅读

06-16

6月15日,网传小鹏总裁王凤英向何小鹏提交辞职信了,引发市场关注。

何小鹏紧急辟谣称:“胡扯,我刚刚在美国还和凤英聊这个笑话。”此外,王凤英本人也在朋友圈发表声明,否认了有关她向公司创始人何小鹏提交辞职信的传闻。

王凤英自从2023年初,加盟小鹏汽车之后,就一直被寄予厚望,也得到了非常高的权限。何小鹏把营销、供应链、产品规划、销售渠道等业务都交到王凤英的手上,全面操盘小鹏的市场营销业务。正如何小鹏所说:“2022年我们一共有12位高管,现在剩下包括我在内还有2位。”

无论是权力,还是职位,王凤英是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

王凤英本人也是踌躇满志,无论销售渠道大变革,比如木星计划,还是频繁的人事变动,比如OPPO营销负责人于涛已加入小鹏,任营销副总裁,古苑钦接任王桐营销负责人,原长城制造总经理张利加盟小鹏,他是王凤英的丈夫,负责生产环节。

在这里,我们不能说王凤英任人唯亲,毕竟何小鹏也不傻,王凤英任用的人都是有过硬专业背景的。

但是,王凤英的种种人事调整,高举高打的渠道变革,最终势必要和结果挂钩。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如果结果不理想,责任一定要王凤英背负的。

从目前销量情况来看,小鹏汽车的表现称不上有多好。2023年,小鹏汽车累计销量为14.16万辆,仅完成全年目标的70.8%;小鹏汽车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28万辆。以前5个月销量完成41360辆,小鹏仅完成了目标的14.7%,要想完成销量目标,小鹏汽车需要在接下来的7个月里每个月完成将近3.5万辆,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当然,能不能完成年度KPI或许也没有那么重要,毕竟大部分品牌没几个能完成的。但是,和同行相比不掉队,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小鹏汽车就有些掉队的危险。如何改变现状,让市场看到希望,或将是王凤英急需面对的问题。

被同行超越

2024年5月份,理想汽车交付新车35020辆,同比增长23.8%。2024年前5个月,理想汽车累计交付14万辆;蔚来汽车交付量为20544辆汽车,同比大幅增长233.8%,创下月度交付量新高纪录。蔚来于2024年前5个月交付66217辆汽车,同比增长51.0%。

而小鹏汽车5月销量为10,146台,同比增长35%,2024年1-5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共41,360台,同比增长26%。

零跑、极氪、深蓝等品牌也已经超过了小鹏汽车。数据显示,零跑汽车在5月份交付达18165台,前5个月累计销量达到66580辆,极氪汽车5月销量18616辆,前5个月累计销量为67764辆,深蓝汽车5月份交付14371辆新车,前个5月累计交付新车67199辆。

它们已经把小鹏甩在了身后。

甚至哪吒汽车前5个月的累计销量为43546辆,都已经超过了小鹏汽车。

不客气地说,小鹏汽车掉队的危险很大。

比不过理想和蔚来,或许还能找到些许理由,但是被这么多的友商拉开了身位,只能说王凤英被传出“离职”,并非是空穴来风。

是啊,身位公司的二号人物,人事、业务大权汇聚一身,结果确实被身边的对手一个接一个地超越,换了谁都不难产生联想——这究竟王凤英的能力问题,还是别的其他问题?

市场销量是很多竞争要素综合在一起的结果。正如王凤英所说,中国汽车行业目前面临诸多挑战,竞争已经不仅限于技术、配置和价格,还有舆论战。

小鹏汽车销量没有跑过同行,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比如面对华为的智驾技术,市场上没有人能与之抗衡;面对惨烈的价格战,小鹏降多少才能打动人心;卷老板,何小鹏和雷军、余承东、李想相比,大家水平肯定有高有低,此外还有品牌认知、产品更迭,这些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市场销量表现不理想,往上回溯,王凤英必然逃不掉干系。

客观地说,小鹏汽车虽然有所掉队,但还没到跟不节奏的程度。大家对王凤英产生质疑,无非是她此前的成绩太过耀眼,对她的期望实在太高。

对于这一点,我们也要有清醒的认知,即,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英雄。在新的竞争形势下,王凤英也需要不断地试错,才能在发展中找到症结,解决问题。

退一万步说,即使王凤英最终拯救小鹏汽车失败,也不能妨碍大家对她的尊敬。

不好念的经

王凤英入职小鹏之前,曾做过一份报告,指出小鹏当时的两个劣势:一个为缺乏清晰的主干品类,小鹏尚未清晰建立起品牌的认知,旗下从15万元到40万元的车型,包含了轿车和SUV两大品类,没有一个代表性或者明星的车型;另一个则是缺乏聚焦的智能特性,在大家都在讲智能化的大前提下,如何找到差异化是小鹏应该解决的问题。

简单地说,小鹏汽车身上的标签不够明显,旗下也没有一款强势车型。

我们看理想汽车,它身上的奶爸家庭用车的标签非常明显,场景化营销做得贼溜,旗下的L系产品每一款都很能打,特别是L6上市时间不长,可成长极快,首个完整交付月销量过万,预计6月交付量有望突破2万辆;蔚来以用户服务立品牌,用高质量的服务保证用车体验。这种打法看似简单,但却成本极高,后来者想要超越难度极大。蔚来5月销量大涨,主要得益于BaaS方案调整,实现了车电分离,再加上2024款车型产品力全面提升;小鹏汽车主打的标签是智能、科技,早期消费者很吃这一套,但是和后来者,特别是华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比拼中,小鹏汽车此前建立的品牌认知就显得有些弱化,并没有蔚来和理想那样那样深入人心。

产品方面,小鹏汽车目前没有一款强势车型去支撑,小鹏X9小鹏G6小鹏G9小鹏P7这四款车距离热销还远,其中小鹏X9在纯电MPV市场中算是比较成功的,但受限于市场上限,其销量也仅有一两千。

2024年4月份,小鹏汽车在渠道方面有了新的调整,要求经销商储备库存,每个月要采购目标销量一半的车辆,以提高交付效率。但是从目前反馈来看,公司内部存在顾虑,经销商方面也遇到了阻力,批售模式至今只在小范围内进行灰度测试,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这给王凤英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目前,小鹏汽车也展现出了利好信号。

首先,和大众的合作已经初见成果。根据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小鹏汽车一季度的服务及其他销售为4.623亿,而在2023年一季度,该项业务的营收为3.659亿。有观点认为这多出来的一亿多收入,应该就是大与众合作的研发分摊收入“到账”。

二是,新车方面,MONA产品系列的首款A级纯电轿车将会在今年6月份亮相,三季度正式上市与规模交付。四季度,小鹏还将交付一款全新B级纯电轿车。何小鹏说“这款B级新车型加上MONA车型贡献的增量,让我们很有信心在今年的四季度会实现月交付量同比有大幅度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说,小鹏汽车还是有牌可打的,再加上近期一系列的人事调整,王凤英的话语权正在加重,对于王凤英来说,真正的考验开始了,接下来的要是还不能摆脱现状,只能说自己真的是廉颇老矣。

对何小鹏来说,这也是一个考验。要是还不行,接下来的路还能怎么走呢?

百姓评车

我们在前文说,以目前小鹏的成绩单来看,大家对王凤英产生质疑,无非是对她的期望实在太高。而且王凤英入职小鹏汽车时间也不短了,有无数双眼睛在时刻关注。

誉满天下者,必毁满天下,此事古已有之,今天出现在王凤英身上不足为怪。

现在就看何小鹏有多少耐心了,如果他失去了耐心或者内部出现了更大的权利争斗,王凤英能在小鹏汽车干多长时间真的就成了一个问题了。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