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车企获得L3级智能驾驶试点资质,狙击特斯拉?格局小了

功夫汽车

2079阅读

06-11

6月4日,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交通部四大部门发布了一则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试点的通知。

简单来说就是,允许一批车企的L3级智能驾驶汽车合法上路了。考虑到之前传出的允许特斯拉FSD系统入华的消息,很多人解读这次的动作是“关门打狗”。毕竟在真正的L3级智能驾驶面前,特斯拉的那套增强辅助驾驶系统确实还不太够看。

工信部还公布了9家试点车企的名单,现在很火的问界和小米却不在内,但是一直被认为智驾能力落后的比亚迪赫然在列。

L3级智能驾驶的放开意味着什么?9大试点车企的实力究竟如何?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网约车加商用车,由易及难?

此次入选的试点联合体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9大车企,二是车企对应的使用主体,两者共同组成试点“联合体”。

说人话,就是这9家车企负责生产符合L3级智能驾驶的车,然后给相关的机构测试,当然这些测试机构也都是自家的。

从分布来看北京出行、一汽出行、车联科技、东潮出行、广汽祺宸科技、上汽赛可出行都是网约车平台,宇通和红岩是两家商用车公司,实际上的乘用车公司其实只有蔚来一家。

这样一来,本次试点的目标其实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自动驾驶客车和货车,真正的家用车占比其实是很少的。

有些人或许会比较失望,因为在大家心中的智能驾驶,可能类似于华为与特斯拉的巅峰对决,或者问界的L2.9999级智能驾驶能够“转正”。但从国家的角度,智能驾驶的最终目标,可能还是减少人力占用,提升通行效率。

从这个角度来说,反倒是网约车和商用车对于智能驾驶的需求更加迫切。从难度来说,网约车运行路线集中在城市,客运和货运车型运行路线也相对固定,理论上也更容易实现自动驾驶。

事实上,以萝卜快跑为首的部分网约车平台,早就已经开始了“无人驾驶”试点,评价好坏参半。好的评价是无人驾驶车相比其他网约车和出租车价格更便宜,并且大多数时候非常守规则,让人安全感满满;坏的评价是早晚高峰面临频繁的加塞,无人驾驶车辆往往会无所适从,时不时会在车多的路口走走停停,影响总体的通勤效率。

这一次看起来国家是打算全面放开了,给国内主流的几家网约车平台都发了资质,商用车也开始试点,应该是前进了一大步。等到更多的玩家进入后,预计后续的体验会显著提升。

(2)四部门“严选”,华为垂帘听政?

话说回来,这一次四部门选出来的这9家试点企业,基本也都是有相当不错积累的车企。

首先是要符合模拟仿真、封闭场地以及实际道路测试验证的要求,也就是必须深入做过L3级智能驾驶的模拟和研究,然后是按照试点申报、准入试点、通行试点、评估调整四个步骤进行,可以说相当谨慎。

北汽和长安都与华为有深入的合作,其中北汽极狐是国内第一家应用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的车企。长安既与华为合作了阿维塔(与极狐一样采用Hi模式),同时两者还合资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公司。

也就是说,这两家的L3级智能驾驶上路,都是有华为背书的。当然,长安和北汽本身的技术积累也不容小视。

其他几家的实力也同样不俗,广汽在2013年就开始做ADiGO PILOT智能驾驶系统的布局,目前自动驾驶已经能够覆盖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对于不同类型停车场泊车的场景适配性也非常好。一汽则与大疆有深度合作,后者同样是当前国内智驾的排头兵。

曾经害怕“失去灵魂”的上汽,已经组织起了国内最大规模的L4级Robotaxi车队,常年在上海临港等地开城运营,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至于很多人觉得不够智能的比亚迪,其实也是一种偏见。毕竟我们大多数人见得最多的比亚迪,就是秦、宋、海豚、海鸥,看起来似乎都不怎么智能。但比亚迪拥有超四千名工程师的智驾团队,论研发能力肯定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去年7月份,比亚迪发布了自家的高阶智驾辅助系统“天神之眼”,目前已经在仰望U8腾势N7海狮07 EV等车型上量产交付,评价也不错,甚至腾势N7还获评了中央电视台的最佳智联车。

未来也许智能依然不是比亚迪的第一卖点,但也不会是拖后腿的存在。

(3)狙击特斯拉?格局小了

前阵子,工信部发布了一则通告,就是打算禁用部分车企的放油门“刹停”功能,也就是油门踏板放开无法让车辆刹停,必须用刹车,很多人解读是针对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这次的L3放开试点,又有很多人解读是针对即将引进的FSD。

对于这种解读,功夫汽车想说的是,格局有点太小了。

先说单踏板,这个功夫汽车之前也聊过,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刹车这种单一的功能,做成了“双重控制”。电机制动的力度并不能完成急刹车的动作,一旦车主习惯用放开油门的方式刹车,在紧急关头切换刹车时,很有可能会踩错,这种功能禁掉是出于安全考虑。

再说智能驾驶,特斯拉FSD确实做的时间不短,但一直到今日都没有完整版的高规格测试视频流出。基本上都是局限于高速和快速路,城市测试的视频差不多都要做后期加速,要不然根本不好意思发布。这样的水平,相比现如今问界等品牌在网上“没日没夜”的视频直播,差太远了。

另外,特斯拉最近在北美送了一个月的FSD免费试给用户,结果只有2%的车主在试用期结束后选择订阅FSD。也就是说,这个功能确实不那么好用,起码北美用户的反馈是如此。这样的FSD,确实称不上“狼来了”。

当然了,特斯拉依然有自己的优势。在不考虑国产车,又想买新能源车的群体中,特斯拉的影响力是独一无二的。相比于其他的国际品牌,特斯拉智能驾驶能力也是降维打击。但这个威胁并非技术层面,而更多是商务层面,克服也需要时间。

曾经如日中天的特斯拉都敢引进,如今这种局面,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4)功夫拍案

虽然L3级智能驾驶终于来了,也选中了9家车企开始试点。但不得不说,这第一批的试点重点,依旧是网约车和商用车,这两者的场景相对简单,经济效益也更大。好在选中的企业大多数实力还是很深厚的,国内的头部智驾公司也基本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入场了。预计经过这一轮的“遴选”,国内智驾会迎来大的发展。

至于很多人解读的“狙击”特斯拉,恐怕有点太看得起现在的特斯拉了。仅从FSD目前表现出的水平来看,不论是复杂场景的硬解能力,还是用户的认可度,都不足为惧,更不用说还有水土不服了。

最艰难的时间已经过去,国产车的下一步必定是星辰大海。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

功夫汽车

功夫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