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系统同级标杆,智驾表现叫板Model Y,这款纯电SUV太强了!

大侠上车

2569阅读

2天前

当大家手握20万左右的预算想要买纯电SUV,会选购哪款车型呢?

相信很多人会先把目光看向Model Y等车型,不过了解中国车市的都知道一点,那就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加剧,导致技术迭代速度过快,因此电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大号”的电子数码产品,这也就意味着大家在选车时要尽量做到买新不买旧,比如现在就有比Model Y还有更优秀的选项,它就是小鹏G6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小鹏G6在近期取得的亮眼成绩,要知道在强敌环伺、竞争激烈的市场大背景下,面对着Model Y等众多实力强劲的同级产品,该车不仅实现连续三个月领跑这一细分市场,还在6月以单周销量近千台的出彩数据,力压多款同级车型并稳坐国内20万国产纯电SUV销量榜单前列!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去购买小鹏G6呢?

要知道对于纯电车型来说,它们除了拥有领先于传统燃油车的越级静谧体验和超低用车成本,其实还有很多消费者在买车时,是被堪比科幻电影中的智能座舱给吸引到了。既然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聊聊这两款纯电SUV搭载的智能配置,毕竟这就像是前面提到的数码产品一样,想要感受到更优的智能用车体验,就要同时使用更好的硬件和软件,否则有一项拖后腿就会导致系统卡顿、不流畅。

首先,从两车的座舱智能配置对比中,相信大家能明显看出Model Y在智能软硬件方面,均处于同级落后的状态,其实这也是外资新能源品牌一直存在的产品短板。反观来自国产新能源阵营的小鹏G6,除了标配有性能优异的8155芯片,还拥有更丰富的智能配置,因此这也就代表着小鹏G6在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响应速度和功能数量等多方面,都能带来更优的用车体验。

正所谓好马配好鞍,要知道小鹏G6搭载的智慧多场景座舱,不仅配备了性能更强悍的智能硬件,其搭载的Xmart OS 5.0天玑AI车载智能系统,还拥有同级最强AI的全场景语音2.0系统,它除了支持连续指令识别、多音区识别、无网络可使用能力,还可将时间、地点、温度等环境感知设置为触发条件,并创建成一个个能一键执行或自动执行的场景。

比如通过提前设定“今天35度,太热了”等于“关闭车窗、空调温度25度、打开座椅通风”等等,这样无需唤醒词和跳过繁琐的多指令步骤,让车内人员如同和亲朋好友聊天一般,就能轻松实现多达350+项功能的自由调动及组合,告别同级车型在智能语音控制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僵硬对话指令,真正做到以同级独有的“千人千面的高级定制”体验,让用户每天都能解锁更新奇的智能出行新场景。

既然提到出行,就不能忽视当下消费者非常看重的智驾系统。

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特斯拉的智驾系统在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不过它的纯视觉方案是否属于最优解决方案,或者是否真正适合复杂的中国路况,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反观小鹏G6,相较于Model Y的纯视觉方案和额外付费选装,它不仅标配有行业唯一量产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无需选装或购买高配就可拥有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31个高性能智驾传感器、总算力高达508TOPS的双Orin-X芯片,还可通过武装到牙齿的智驾功能,以接近人类司机90%的水平,实现覆盖全国城市、县城、乡镇的国道/省道/县道等全场景路况,并以被吉尼斯认证为智驾之王称号的强悍实力,为用户提供更顺滑、更舒适的智驾出行体验!

两相对比之下,相信大家也能看出差距所在,虽然Model Y搭载的智能座舱、智驾系统也足够满足日常轻度使用,但是在面对硬件更强悍、软件更聪明的小鹏G6,以及越来越挑剔的年轻消费群体时,它们之间的差距就像是iPhone和诺基亚之间的差距,后者可以说是领先一个时代的产品,也是纯电汽车消费趋势!

最后在车辆性能方面,在同价位车型仍普遍使用400V平台的大环境下,小鹏G6却本着将技术普惠用户的初心,搭载了全域800V高压SiC碳化硅平台,并采用高性能、高度集成化的800V XPower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实现3.9秒百公里加速的同时,还能带来755公里超长续航、13.2kWh的百公里超低电耗、充电10min续航增加300km的超快补能,以标杆级的实力,真正做到从根本上解决了用户的用电焦虑。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有伤害,当我们把小鹏G6Model Y放在一起,就能看到小鹏G6在价格更实惠的情况下,无论是入门版车型,还是性能版车型,它不仅都能拿出与Model Y旗鼓相当的性能表现,甚至还能带来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试问,谁不想花更少的钱,就能买到更物超所值的东西呢?

大侠车谈:毫无疑问,小鹏G6在座舱、智驾、续航和性能,乃至于性价比等方面的综合表现,都要明显领先于同级售价更高的Model Y,因此当大家手握20万左右的买车预算,想要买纯电SUV时,小鹏G6都是同级、同价位中更值得选购的全能车型!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