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胜利者:BMW 530e、奔驰E 300 e T和沃尔沃V90

ams车评

5728阅读

2024-06-29

2023年、2016年和2017年:这是三款采用插电式混动系统的豪华旅行车诞生的年份。E级车璀璨夺目?殊不知BMW 5系和沃尔沃V90成熟稳重,懂得敛其锋芒。

年轻的恋人就像卡芒贝尔奶酪(camembert):当他们变得成熟时,就会离开你。这是早期法国电影的女主角弗朗索瓦丝·罗赛(Françoise Rosay)说过的话。如果你把心和钱都给了斯图加特,那么院子里会不会有一辆奔驰车停在青葱的草地上?如果院子的出口处有一个高台阶,通道的路况又不好,那么担忧就像这辆崭新的E级车驶过时的颠簸一样,烦恼也飘出窗外——它在悬挂舒适性方面几乎达到了另一个层次。

在位于博克斯贝格(Boxberg)的博世测试中心,恶劣的路况会使前轴产生轻微的颠簸,从而加剧车身出现更大摇摆的情况。在公共道路上,奔驰通过可选装的Airmatic空气悬挂,轻柔而谨慎地行驶。与我们熟悉的其他系列车型相比,它在遇到较强颠簸时的晃动并不明显,悬挂的舒适性也没有受到影响。

同样出色的还有隔音效果,可以有效隔绝风噪、底盘和轮胎噪声。它是主打安静的风格吗?一方面,空调出风口在高档位风量时会发出类似“口哨”的声音,我们在空调部分对这一点进行了较低评价;另一方面,四缸发动机的表现也不算是最好。当然,这些评论都有些苛刻,但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脾气”的确是有些暴躁,尤其是在低速运行时。

由于电动机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你可以感受到自动变速箱的换挡“冲击”。九挡变速箱能够实现平稳的换挡,但并非特别快速。尽管如此,在插电混动特性的表现上,这套动力系统几乎无可挑剔。电动机加发动机的组合可提供强劲而自发的动力输出,即使在冬季,纯电续航里程也可达到89公里。而且在日常使用中可通过595欧元的快速充电选项,在半小时内充满电池,从而鼓励了纯电动驾驶。虽然55千瓦的充电功率必须要通过菜单激活,但奔驰的充电速度仍然无与伦比。即使使用11千瓦三相壁挂式充电桩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在长途旅行中,可以根据导航系统巧妙地利用每一度的电能。这也是发挥其效率潜力的必要条件。根据插电混动模式特点,只有当电池耗尽时,大部分汽油才会流入四个汽缸,因此插电混动表现是最经济的。

另外,它的整备质量也值得一提。因为在这个级别中,2256千克的重量的确算是一个标杆,但这并不妨碍它与竞争对手一较高下。由于行李厢的缘故,旅行版被剥夺了后轮转向的权利。但是,正如它年轻、充满活力一样,它在绕桩和紧急避让测试中击败了5系和V90。由于在中间位置有强大的动力助力,方向盘在转向时缺乏手感,但精确度仍然不错。至于反馈呢?有些模糊。给一个转弯指令,它就会根据力度从容地跟随,只是速度和转向力矩似乎并不起作用。对一辆后轮驱动的旅行车来说,它的牵引力和驾驶稳定性都是一流的,电子稳定系统控制也非常精确。在转弯半径方面,E级也比四轮驱动的宝马所需空间更小。

在车内,舒适度极高的按摩座椅上也带来了不小惊喜。美中不足的是肩部和腿部缺乏一定的支撑。此外,还可选装MBUX超级屏,包括提供乘客观看电影或使用应用程序的独立显示屏。尽管通过触摸功能可以轻松操作,但由于功能繁多,也会分散注意力,但快捷方式(如关闭限速警告)很有用。驾驶模式也可通过触摸操作更改。

中控仪表的双屏幕上方还配有一个摄像头,乘客可以用它来参加视频会议。可人们什么时候才会用到这个功能呢?行李厢也不够实用,尽管奔驰拥有最大的电池容量,但却没有最大的储物空间。行李厢缺乏隔板和储物格,这就是为什么充电线会无目的地挂在行李厢卡扣上滑来滑去。在细节方面,做工也显得不够用心,尽管许多材料都是一流的,无论是视觉上还是触觉上。然而,三辆旅行车在路况不佳路段上发出的嘎吱声都没有奔驰大。中控台上覆盖波浪形钢琴烤漆的涂层,更像是学徒的首次尝试的作业,而不是一个成熟的作品。

现在,我们来看看宝马的最后一款G31,也就是所谓的5系旅行版。如果你对E级车的巨型显示屏、自拍摄像头和方向盘触摸区域等年轻张扬的元素感到厌倦,那么你将在这款5系车上找到期待中的成熟。不过,继轿车之后,旅行版本也将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它的替代车型已经推出,并即将上市。

成熟意味着什么?首先是经典简洁的车辆操作、多功能按键以及相当直观的信息娱乐系统(配有旋转按压旋钮)。虽然功能和菜单的丰富程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与触摸系统相比,日常使用中的常规操作实际上减少了注意力的分散,因为你可以通过具有触感反馈的按压旋钮几乎不费力地点击菜单。

奔驰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性能卓越,优点不仅仅是因为较低的购置税,它还可以成为类似传统燃油的替代品。而BMW 530e开始让人渴望更传统的电动化。这部分取决于动力系统本身,因为没有哪种动力系统像它那样平稳地运转,同时在混合动力模式下具有如此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尽管名义上的动力输出最低,但宝马的加速性能却超过了奔驰。自动变速箱换挡精准,前提是与燃油发动机配合。与奔驰一样,电动机位于燃油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在电动模式下,采埃孚变速箱会失去了一些稳定性,启动时感觉有点“粗糙”,而且出现了明显的牵引力中断。此外,它在这三款车中电池容量最小,纯电续航里程也最短,充电功率只有3.7千瓦。

相比之下,BMW 5系其他车型的发动机更令人渴望。特别是六缸发动机,人们对其抱有更高的期望值。插电混动车型这台四缸发动机只能说满足自身定位,但表现并不是那么优秀。

因为5系本身就有出色的性能,而插电混动系统似乎抑制了其卓越特性的表现。人们尤其喜欢它后轴空气悬挂的舒适性,但在短幅度的剧烈颠簸中它缺乏以往的自信,不像奔驰E级车那样柔软舒适。此外,它的悬挂系统会轻微颠簸。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在其他5系车型中。在操控性方面,它甚至略微令人失望,因为它没有品牌所特有的过弯特质,也就是转向系统那种从中间位置迅速调整的果断。

G30/31系列一直比所有竞争对手都要轻,即使作为一款插电混动车型,这辆宝马的整备质量也不足两吨。较轻的重量、四轮转向、直接的转向响应:一切都预示着动感。但实际上,除了在弯道出口处轻微的转向过度外,并无多少动感可言。宝马在弯道中心的“木讷”反映非常奇怪。在绕桩和紧急避让测试中,它甚至不得不排在V90的后面。而且由于较小的46升油箱(奔驰50升,沃尔沃60升),它经常需要加油。至少它的行李厢是最实用的,因为在地板下的储物格中还有空间放置充电电缆。与奔驰一样,它也可以通过导航来合理分配电量的使用。

如果不开启电池保持模式,沃尔沃会直接将电能输出到后轴上。查看一下电量是不是还够,车速和油门踏板的位置是否合适?瞧,我们就开始纯电驾驶了。这种模式下可以更智能地调节,也能以高于3.7千瓦的功率进行充电。沃尔沃在这方面是最成熟的,因为它从2016年问世以来已经有7年了。对沃尔沃来说,插电混合动力意味着四轮驱动。因为电动机位于后轴,而燃油发动机位于前轴。这意味着沃尔沃在纯电模式下驾驶更加惬意,因为没有变速箱来打断电动机的直接动力输出。

此外,尽管已经问世7年,但这辆大型旅行车仍没有在市场上销声匿迹。沃尔沃一直在对它的车型系列进行小升级,使其更成熟。V90也不例外。它采用配备空气悬挂的后轴和钢制弹簧前轴,其悬挂质感可以与宝马5系相媲美,在博克斯贝格的越野赛道上更是如此。轻微、短暂的不平路面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你会更明显地感受到强烈的晃动。而且在高速公路上,沃尔沃的颠簸感比宝马和奔驰更明显。不过,在颠簸路面上,沃尔沃高品质的内饰发出的嘎吱声却是最小的。

动力系统同样令人满意:没有竞争对手能提供更强的动力。当沃尔沃的电动机与发动机都在运转时,自动变速箱经过一秒钟的思考就选择了合适的挡位,紧接着V90在低沉的四缸发动机轰鸣声中发出强劲的动力,在180公里/小时的限速时戛然而止。

在路面湿滑的情况下,它的混合动力系统可以提供出色牵引力,但不能像全时四驱系统那样灵活。在效率方面,它缺少一些优势。方向盘反应足够干脆、直接,非常和谐与线性,没有表现出“烦躁”,但也缺乏反馈。尽管如此,它的表现比以前的测试车要更有吸引力,人们能够稳健地控制这辆2.1吨的“庞然大物”翻山越岭。当然,沃尔沃V90并不会有激动人心的驾驶感,但它以其精致、风格独特的内饰以及非常舒适、工艺精良的羊毛质感座椅弥补了这一点。虽然它一直在不断更新,现在通过谷歌地图能快速而精确地导航,但并非所有闪闪发光的都来自谷歌:在整个测试期间,语音控制系统处于失灵状态,甚至无法找到导航目的地。与竞争对手相比,沃尔沃的驾驶辅助系统显得更窘迫。

V90触摸屏的布局简单合理,但一些日常设置的操作路径设计就显得很长。比如混合动力系统的驱动设置,需要进入第三级菜单。缺少触觉按钮和快捷方式。

后排座椅提供了最大的标准座椅空间,但内部高度最低。较短的腿部支撑影响了更舒适的坐姿。除此之外,它的行李厢容积在三辆车里是最小的。更令人困扰的是承载质量仅有453千克。总体而言,V90将其良好且精心发展的特点融合到了一个非常和谐的整体中,但它只在动力方面取得了优势,无法超越奔驰或宝马。

年轻的E级车展现出成熟的一面,但成本却不断增加。即使是基本价格也很高。测试车AMG Line Premium价格在9万欧元以上,还需要考虑到相关的额外配置。不过,奔驰至少配备了不错的标准配置。宝马的价格更便宜,因为它没有M或豪华系列,而是专注于基本功能,但还是缺少一些标准配置。沃尔沃的价格(包括Plus系列)超过了德系车,但是配备很齐全。尽管如此,它仍然排在宝马和奔驰之后。

5系凭借良好的操控性能、更低的燃油消耗和更低的成本,几乎能够超过E级车。然而,E级车展现出了年轻的驾驶动态性能、舒适性和多媒体功能的卓越性。现在还没有比它驾驶性能更好的豪华旅行车。它就像卡芒贝尓奶酪那样,成熟后就会离开你跑掉!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

ams车评

ams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