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是新势力还是老牌合资都面临一定冲击,当然也包括那些销量平平的合资品牌。
比如极星汽车就面临不小的冲击。在销量持续低迷之后,眼下又被曝出即将“裁员”的消息。据澎湃新闻爆料称,“9月底前,极星科技(中国)将裁员约30%。受影响最大的是供应端员工。”同时,澎湃新闻还表示“极星成都工厂已经关停,生产转至极星重庆工厂、吉利工厂。受此影响,大批负责生产、供应的员工被裁。”
而这也是极星今年1月宣布全球裁员15%后再次陷入裁员风波。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该消息目前尚未得到极星方面的确认和回应,其真实性如何应以官方回复为准。
事实上,极星汽车眼下不论是销量表现还是业绩表现都不容乐观。销量数据显示,极星汽车2023年全年销量5.46万辆,没有完成既定6万辆的目标,而中国境内销量更为惨淡,2021年-2023年的年销量分别为2048辆、1717辆、1100辆,可以说基本没有存在感。
同时极星汽车今年一季度披露的财报显示,一季度极星汽车全球交付量仅为7200辆,同比下降了40%,一季度收入为3.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同比下滑了36%,一季度净亏损达到2.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
不过,在笔者看来,对于眼下极星科技遭遇的风波,我们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忧。
首先,从大环境来说,眼下车市内卷是不争的事实,极星面临销量和业绩压力可以理解。眼下新能源车虽然整体大盘仍处在增长区间,但是内部的市场份额结构却在逐步分化,这种分化可不仅仅体现在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之间,甚至也体现在自主品牌内部,强如本田、丰田、大众等面临销量被蚕食的命运,更遑论极星这一小众品牌了。即使其定位高端豪华,但在这样的大势下销量走低甚至出现裁员也只能说是大环境所致。
其次,就极星自身而言,其实极星也推出了包括极星1、极星2、极星3和极星4等在内的数款产品,自身的产品布局还是比较丰富的,产品定价在30万-145万不等,整体定位较为高端,向下降价的空间也足够大,未来也不排除其会以价换量。
诸如29.98万元起的中型车极星2,就具备不小的走量潜力,如果极星未来调整产品策略,推出更多走量产品,其还是有望迎来销量曙光的。
再次,收回拳头才能更有力的挥出,深蹲才能跳得更高。极星汽车的调整或许从原极星科技首席运营官陈思英将卸任就能看出苗头,而在钦培吉赴任并全面负责市场营销等业务板块后,极星的调整恐怕也是“降本”的必然要求,是早已谋定之棋。要知道,钦培吉作为前沃尔沃大中华区的销售总裁,也曾为沃尔沃在华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在丢掉包袱后,极星科技未来迎来触底反弹行情也是很有可能的。
写在最后
毫无疑问,今年车市竞争将更加激烈,车企之间的价格战、产品战也会愈演愈烈,汽车产品的迭代也会更加快速,起了大早的极星能否在收缩战线后待时守机迎来突破,我们也将保持关注。
(本文由【车界】新媒体编辑部原创出品,本文所涉及到销量数据来源于乘联会或第三方平台发布的行业综合销量数据,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具体请以官方信息为准。本文作者蓝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