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销量突破110万辆,奇瑞为何加速崛起了?

汽车很听话

6156阅读

07-10

在汽车行业一片哀嚎,市场竞争空前惨烈之际,有一家自主品牌巨头加速崛起了。

前几日,奇瑞集团公布了半年的销量快报。1-6月销售新车1,100,621辆,同比猛增48.4%,半年销量突破百万辆的成绩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很多人都很疑惑,这“好好的”怎么奇瑞突然变得这么猛了,不是说好了国内市场太卷,车企都没生存空间了吗?关键为啥奇瑞的增速这么猛?这最好卖的纯电车不还是Model Y?最好卖的混动车不还是比亚迪宋?奇瑞去年倒是说过今年新能源要“不客气”,也不会这么快吧。

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依旧还是旧时代,“排排坐、分果果”的思想。市场这么大,几大合资企业占个大头,剩下几大自主品牌一人分点。问题是现在不是那个时代了呀,新能源时代讲究的是“有能力者居之”。这么大的市场,比亚迪能占,奇瑞当然也能占,长安、吉利这些也没少占。甚至看下增速,奇瑞还要更猛一些。

首先奇瑞的新能源车是真的猛,上半年销量180,947辆,同比猛增181.5%。为啥势头这么猛?因为人家有产品拿出来呀。星纪元ET 5月9日才上市,预售25天订单量突破2.2万辆,捷途山海T2上市30天订单量突破1.7万辆,风云T9订单量超过4.5万辆,你看这三款车,分别是新能源中型SUV、中大型SUV、硬派SUV。不同的市场都能打下江山,这是人家的本事。

再加上经济代步的风云A8,漂亮个性的iCAR 03。虽然才“刚开始”发力,奇瑞的新能源产品线已经相当丰富,而且都是冲着消费者的需求去的。市场变化快,奇瑞当然也有委屈。你说像风云A8这样的车,早出个一年,怎么不得月销1万+呀,但没有如果呀。上市就赶上比亚迪秦大换代,秦PLUS 荣耀版798,秦L、海豹06卖998,但风云A8依然靠着产品力支撑起了一个月至少几千台的销量。

抱怨有什么用呢?市场就是这样,变化得非常快。奇瑞好的产品足够多,口碑效应也就来了。为什么像山海T2这样的车能够卖爆?奇瑞之前可没几辆20万级的车。因为口碑已经打出来了呀,奇瑞的3挡DHT混动足够节油,同时高负荷下的动力输出极为强劲。有实力,又有口碑,自然不愁卖。

确实,奇瑞今年以来新上市的产品中,已经有超过80%都是新能源产品。但也应该看到,奇瑞的燃油车销量也是增长的。上半年奇瑞也把燃油车序列都更新了一遍,艾瑞泽8新版型、瑞虎9超舒适版、全新一代瑞虎7、探索06秘境骑士版、欧萌达守护版、捷途大圣青春版、捷途X70荣耀版、捷途X90 PLUS这些新车都是今年出的。

怎么燃油车市场萎缩就不管了吗?燃油车就不追求高性能、低油耗、智能化了吗?当然不是呀,奇瑞上半年的燃油车还同比增长了35.8%呢。“燃油、混动、纯电、增程”,不同的动力形式既然存在,那它就有自己特有的优势。燃油动力省心,混动综合性好,纯电节能,增程结构控制简单,“电感充足”。这些动力路线本就没有孰优孰劣,还是要看消费者的使用场景。像奇瑞这样全面发力的车企,也就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奇瑞还在不断壮大自己的“朋友圈”, 作为最老牌的自主品牌之一,还是赫赫有名的“技术宅”,奇瑞可没有把伙伴们拒之门外。6月份与捷豹路虎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立足于12年合作关系和成熟运营的合资公司,一起推出全新的电动化“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奇瑞的电动化平台,加上双方创意设计团队和双方的渠道优势,这样的“借力”无疑更有益于奇瑞的向上突破。

还有4月份的北京车展,奇瑞邀请了包括南非、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十国外交官在内的3000多名海外友人来参加国内的车展,甚至还邀请其中的2000多人乘高铁去了奇瑞芜湖总部,一起参加神山音乐节、全球共创大会等一系列活动。在Google谷歌联合凯度做的《2024凯度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中,奇瑞位居中国全球化品牌汽车品类第1。

为什么看似“主打”燃油车的奇瑞能够逆势暴涨?其他一些燃油车为主的企业怨声载道;为什么位于芜湖这么一个中部小城市的企业,能够如此国际化?一些一线城市的企业反倒思想保守;为什么看着好像没有月销两三万“大单品”的奇瑞,却能够半年销量突破110万辆?一些车企自己的主打产品一垮,立马就表示“活不下去”了。

其实就是简单的八个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既然奇瑞有全面的技术,那就是燃油、混动、纯电、增程全面开花。哪怕有一两款“心血之作”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市场表现,也不要抱怨,还有更多的市场等着去抢占。而且等消费者回过神来,这些车也未必没有机会再度成为爆款。既然是出海最早的品牌之一,那就把“朋友圈”做大,成为自己的护城河。

当然了,有的企业说,我没那么强的技术,没有好的口碑积累,海外市场起步晚,也不想跟奇瑞一样“这么辛苦”,做这么多的车确实对整个研发、制造体系都是考验。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时代变了,大家都要适应。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