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9万的小米SU7,高速续航堪比情绪价值

驾仕派

5936阅读

07-15

虽然小米汽车6月已经销量破万,累计交付超过2.5万台SU7,能见度不再小众,但它依然是当下汽车舆论场里的流量担当。

作为身处科技圈之外的汽车媒体,驾仕派没有制造话题的强项,但却更愿意从造车、用车的专业角度,对小米SU7这样的爆款进行主观评价。于是我们这次租到一辆指导价21.59万的后驱长续航智驾版,帮那些喜欢小米品牌的朋友试一试,这最低配的SU7入门版能不能买。

关于小米SU7的设计、用料和工程布置,从发布之初就已经有各路大神进行分析,驾仕派也参与了上市发布会的体验,并且从事汽车开发的撰稿人还特意有一篇静态评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驾仕派账号中检索到相关的稿件与视频。(《汽车开发工程师评小米SU7争议设计点:首次造车,高分答卷》)

这次我从租车公司拿到的SU7后驱长续航智驾版,虽然是仅行驶千余公里的新车,但在没有车主App授权的情况下,所有车机与智驾功能都无法使用,只能连接CarPlay来运行导航、音乐等基础需求,所以想要蹭朋友的SU7,一定要先下载小米汽车App获得车主授权。

当然,对于前期传播中放大了驾驶乐趣的小米SU7,没有体验智能配置也同样值得一试。我和前车辆主观评价工程师张工一起,开了三天SU7后汇总了一些感受。

先把结论放在前面:

外界对于小米SU7的评价很公允,起码从后驱单电机版本来看,它算是比较“正常”的一辆车,各方面做得都很均衡,上手难度低,没有让人开着会特别难受之处,作为小米汽车的第一款车,做到这样成熟的调试,确实值得肯定。

即便从转向和悬架的反馈来看,小米SU7确实有偏向运动的设置,但我们依然不能把它完全视为传统意义上的运动车型,更像是有点运动感的家用轿车——类似20年前的大众宝来、10年前的宝马3系

首先从转向来看,小米SU7在中心区的力矩死区和窗口比较适中,中间位置转向响应给得比较充足,车辆转向较为灵敏。SU7有三种转向手力模式,前两种模式下,手力都算比较轻盈,调到运动模式时手力明显变重,力矩反馈变好,但是此时转向给人的感觉不够直接,转向的感觉显得有点“假”,电子味儿很浓,转向器给到的回正力矩感觉偏大。

其次在悬架部分,小米SU7在进行单移线时,侧倾大小控制得还不错,侧倾速度也比较适中,渐进感明显,移线时的信心和稳定属于优秀水平。而在日常路况上行驶时,车辆的滚动感挺好,对于一些路面小幅激励情况能够较好地抑制。虽然在路面有再大一点的冲击下,也能感觉到从悬架带到车舱的振动,不过都是可以接受的程度,不至于像运动车那么过于颠簸。

最后在动力性能方面,由于是入门款的单电机版本,低配小米SU7从加速体感上来看比较“普通”,如果习惯了高性能双电机的电动车带来的爆裂加速感,那这款单电机版就缺乏感官刺激。

我们实测了它的加速表现,在35度气温下小米SU7跑出0-100km/h加速5.24s的成绩,基本和官方数据一致。而在封闭场地内,驾仕派还测试了它的0-400m加速,最终小米SU7用时13.66s、尾速165km/h——我能想到它这成绩相对接近的车型,是搭载3.0T发动机的宝马M135和奥迪S4

大家也不用担心小米SU7不好开,从日常使用来看,这套动力的性能可以被压抑得很无感,和普通2.0T车型开起来差不多,起步时低扭还更充足。而且它任何模式下加速超车都绝对足够有劲,动力响应很直接,加上扭矩发放线性、车速控制精细,已经十分贴近特斯拉Model 3的操作体验。

当然,既然租到小米SU7,也逃不掉驾仕派的招牌栏目《极速焦虑》的考验。在对电动车不算友好的盛夏气温中,我把它的电量充到90%,然后空调开启22度2档风量、驾驶模式舒适,以平均时速107km/h围绕成都第二绕城高速行驶了整圈222.3km。

回到充电站时,小米SU7续航减少了332.6km,按CLTC申报数据来看,算是打6.7折,如果满电的话,预计能在高速上持续跑470km。

小米SU7表显行驶能耗15.7度,这个数据和特斯拉Model 3后驱版差不多,可见小米汽车在三电能耗控制还是做得很不错。而且SU7可以查看到表显消耗是35.1kWh,其中89%用于驱动,而它的soc电量减少47%,在重新充电到90%后,显示充入电量39kWh,考虑到传输损耗,这些表显和实际数据都对应得上,说明小米汽车在计算规则上很实诚,没什么水分。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我试驾的SU7使用标配的19寸米其林e-Primacy轮胎,而且3.0bar胎压也不低,所以能耗上先天比采用性能胎的电动车有优势。而且这套轮胎配合小米SU7低风阻造型,NVH也得到优化,120km/h时车内噪音在64分贝左右。

驾仕总结

对于新手司机来说,我认为21.59万的SU7后驱长续航智驾版,是比双电机顶配更好的选择。关注小米汽车的朋友应该没少看到SU7频繁出现碰撞事故,这一方面是因为SU7关注度太高,另外也证明对于很多司机而言,2秒级加速不是好驾驭的搭档。

选择低配小米SU7,不仅是省了快1/3的费用,而且同样有小米生态的加持,还得到了更容易操控又不乏力的动力,加上打折不多的驾驶乐趣,和足够应对大多数城际通勤场景的续航能力,它的短板真的不明显。

这么一想,要不是现在预定提车还需排队,没继续降价的特斯拉Model 3和10多万的宝马i3,也就没小米SU7这么多的情绪价值。

(END)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

驾仕派

驾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