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萝卜“快跑”还是“苕萝卜”?

钟叔驾道

5533阅读

2024-07-18

最近,无人驾驶成为汽车圈的热搜关键词。百度旗下的无人车“萝卜快跑”,计划在武汉投入1000辆的规模大面积铺开运营。据了解,前期大概投了400辆左右无人车用于运营。

当然,舆论也是两极分化的。7x24小时全天候运营,当地出租车司机直呼“受不了”;由于驾驶逻辑问题,也会被吐槽“开得太慢”;提供很高便利性的同时,也存在不少槽点,比如在人行道上撞倒行人的事件,公众对其安全性存疑。

这个现象似曾相识,当初汽车替代马车,也掀起过这样的舆论。只不过这一次的内容,从网约车PK出租车,进化为无人驾驶出租车PK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难道新事物的出现,必将伴随着旧事物的灭亡?

便利性十足,欠缺人性化

目前,萝卜快跑的主力车型是北汽和广汽的产品,如北汽极狐阿尔法T、广汽埃安LX、和威马W6。通过百度无人驾驶系统的植入以及车顶激光雷达的加装,摇身一变成为无人驾驶出租车。

使用方式简单便捷,通过“萝卜快跑”APP、微信小程序和百度地图APP下单,输入起点和终点,待车辆达到后会停留在指定地点,然后在车窗处输入手机号的后四位,就能上车出发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输入的起点和终点是准确的,但也会遇到定位不准的问题。另外,起点和终点也面临着是否能合法临时上下车的问题,如果不行,车辆会选择最近的合适上下车地点停车。

最后,为了防止用户误操作,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前排采用封闭式,最多只能接受三人乘坐。而且无人驾驶出租车的驾驶逻辑偏保守,如果加塞车辆比较多,或者出现电单车、行人抢道等突发状况,它就会停在哪里,等路况允许的时候再通行,效率上并不如“老司机”。

网络上吐槽的短视频很多,相信大家也能刷到,武汉人民甚至给它起了个外号——“苕萝卜”。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每6公里大概约4块钱,而且不会拒载、不绕路,还7x24小时全天候运营。总而言之,优缺点都很明显。

L4级自动驾驶,法律和伦理问题

如果说以上的缺点,公众在前期是可以接受的,那么安全问题由始至终是不能容忍的。车辆在绿灯亮起启动之际与一名闯红灯行人发生轻微接触,“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在武汉街头与行人相撞,引发公众担忧。

“萝卜快跑”自动驾驶等级处于L4级,即高度自动驾驶,车辆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自动驾驶,无需驾驶员干预。但自动驾驶系统可能发生故障或错误,无法应对复杂路况,甚至无法完全识别行人和障碍物,更有可能受到黑客攻击。

如果无人驾驶车辆发生事故,责任应该如何划分?目前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法律规定。

无论是已经推出无人驾驶汽车管理和运行法规的深圳、上海等地,亦或是没有出台地方性法律法规的城市,均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定责”。如果责任在于智能网联汽车一方,由车辆所有人、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

自动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法律地位,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如何决策,如紧急避险、保护乘客等伦理道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甚至于上升到更为严重的刑事责任,目前还是处于一个法律空白,都需要立法机构及时进行跟进。

冲击就业?或时间上的问题

除了技术上以及法律和伦理问题,无人驾驶汽车的面世,对司机的冲击是必然的,也是沉重的。据数据宝资料显示,7月萝卜快跑武汉市订单量迎来爆发,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水平与出租车司机无异。

市场就那么大,网约车已经分一杯羹,如今再有无人驾驶汽车的入局,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必然是大幅下降的。武汉大通汽车出租有限公司一名司机表示,出车10小时的流水几乎腰斩,预计公司已有10%-15%的司机申请退车。

无人驾驶汽车取代出租车和网约车,或许真的是时间问题。当然了,目前无人驾驶汽车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人工介入,后台其实安排了专员实时维护。云端驾驶员一个人可以为多辆车服务。一般情况下,是一个人负责3辆车。

百度此前公告显示,萝卜快跑第五代无人车价格为48万元,按照8年报废分摊,每日折旧成本约为160元。加上安全员人力成本、电费、洗车等运营费用,萝卜快跑每日成本超过370元。

补贴后的打车费用,10公里的路程车费为4元—16元,如果按照网约车司机每天大约20单来计算,单车每日收入约100元-200元左右。还没算上研发、技术等费用,目前还是以补贴换市场的亏损策略。

而萝卜快跑第六代车型价格为20.46万元,每日折旧成本约为68元,未来才有机会实现盈亏平衡。

写在最后

虽然Robotaxi代表着出行市场的未来,是“高精尖”的代表。但在这个过渡阶段,还是希望以“萝卜快跑”为首的无人驾驶汽车,能稍微跑得慢一些。

用足够的时间去完善自动驾驶系统,确保其有能力去应对突发性事件,以及整个生命周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让法律法规不断优化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让消费者有着足够的时间去适应,也让传统出租车司机有着一定的时间去转型。

以上,才是无人驾驶汽车入局的一个合适节拍,取代或是必然的,但也能找到共存的方式。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