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L评测:“油耗之王”的真实产品力如何?

驾仕派

5632阅读

2024-07-22

关于秦L和海豹06两款DM 5.0系统首发车型的争议,一直都围绕在2.9L/100km的油耗,以及2100km的综合续航的数字上。然而我个人觉得,网络上关于这两点的声音,很多都不是站在车型产品力本身、甚至并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的,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最近因为工作参加活动的关系,我有了一次短时间内接触秦L的机会,虽然上手的时间不长,但是对于它的真实水平也算是有了个大致的了解。

先谈谈静态。

单论秦L的外观,我觉得这是目前个人见过的比亚迪车型序列里,绝对可以排前五的水平。它最大的优点,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形容:“均衡”、“克制”。在以往出自比亚迪设计之手的车型上,你会感觉到非常浓烈的“中式风格”。

为了拉开视觉差异,提高辨识度,相比于比较主流的、高度模仿欧式立体化的风格,你在比亚迪车型上能够看到很多别的车型上找不到的,大量图腾式的线条,甚至有些细节已经到了“画蛇添足”的地步。

但是在秦L上,这样的表达在保留了自己风格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克制。秦L的“龙脸”,可以说是我目前见过的王朝网车型里最匀称、最耐看的,几乎没有之一。

更大的宽高比,给了这张“龙脸”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大灯被拉得更修长,镀铬散热口的形状也更扁平,和上方承载汉字车标的横条状面板比例更均衡。同时原本全镀铬材质的面板,被换成了黑色的钢琴烤漆+半边镀铬边框修饰的方式,大大减少了“暴发户”的气质。

车身做工方面,至少从缝隙观察来看,这台秦L的控制超过了合格线以上,两侧车窗外轮廓的镀铬装饰线都能做到对齐、前舱盖两侧的缝隙大小控制也做得不错。

而且大灯组下方和保险杠的表面是连续的,没有额外的过渡阶梯,说明比亚迪对于车身工艺的要求也提高了,能够支撑更加自由的造型细节表达。只是尾箱盖两侧的缝隙高度差略有差别,但是不仔细挑刺的话很难看得出来。

它的车身尺寸为4830*1900*1495(mm),虽然轴距仅为2790mm,没有突破2800mm,但是车体已经基本迈入了B级车的门槛了。不过,考虑到如今关于车身尺寸的竞争维度已经越来越高,哪怕是雅阁这样的主流车型,车长都已经来到了4980mm的水平,即将逼近5米大关。

所以我个人认为,秦L在如今的市场上只能算是相当于两三年前A+级的定位。但这样的车身尺寸,已经足够满足大部分需要后排经常满载的家庭的要求了。

门把手采用了非常传统的外露横拉式,而没有做成隐藏式,在我看来无比正确。一来它的定位非常主流化,尽可能降低绝大部分人的学习成本才是最重要的;二来依赖混动总成的车型,对于细节风阻的追求似乎并不需要如同纯电车型那般苛刻。

标配NFC钥匙已经成为了比亚迪的一个主打特色,这对于入门级车型营造智能化的形象很有帮助,而且也免除了使用手机充当车钥匙时,每次都要自行打开APP的尴尬。

感应元件被安置在了后视镜的位置,并且带有明显的标识,个人觉得相比起布置在门把手或者B柱上的方案会更好,一方面显眼、学习成本低;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到车门的设计。

内饰的设计手法也和以往的同门大相径庭。以往复杂的曲线被抛弃,换成了更加简单直接的平直线条,一道黑色的亮面饰板直接横贯了整个中控台,仪表屏用最直接的方式内嵌入了面板里,丝毫不纠结由此留下的大黑边,主打一个不内耗,既简洁又有辨识度。相比之下海豹06的内饰显得更富于变化、更有设计感。

做工方面算是中规中矩的水平,用手按压中控台上沿,可以发现使用的是略微偏硬的搪塑工艺,但是基本没有异响和形变。中控台和两侧门板对接的地方的缝隙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门板上的塑料饰板,按压之下还是可以感觉到比较细微的旷量。整体观感来说,和真正比较优秀的B级车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更像是A+级的水准。

方向盘的设计相比同门也作出了优化,没有一味套用镀铬或者钢琴烤漆的面板,而是使用了与Console相同的磨砂材质表面,观感上会显得更新颖。同时传统的电子档杆被保留,而不是当下流行的怀挡方案。秦L的挡杆设计会更宽大,握持感更好,而海豹06的造型更小巧,视觉上更精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台纯电续航80km的超越型车款,是没有自适应巡航的,配备的是定速巡航。

一个比较奇怪的地方在于,无论是秦L还是海豹06 DM-i,当前上市后使用的车机系统竟然不是最新的DiLink 5.0版本的UI,依然维持了4.0的设计,希望后续会进行OTA吧。

车门内饰的软性仿皮包裹也没有缺席,该给到的门锁、后视镜等实体按键一个不少,另外门板上的按键后方专门做了靠手的位置,同时内侧是带有掏空的,但是下方做了封底的处理,手机、卡片等行车过程中不用的话可以放这里。

人机方面的坐姿设计遵循了主流家轿的设定,不会过于低矮,因此可以十分完整地看到发动机舱盖和仪表台前方。前排座椅的柔软度适中,两翼包裹性还不错,不过这个配置没有座椅通风和加热,大夏天坐久了不免会觉得有些闷。

我最早接触到秦L的时候,感觉后排的坐垫角度会显得有些平,虽然前排座椅下方依然有一定的空隙放脚,但是依然感觉撑不住大腿。同门的海豹06反而表现会好不少。

这一次再体验的时候,感觉坐垫的角度会更陡一些,虽然坐垫的长度表现一般,但是对大腿的支撑有明显的改善,不知道是不是早期试装车的问题在量产上调整解决了。靠背的角度适中,填充厚实而柔软,头部和腿部空间不算特别宽裕但是绝对够用。

550L的后备箱容积已经足够宽大了,纵深很足,放三四个中小尺寸的拉杆箱不成问题。不过尾门的开口不算很大,尾厢的东西堆积多了,取放深处的物品会略有不便。

接下来聊聊动态。

秦L的油门风格,并不是那种很灵敏的类型,和秦PLUS类似,从给油到动力系统响应,大体会有不超过0.5秒的延时,响应的延时是可以被感知的,但是响应速度相比秦Plus有明显的好转,不过和宋PLUS相比还是会有一点非常细微的差距。

动力输出像是一台1.8-2.0L排量的自然吸气机搭配CVT的风格,推背感不明显,但是动力的发放很线性,也不会给人有“肉”的感觉。

另外,哪怕是在SOC不足15%的馈电状态,小油门开度下的发动机介入也几乎没什么动静,只有大脚给油的时候发动机的噪音才会略微明显一些。

在车机的系统设置项里,可以发现有一个叫“AI能耗管理”的功能,实际上是基于以前的“智能保电”调整得来的,加入了结合导航信息、根据当前规划的前方路况对SOC进行动态管理的功能。而HEV/EV的能量模式切换,则留在了Console的实体拨杆上,日常切换会更便利。

实际开下来会发现,这个模式下对于油耗的管理,更多的影响还是在于对功率需求的预判,另外在拥堵的路况下相对会更加依赖纯电驱动。

标称2.9L/100km的油耗,并非难以达到,但是对于驾驶者的“脚法”也是有要求的。

当你行驶一段时间里,平均的油门开度比较低的话,系统就会开始逐渐降低发动机的发电功率,让SOC值大致维持在当前水平的同时,油耗逐渐下降。也就是说,想要足够省油的话,依然需要像以往开油车那样注重驾驶技巧。

日常的市区油耗,大致会在百公里3-4L左右,而在低SOC的馈电状态下高速驾驶的话,油耗会相应来到5-6L左右,虽然没有很多人预想的那样夸张,但是这个水平依然是很出色的。

但是,这台秦L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主要问题,都集中在底盘和NVH上。

首先,转向的手感会偏重,这种重感和模拟传统液压转向的风格并不一样,随角度的阻尼感变化不明显,打起来就像是在地上推一块很重的厚橡胶,回正的力矩也不太自然。

更重要的是,这台车有着相对明显的向右侧跑偏的问题,可以肯定的这不是扭力转向,就是在正常巡航中发生的问题,这对于一台量产车来说显然不是正常的现象,也不是通过OTA就能解决的软件问题。不过暂时无法确认到底是通病还是个别车辆的偶发问题。

刹车的前半段行程脚感有点虚,好在制动力还是充足的。悬架被调得很硬,如果在正常的铺装路面上行走还好,轧上一些比较细碎的路面小坑洼时,有着不错的紧绷感,然而经过一些相对比较高的减速带就会露馅,必须要将车速尽可能放慢,否则冲击会伴随着零碎的响声直接灌进你的身体里。过弯时的侧倾也比较明显,但是整体姿态还算控制得住,不至于很狼狈。

隔音水平和丰田两三年前的混动车型大致相当,动力总成的噪音其实控制得并不差,风噪的控制也中规中矩,主要问题在于环境噪音的隔绝上。前排并没有使用夹胶玻璃,对于诸如大货车喇叭声这样的外部噪音感知会很明显。

驾仕结语:

来到这里,可以给这台秦L大体来个盖棺定论了。它的产品力的确很强,但并没有“工业奇迹”那么夸张,只是因为它的成本控制、动力总成优化的工作过于出色,加上品牌光环和强势的宣传效应,给了一些人本不该有的幻想。它更像是曾经的本田,给人一种“买发动机送车”的感觉。

标称的NEDC油耗数字是非常真实且扎眼的亮点,相较之下65L的油箱刷出2000km的综合续航的争议,我觉得有些不足挂齿。

这套DM5.0系统,本身的目标就是用来争取以往的传统燃油车用户的,低油耗、大油箱带来的长续航显然是个很重要的利好,尤其对于那些选择80km版本的油车平替用户来说,少去几次加油站浪费时间,难道不好吗?

这台秦L真正还可提升的地方,在于一般用户不太在意的机械素质上。它有着漂亮的外观、出色的低油耗、耐用的续航、可圈可点的空间表现,以及非常惊艳的价格。但是底盘和隔音的表现一般。

作为一个工具和商品,它非常优秀;但是作为一台工程作品,它不够均衡,表现喜忧参半。它的定位和表现,让我想起了当年韩系的两台特供车——现代名图起亚K4,占据着A+级的定位,有着入门B级车的身段和性价比,和A级车的机械素质,只是它的长版更聚焦、优点更鲜明、吸引力更强罢了。

或许现在的比亚迪,比起甚嚣尘上的“舆论战”,还有很多地方值得耐下心来去精心打磨。我个人希望他们还能更进一步,做出像海豹EV那样出色且均衡的车。能沉淀下来的东西,总归是有人感受得到的。

(END)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

驾仕派

驾仕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