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屏幕前的你是否和我一样,对于smart的印象还停留在那个小巧且精致,然而不知不觉间,这个小家伙却悄然长大了不少。
近期,我们从官方获悉,smart精灵#5量产版车型将于8月28日正式发布,该车目前已完成申报工作,车辆定位为纯电中型SUV,提供有单电机和双电机可选,顶配车型系统综合最大输出功率470千瓦,续航里程最高为740公里。个人预测,该款车型的起步价格将定在20万元左右,作为参考,该品牌的纯电紧凑型SUV-smart精灵#3起售价格为16.49万元。
从最开始的smart精灵#1到smart精灵#5,从小型SUV到中型SUV,smart一步步地摆脱了最小奔驰车的标签,体型越来越大只是表象,该品牌最重要的变化是慢慢从小众市场过渡到大众市场。这条路看起来光明,但并不好走,那么smart能够闯出一片新天地吗?
在进行分析之前,我们还是要了解一下smart的历史。smart最早成立于1994年,而且他的诞生也很有意思,据了解smart源自于瑞士swtch手表公司前任掌门人尼古拉斯·海耶克的一次奇思妙想,这位老顽童从自己的手表品牌中获得灵感,想要打造一款色彩丰富有个性,主打精致环保的小车,于是他便与戴姆勒成立了合资公司。
smart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时间很早,而且一直由梅赛德斯-奔驰托管,两家车企甚至共有一个展台,因此在聊到smart时,我们会首先想到:哦,这是一台小小的奔驰车。虽然奔驰从多次表示smart没有盈利能力,但是依然保留了该品牌,直到遇到了吉利。
很早之前,吉利掌舵者李书福便对smart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2006年时,老李首次向梅赛德斯-奔驰提亲,可是对方却狮子大开口,这件事被暂时搁置了下来。到了2018年,吉利收购戴姆勒9.69%的股份,双方的形式攻守异势。再到2年之后的2020年,吉利与戴姆勒顺理成章的成立了smart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份50%。
从双方的分工来看,吉利在这次合作中占主导,底层的技术和供应链一把抓,而奔驰主要是负责品牌和设计。背靠两棵大树,smart的发展按理说应该是顺风顺水,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其中在2023年,该品牌的全年销量数据仅为42,292台,今年上半年,其累计销量则只有12,047台,对比去年同期近乎腰斩。如今来看,这个早年让人眼前一亮的小众品牌,正渐渐沦为一个平庸的新能源品牌。
个人认为,导致smart渐渐沉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该品牌背后的两颗大树上。有时候自己有两个强势的爸爸,并不是一件好事儿,股权55开,谁也不能单独拍板,作为儿子的smart协调成本无限增加,两头都讨不了好处。其次smart的两位爸爸也都很忙,奔驰正面临销量萎缩的难题,本身自顾不暇,吉利的子嗣又太多,甚至有的产品还与smart存在竞争关系,比如说沃尔沃EX30,极氪X等等。基本处于放养状态的smart只能自己寻找出路,而这也是smart不断做出改变的重要动因。
上面我们提到,smart这次要做的是摆脱自己的舒适圈,从小众市场过渡到大众市场。如果说此前从smart精灵#1到smart精灵#3只是试水的话,那么即将发布的smart精灵#5,便是要动真格的了。看起来这是smart寻求突破的必由之路,但是其中也存在极多风险,产品定位同质化和销量本就不佳等问题先不提,这一操作是否会稀释品牌价值才是最关键的,面对不带smart的smart,消费者会怎么想?万一到时候既丢失了基本盘,又没有引入新客户,smart的处境只会更加糟糕,这些问题都是smart管理层急需解决的。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在如今的新能源赛道,与smart定位类似的产品不在少数,而且整个20~30万级市场已是十分拥挤,smart想要脱颖而出,难度极大。smart这次所作出的新改变对于品牌自身的影响极为深远,如果成功,皆大欢喜,如果失败,身败名裂,能否闯过这道难关,还要看smart精灵#5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