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不住燃油车,攻不入新能源,一汽奔腾只有失败的命运了?

快车报

5022阅读

2024-08-20

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很多车企,有人在油车时代叱咤风云,到了新能源时代则是步履维艰;有人在油车时代跌脚绊手,到了新能源时代则大放光芒。

当然,也有车企不管是在油车还是新能源时代,他仿佛都没有什么存在感,不管是油车还是电车,都没有代表车型能够存在于人民心中的记忆点。今天就来聊聊这种车企——一汽奔腾。

一汽奔腾仿佛是一家一直身处边缘地位的车企,不管是油车还是电车,它从来没有一款能够深入人心的优秀车型,甚至于我脑子很想抓住这个品牌有什么独特的文化和标签时,一下子也感觉对它陌生得很。

不过有意思的是,我在网上搜集资料时,发现一汽奔腾在上半年的销量表现其实还挺不错,1-6月销量61279台,创九年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增长7.4%,乍看之下,奔腾似乎也有不错的增长势头。不过,销量上涨的背后,似乎并非是车型产品力的崛起。

事实上,由于新能源车型的缺失、产品更新缓慢导致竞争力进一步下跌,一汽奔腾现如今不得不采取以价换量的措施,例如目前一汽奔腾车型当中的销量大头——奔腾B70,官方指导价为10.59-14.49万元,目前普遍有着3-4万元的优惠,10万级的车型能给到3-4万元优惠,意味着目前已经是7折起步的优惠力度进行销售了。

但即便如此,对于奔腾来说,降价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无法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因为奔腾品牌旗下产品更新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哪怕就是奔腾B70这款销量大头的产品,产品力本身也是乏善可陈。按照当下中国车市的内卷力度,如果一昧只降价而不增强自身产品力,那么迟早也会有被淘汰的一天。

但奔腾的问题又在于,其本身的技术体系实在太单薄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奔腾这个品牌是怎么起步的吗?2006年,奔腾品牌诞生后推出的首款车型就是奔腾B70,不得不承认,当时那辆奔腾B70一上市就获得了非常高的市场热度,在操控性能和质量稳定性方面,以2006年的标准来看,已经可以说是不能再挑剔了,毕竟,当时的B70实则是马自达6的换壳车型。有着一汽马自达提供的技术,一汽奔腾自然也能发展顺利。

但是,虽然有一汽马自达的技术支援,帮助奔腾品牌迅速打开局面,但奔腾本身对技术的研发并没有多大投入,这也是当时不少依托合资车企发展起来的车企通病。

而时至今日,马自达在中国市场早已式微,就连马自达自己,现在都要依靠长安汽车的技术支持发展新能源车型,说难听一点,马自达在国内已经自顾不暇了,哪里还顾得上奔腾,并且一汽马自达也已经解散数年,奔腾可以说是失去了自己的技术资源。而一汽集团这边,为了打造红旗品牌,几乎汇集了整个集团的心血,人员、技术、资源通通都集中到红旗品牌当中,奔腾短短几年间仿佛失去了所有支持,最终导致产品更新缓慢,品牌得不到更新。

当然了,新能源时代了,就算狠点心抛弃过往,基于新能源汽车重新开始,其实也是一条能走得通的路线,虽说缺乏技术积累让奔腾无法发展混合动力车型,那纯电车型总是可以走的吧?但遗憾的是,即便是新能源车型,一汽奔腾的发展也同样失意。

当前,一汽奔腾旗下共有三款新能源车型,分别为奔腾E01奔腾NAT、以及奔腾小马。其中销量占比最高的是奔腾NAT,一款专为网约车市场打造的纯电车型。今年1-7月份,总共卖出了8569辆,成绩一般,但已经是奔腾旗下销量最高的新能源车型,但遗憾的是,奔腾NAT始终无法脱离网约车市场生存。

至于那辆奔腾E01,其实完全没有谈起的必要,2020年9月上市,四年时间都没有改款,今年1-7月份,它总共卖出去...1辆!车型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的阶段了。毕竟这车起售价19.68万元,纯电续航只有450km(NEDC标准),不仅没有智驾功能,智能座舱方面也拉垮,这么原始的电车还能卖到近20万元起步,已经点明了它没有销量的原因了。

另一辆奔腾小马,今年5月底上市,官方宣称上市以来订单量已经突破2万辆,但从销量表现来看,这个订单的数据是值得打一个问号的,毕竟上市三个月,销量总共才5406辆,以奔腾小马这辆从发布到上市足足筹备了一年的车型,产能应当不会成为制约因素,那么为何实际销量与公布的订单量相差甚远?恐怕只有厂家才知道了。此外,8月1日,奔腾小马再推出一款新版本车型,采用削减配置的手法将入门价格进一步压缩到2.49万元,在如此短的时间就推出售价更低的版本,这怎么看也不像是订单消化不完的样子。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国家的补贴政策也是一退再退,曾经被大众不看好的蔚来、理想、零跑等新势力企业都已经成长为新能源市场中的中坚力量,而作为老牌车企的一汽奔腾,至今还没能找到入场的节奏,在竞争已经如此激烈的当下,想要进场困难更是难上加难了。而守不住燃油车,攻不入新能源的一汽奔腾,长此以往,未来恐怕终究难逃破碎离场的命运。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