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27万内必成爆款,比亚迪造MPV,稳了?

路咖汽车

5297阅读

09-02

被比亚迪捂了三年多的全新MPV夏,这次在成都车展总算大大方方亮相了。

搭载第五代DM插混动力系统、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DiLink 150智能座舱、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等,这些比亚迪如今拿手的技术,都在夏的身上悉数出现了,再加上30万元的预售价格,乍一看这位王朝家族的新面孔确实来者不善,甚至还有些腾势D9“青春版”的味道。

那么问题来了,姗姗来迟的夏会成为比亚迪新的爆款吗?

底盘双智看齐腾势D9,第三排空间够用吗?

作为比亚迪最新发布且是品牌首款中大型MPV,比亚迪对夏的各方面表现自然都是“拉满”的,更何况它还和主打高端MPV市场的腾势D9都是基于比亚迪新一代插混整车平台打造的,也就是说,比亚迪夏和腾势D9会在设计、技术和制造方面有一定的共享,包括且不限于底盘、悬挂、电气系统等关键部件。

尽管比亚迪官方披露夏的详细信息还十分有限,不过从已有消息来看,夏和腾势D9虽出自同一平台,但夏也绝非是腾势D9的“换壳”车。

如果从这两款车的侧面来看,就可以明显发现二者除了腰线设计不同之外,腾势D9的视觉效果明显要比夏更大,具体到数据上,比亚迪夏在车长和轴距方面,分别比腾势D9少了105mm和65mm。

这意味着,在空间体验上,比亚迪夏的内部头部和腿部乘坐感受明显会相对更紧凑,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第三排空间是否实用?体验感是否舒适?

从前不久的路试谍照来看,在第二排正常乘坐的情况下,后排椅背基本处于C柱位置,而考虑到七座车型的第三排座椅不能直接放在后悬纵向受力的上方,所以为了平衡第三排座椅的空间,照顾用户乘坐感受,夏的第三排座椅基本会最大程度地去接近D柱位置,保证腿部空间,而且通过内饰谍照还可以看到,新车第三排座椅靠背相对较直,这就意味着,夏的后备箱空间和实际坐姿还都有待我们验证。

‌另外,通过谍照和实车我们还能发现,比亚迪夏和腾势D9的轮胎规格都是18英寸,胎宽和扁平比均为235和60,而且在底盘部分,夏也同样搭载了腾势D9同款的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所以具体到驾乘感受上,基本上可以说比亚迪夏就是腾势D9的“青春版”了。

最后,比亚迪目前所主打的DiLink 150智能座舱和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自然也会出现在夏的身上,所以综合以上来看,比亚迪明显是把不少腾势D9的亮点复制给到了新车夏,从而让夏在其所在的细分市场和对手形成错位竞争,这一打法虽然会进一步加剧市场内卷,但在吸引消费者这块却是相对奏效。

夏定价在30万内,会更容易出圈?

事实上,比亚迪夏想成为爆款,其实还需要一个更加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合适的定价。

目前比亚迪已经给出了夏30万元的预售价格,从现有30万级MPV市场来看,主流车型有腾势D9、赛那、别克GL8、奥德赛、格瑞维亚、岚图梦想家等,但月销成绩能始终稳定在前三的,除了主打高端阵地的腾势D9之外,就只有赛那、别克GL8和传祺M8了。

而观察这三款车型的定价,可以看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官方指导起售价均低于30万元,再加上各地动辄万元的终端优惠,这对MPV用户而言吸引力不言而喻。

所以,有着比亚迪云辇-C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DiLink 150智能座舱、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傍身的夏,不仅适合主攻中高端市场,而且它的起售价格,似乎也更适合加入到30万内的价格市场中。

那么具体到多少万元,夏的杀伤力会更强呢?我们不妨就通过赛那和GL8的定价策略分析一下。

首先,经过对比可以清楚注意到,GL8燃油版和赛那的起售价都没有超过30万元,其中,GL8燃油版陆上公务舱舒适型为23.29万元,赛那2.5L混动舒适版为29.98万元,而且以北京地区为例,两款车型的终端报价还能进一步下探,达到了20.79万元和26.48万元。

另外,GL8 PHEV版本的起售价虽达到了35.99万元,但在上市初期,新下订的用户能够享受到包括置换补、报废补、地方补等一系列购车权益,叠加之后的裸车价格最低能直接降到30万元之内,所以综合以上竞品车型的定价策略来看,30万元必将是现有主流MPV厮杀的重要价格市场。

其次,从各车型的核心卖点来看,GL8和赛那的入门版本亮点配置并不多,比如GL8只有中高配才装备了多连杆后悬,赛那则在方向盘、座椅材质上使用了塑料和织物,真正走量的配置版本定价都锁定在了27万元左右,比如GL8尊贵型(终端27.99万)、赛那2.5L豪华版(终端28.98万元),如此来看,被比亚迪寄予厚望的夏,入门定价若在27万元左右,必定会对这两款主流MPV产生莫大的杀伤力。

虽然出手相对其他品牌要稍晚一些,但是从如今发布的夏和腾势D9所组成的MPV矩阵来看,不难发现比亚迪已经对MPV市场给出了其相对清晰的竞争逻辑了,至于上市后能不能成为品牌新的爆款,最后还需要消费者来对它一锤定音了。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