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车展看了全新M5,我对未来的5系插混充满了期待

DearAuto

6034阅读

09-02

01,M5的第一次触电

1972年,是宝马汽车发展历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份。

这一年不仅诞生了宝马的首款纯电动车型,也诞生了BMW M系列。

1972年推出的BMW1602是宝马的首款纯电动车。

虽然M系列对宝马的销量贡献不大,今年上半年,BMW M系列全球共售出99157辆新车,仅占宝马品牌上半年销量的9%,但M系列却一直是宝马品牌的基石之一,是宝马在操控性能和驾驶乐趣领域能持续锐化品牌形象的关键。

40年前,BMW M5将高性能与中大型轿车相结合,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中大型高性能轿车细分市场。

今年的成都车展,宝马向公众展示了自己在电动化时代是如何继续毫不妥协地追求更极致的性能和驾趣,答案就是全新第七代BMW M5。

这次在成都车展上中国首发亮相的第七代BMW M5是一款PHEV,这也是M5历史上第一次搭载一套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40年了,第七代M5才刚刚问世,平均换代间隔6.6年,为什么这么慢?第七代M5的研发4年前就开始了,从纽博格林北环的72道弯,到瑞典阿杰普洛格的冰雪与极寒,各项严苛的测试就要经历至少2年半!其次,它不是普通5系的改款,每一款M车型都有超过80%的部件是专属设计和打造的,没法快!

由于尚未上市,所以此次M5只是亮相,厂家没有公布太多技术细节,海外版的第七代M5于今年6月26日全球首发,它的混合动力系统源自BMW M Hybrid V8勒芒24小时耐力赛车,由4.4升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和高性能电机组成,系统最大输出功率535千瓦(727马力),峰值扭矩达到1000牛米,零百加速3.5秒。

对于M5这样的高性能车,插电混动系统最大的意义当然不是节油,而是进一步提升动力的一种更好解决方案。

和上一代BMW M5雷霆版相比,虽然适当调低了V8发动机的最大输出,但全新的插混系统让第七代M5的动力性能有大幅提升,根据官方资料,系统最大功率提升了14%,最大扭矩更是提升了25%。

混动技术加持令全新BMW M5在全速域都拥有卓越的加速表现,特别是80~120km/h中段加速比上一代BMW M5雷霆版快了0.3秒,0~200km/h加速仅需10.9秒。

02,完美的解决方案

如果是纯内燃机路线,要实现这样的性能提升,代价将非常高昂,而且也一定意味着更高的油耗和更多的排放,从这个角度,插电混动简直是一个完美的方案:需要强劲动力的时候,它有更快的响应和更强的输出;日常驾驶的时候,它有更好的平顺性和静音性;短距离出行,它事实上就是一台纯电动车,从而让一台高性能车也完全适合市区通勤……

插电,让一台性能车也能适合在拥堵的市区通勤。

在青主看来,这一代M5推出插电混动版,更大的意义在于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开始认识到,插电混动才是高端豪华品牌更好的电动化路径。

此前,宝马一直更倾向于纯电,但别说iX、i7,即使i3、i5这样的车型,也面临着不大幅降价就根本卖不动的窘境。不仅宝马,整个行业高端纯电就几乎没有一款能取得市场成功,“ABB”做不到,“新势力”也做不到,连特斯拉的两款高端纯电也卖不动——MODEL S和MODEL X在特斯拉总销量中的占比已经不到5%。

宝马品牌还是更适合走插混路线,至于纯电让MINI去做就够了。其实宝马集团应尽快让MINI转型成一个完全的纯电动品牌。

与此相反,插电混动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今年前7个月,国内市场PHEV的批发销量同比增幅高达84.6%,而BEV(纯电)仅为6.9%!在A级及以上乘用车市场,PHEV国内销量也已经实现对纯电的超越。

在此背景下,包括宝马在内的传统豪华品牌,也不得不调整既定的电动化战略,开始重新在插电混动领域发力。M5和之前推出的宝马XM,就是要确立宝马在“高性能插电混动”领域的领先优势以及价值标杆。这个价值标杆确立之后,毫无疑问,宝马更多的主力车型,3系、5系、7系,X3、X5、X7等等,都会重新走上插电之路。

BMW X3长轴距版也在本次成都车展上首发,轴距达到2975毫米,与BMW X5标准轴距版一致,如果这款车能提供插电混动版一定会更加热销。

作为宝马530Le的用户,青主非常期待这样的宝马。之前,宝马5系插混版其他方面都很好,但被人诟病之处在于动力电池占用了部分后备箱空间,这不仅影响了车辆的日常使用功能,也引来了“油改电”的讥讽。这次我特意打开了全新M5的后备箱,这个问题已不复存在,动力电池集成到了底盘,从而成为和i3、i5一样纯正的“油电共用平台”车型。

全新M5的动力电池终于不再占用后备箱了。

这让我对接下来的5系以及宝马其他主力车型的插混版非常期待!(文|青主)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