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品质主攻合资B级市场,长安马自达EZ-6将于10月底上市

波帆说车

5916阅读

09-03

8月30日,长安马自达携全系车型亮相2024成都车展,其中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全新B级新能源轿车长安马自达EZ-6(以下简称EZ-6)。

所以今天,我就将长安马自达汽车销售分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吴旭曦,在本届成都车展长安马自达发布会后接受媒体访谈透露出来的信息,给各位做个分析和分享。

合资2.0时代代表车型,是破局关键

“合资新能源在国内市场上销量是欠缺的”,“EZ-6是合资领域第一款搭载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的新能源B级轿车。”吴旭曦在回答媒体关于EZ-6如何实现破局的问题上,用这两句话道出了EZ-6的定位及主打市场区间。

的确,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消费特征和定式,即燃油车选合资、新能源买自主。这是困扰众多合资品牌的难题,同时也是少数合资品牌眼中难得的机遇。

毕竟有不少意向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也相当看重合资品牌的工艺品质,都在等待一款核心技术出众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出现。而事实上当前在售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要么是技术落后的油改电,要么就是对用车环境要求高、不太具备群众基础的纯电车。

也就是说,当前市场依然是存在一个所有在售车型都没有踏入的空白区域,而这就是长安马自达以及EZ-6瞄准的突破点,因为它是当前唯一一款采用纯电平台打造且同时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形式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

由此可以得知,EZ-6主攻的细分市场锁定在合资主流B级车市场,力图用新能源车在动力输出、能耗成本、驾乘舒适、政策利好等方面的代际优势,去抢占以燃油或油混动力为主的合资B级轿车市场。那么EZ-6主推的车型是增程还是纯电?大致定价范围是多少?有心的朋友可以猜一波了。

长安马自达的向新转型,不易复刻

我知道有的朋友会认为,长安马自达的转型模式其他合资品牌可以照搬,其他合资品牌并不会坐视不理,等着EZ-6去吊打各自的B级轿车。关于这点,其实吴旭曦也在采访中也给出了答案。

“国内大部分合资公司,都有两家甚至三家合资公司。在合作模式上面,如果各方要达成一致,可能沟通会非常困难,因为各自有各自的诉求、有各自的平台,这是比较难的事情”;“因此,在中国‘一个马自达’的布局,就会走得比较快”。

想想也的确如此,如果悬挂着相同品牌LOGO的两家合资车企各搞各的自研技术,那其共同的外资股东品牌对品牌一致性的管控难度将原地起飞。

事实也证明吴旭曦的说法没错,长安马自达中外股东双方都十分支持和看好长安马自达的电动化转型,长安马自达研发中心也单独成立了本土电动化车型专属的全球研发中心,动作迅猛。而EZ-6的基本信息早在今年4月初首发时就进行了公布,如果其转型模式真有那么容易复刻,估计其他合资品牌早就跟进了。

而时至今日,其他合资品牌并未采用这个方案去推动其新能源转型并打造出相关新车,这也就造就了EZ-6的唯一性。

新车众测广受好评,依然人马一体

那么EZ-6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干得过那几款燃油合资B级老炮吗?电动化后还有没有马自达的“灵魂”?对此,吴旭曦在成都车展发布会及媒体采访当中,也进行了不少具有参考价值的介绍,大致内容如下。

北京市场车展之后,长安马自达围绕EZ-6的产品品质,做了一系列的众测活动,得到了先享官的普遍认可。大师级的底盘调校、毫秒级车身响应、50:50车身轴荷比,麋鹿测试速度超过80公里,双移线测试速度超过110公里,人马合一的操控感得到了完美的传承,驾驶体验依然马自达。

EZ-6增程版油箱45L,180公里纯电续航增程,实测最长综合续航超1300公里。从兰州沿河西走廊开到敦煌,车内空调24度自动,实测百公里能耗3.6L。

在中国热极吐鲁番高温品质试炼,座舱温度60°C的情况下开启空调10分钟,EZ-6座舱内部即可极速降温至25°C。高温环境下座舱有机挥发物含量低于国标20倍以上,空调活性离子每分钟释放量同级第一。搭载骁龙8155高算力芯片的车机系统在67°C高温环境下仍能保持毫秒级响应,座舱4音区指令应答与执行速度小于0.5秒。

在中国寒极漠河-45°C超低温测试温度累加,EZ-6可耐受极限温差达到130°C。9月开始,长安马自达还将重点测试EZ-6的车辆安全,特别是电池安全,进行最严苛级别的挑战。

可见,EZ-6有机融合了马自达和长安各自的优势,在传承人马一体驾控和魂动美学设计的基础上,又具备了高效节能且无续航焦虑的动力系统,以及出众的智能化体验。与雅阁、迈腾、凯美瑞等主流合资B级车相比,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结语:最后补充一下各位都比较关心的问题,EZ-6展车将在9月到店并开启预售,新车将于10月底正式上市,长安马自达未来将以每年1-2款的速度推出新能源新车。关于现有在售燃油车型及往后全新的燃油产品,吴旭曦表示长安马自达的转型并不意味着品牌旗下油车会退出市场,长安马自达会根据国内用户和市场的需求为基础进行生产销售。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