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半年报:民企势头强劲,国企接近亏损临界点

My车轱辘

5597阅读

2024-09-04

2024年上半年可能是自中国汽车市场开始转型以来最痛苦也是两极分化最明显的半年。价格开卷、以旧换新……今年上半年,国内车市尤其热闹,但从财报来看,各车企的表现有喜有忧。

日前,多家A股上市车企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报。总体来看,比亚迪、吉利势头强劲,长城和赛力斯成为“黑马”,当然陷入亏损的车企也越来越多。我们通过财报多少能了解到价格战背后,各家车企的抗风险能力如何。总体来说民营车企表现更优秀,国资车企尚处转型阵痛期。

“民营三强”迎喜报,赛力斯成“黑马”

尽管行业中的价格战有愈演愈烈之势,但作为自主品牌的领头羊,并有着“民营三强”之称的比亚迪、吉利和长城,呈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在上半年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要说上半年营收哪家强,无疑是比亚迪最牛,不仅营收规模超过3000亿元成为第一名,净利润也超过136亿元成为了“双料王”。

销量方面,比亚迪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61.3万辆,同比增长28.46%,市场占有率高达32.6%,意味着每卖出十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三辆是比亚迪的。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上半年比亚迪的毛利率为20.01%,同比提高1.68%。善于以价格迎合消费者的比亚迪,并没有少赚钱。

同样依靠新能源车销量增长,营收数据持续攀升的企业是吉利汽车,其上半年收入突破千亿、达到1073.1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销售整车收入为874.8亿元,增幅在45%以上。同期对应的股东应占溢利为106.0亿元,同比增长575%。

这是吉利首次半年营收突破千亿,增长动力主要来自销量大幅提升。上半年,吉利共计卖出95.57万辆汽车,销量超预期完成。近几年吉利汽车在产业变革中不断调整,敢于试错与创新,最终才能跑赢市场大盘。

而造血能力越来越强的无疑是长城汽车,其净利润同比增长4.2倍,毛利率更是达到了2017年以来的最高点。具体来看,长城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14.29亿元,同比增长30.67%;归母净利润70.79亿元,同比增长419.99%;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人民币94.06亿元。

长城汽车在价格战的大环境下还能实现净利润猛增4倍,企业实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坚持长期主义。上半年长城汽车并没有一味追求内卷式的恶性竞争,而是在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智能化水平,保持海外营收稳步增长,追求稳定合理的利润,让长城汽车越走越稳。

赛力斯在和华为的合作中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20.09万辆,同比增长348.55%;实现营业收入650.44亿元,同比上涨489.58%;归母净利润为16.25亿元,扭亏为盈。

上汽、东风尚处转型阵痛期

在上半年“价格战”中,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合资品牌。作为合资车“大户”的国资车企也因此受到明显影响。

比如上汽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70.8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6.2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10.20亿元。公司解释称,主要因燃油车市场下滑、价格战空前激烈,公司销售收入减少,毛利下降。

当然,上汽集团并没有“躺平”,其在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组织架构上,上汽启动了202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高层调整。在产品布局上,上汽相继推出智己L6荣威D5X别克GL8插混等多款新能源产品。这些爆款或潜在爆款,将成为集团下半年销量的重要增长点。

同样深受价格战冲击的还有东风集团股份,上半年公司营收达到511.5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56.40亿元,增长了55.05亿元,增幅约为12.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4亿元,同比减少47.95%。

东风集团股份的收入增长主要来源于其自主乘用车业务。通过一系列的变革,包括岚图汽车、东风乘用车公司(旗下包含风神、奕派、纳米3个自主乘用车品牌)的销量快速增长。不过,在价格战的影响下,其终端成交价下降15.6%,这对车企的业绩表现带来了影响。为此,下一步,东风集团股份将推进极致化降本,提升盈利能力,改善销售结构和盈利结构。

广汽集团的情况则和上汽集团颇为相似。财报显示,广汽集团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58.0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16亿元。上半年,广汽集团通过采取积极去库存措施,优化渠道健康状态,各大品牌终端销量均优于批发销量。

数据显示,广汽集团上半年批发销量86.3万辆,终端销量93.8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和节能车共有24款,占车型总数的48%,销量比例提升至40.63%。另外,广汽集团正加大海外市场拓展,上半年出口量增长190%,并将加快完成海外多能源结构产品布局,为销量和业绩提供支撑。

今年上半年各大车企都参与了价格战,有些车企仍然赚得盆满钵满,也有些车企利润暴跌或是严重掉队跟不上步伐。整体来看,头部车企在市场上依然活得比较滋润,凭借丰富的产品线布局和车型强劲的竞争力,以出色的销量成绩带动了品牌收益上升。至于下半年还有哪些品牌可以“逆袭”,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