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风波四起,合资为何就成了“眼中钉”?

线外邦

6086阅读

09-30

撰文 | 赵试

裁员这股寒流终究是刮进了汽车圈。自年中以来,大众、通用、本田等多家合资车企相继被爆裁员。

而最近,又有媒体爆料“北京现代将裁员”,据他透露,北京现代计划分二批次进行人员优化。第一批将在今年11月左右结束;第二批或在明年2月前完成,涉及员工预计占北京现代员工总数的30%左右。

但奇怪的是,北京现代的招聘工作仍在继续,招聘岗位涉及运营、产品企划、销售顾问等岗位,专职销售顾问的年薪达到30-35k。

随后,笔者向北京现代“知情人士”打探裁员信息是否属实,得到的回复是:“北京现代计划裁员30%’的报道不属实,更没有所谓的‘第一批’‘第二批’之说。”

据他透露,“公司正在进行新能源产品的开发,提升出口业务,根据改革转型所需专业化人才的需要,公司每年都进行青年人才引进补充,2024年目标引进优秀青年人才100人以上,招聘工作还在进行中”。

很显然,他的这一说法与笔者查到的北现招聘信息相吻合。

虽然“北现裁员”信息有待进一步考证,但合资车企遭遇史上最艰难的困境却是不争的事实。

合资身陷困局

乘联会数据显示,1-8月国内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达1346.5万辆,同比增长1.8%,新能源累计销量超过600万辆,同比劲增35.1%,新能源渗透率连续两个月超过50%。

虽然车市向好,但落在自主与合资两大阵营,却是冰火两重天,1-8月合资品牌销量下滑普遍高达两位数。

再看另一组数据,1-8月汽车行业收入6.4万亿,利润3036亿,利润率仅为4.7%,到了8月,汽车行业利润率已跌至3.6%。相比之下,自主品牌的盈利水平略好一些,但也仅限于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几家为数不多的车企,至于合资品牌,则承受着销量严重萎缩、成本大幅上扬、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三重打击。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以团队稳定著称的合资车企最终不得不向现实低头,通过减少排产、精简组织机构、优化人员等方式来进行第一轮的自救。

一旦提及自救,我们通常会带着批判眼光去看待合资。实际上,合资车企并不缺资金,以北京现代为例,它背靠全球TOP3车企现代汽车集团和连续12年上榜世界500强的北汽集团,优质资源包括现金流储备都非常充足,否则,双方母公司也不会动辄拿几十个亿为其输血。

辩证地看,合资自救更像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自我革命。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速度太快,尤其是近两年,高阶智驾不断下探,智驾辅助日趋普及,再加上社交平台的全面催化,彻底改变了国人的消费观和消费方式。面对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合资必须动“大手术”,从产品研发、智舱智驾、三电系统、跨域营销出发,重新构建核心竞争力。

变革历来伴随着阵痛,势必引发人事地震,甚至裁员。但透过现象看,裁员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机构精简后,直接裁掉冗余岗位。有一说一,合资在裁员补贴方面,做得更规范,另一种则是基于人才引进计划而推行的淘汰制。根据那位“知情人士”所透露的信息,北京现代应该属于第二种。

合资不该成为“眼中钉”

合资如今可以说是内外交困,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速度慢,不得不把赛道拱手让给中国品牌,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现在的舆论环境对合资极不友好。提到合资,不少人就自觉把它划入敌对阵营,“杀死合资”的言论不绝于耳。

这种狭隘的论调损人又不利己,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三:

首先,合资车企是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20年没有合资车企的推动,就没有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合资带来的不只是在当时代表选进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同时在自主品牌振翅高飞前,合资为就业和税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合资车企中超过90%以上的岗位聘用的都是中国员工。更何况,每一家合资车企背后都关联着数以百家甚至上千家的经销商,

其次,合资车企是“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润滑剂”。近两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暴增,但在汽车工业高度发达的欧美市场,我们却受到排挤。德国车企为何跳出来反对欧盟对中国电车施以高额关税?原因就一个,中国是德国车企最大的海外市场,给中国品牌留活路,就等于给自己留活路。反之,也是这个理。

诚如亚当·斯密所说:“我们期望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特别关注。”

第三,合资车企拥有更强韧的体系能力,以北京现代为例,其背后的现代集团业务辐射全球,布局的不仅仅是汽车产业及配套产业,在智能化领域、空中出行领域、氢能等领域也有深远布局。

再说,合资也只是暂时落后,原因在于,合资对独树一帜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判断不足。近两年,合资转型明显提速,比如大众联合大疆研发了纯视觉L2+级智驾,宝马在沈阳投资了全新的动力电池工厂。

而在8月成都车上,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则明确表示,中韩股东双方正在持续加大对北京现代的投入,开发更符合中国市场的产品,构建纯电+电混的新能源矩阵。与此同时,海外出口也正在扩大,未来将建成现代汽车全球出口基地。

最后说说

盈利每况愈下,影响的不只是合资车企,自主车企也深受牵连,前段时间爆出的“520裁员风波”就发生在自主车企。只是因为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大众的视线往往被引到了合资上。

通过践踏别人成全自己的做法显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杜绝竞争乱相,国家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人才为入口,以技术实现降本,提高车企的盈利能力,让汽车行业迈向入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而这份公平也应当给予合资车企,一个先进的市场,必定允许百花齐放,美美与共。

版权声明:图文/视频为线外邦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删)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