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P7+,20.98万的预售价,不到两个小时订单突破30000台,这个价格在很多人意料之中,自然也在很多人预料之外,若是参考之前MONA M03的价格变化,上市前预售13.59万起,上市后定价11.98万起,下调幅度超过了1.5万,距离小鹏P7+上市还有半个月,所以预测最终的售价还有下探空间,就同级市场而言,新车的价格是否有足够多的竞争力优势,这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10月14日的巴黎预售发布会,几乎是把4天前在国内首发亮相讲的内容,给欧洲人翻译复盘了一遍,省流版内容分四块,企业展望、AI智驾、能耗和空间,在不到20分钟的发布会里,核心只有一个,就是低能耗+大空间,4天两场发布会围绕空间的大篇幅解读令人一度神回“好就是大,大就是好”,从台下戴着翻译器的当地人表情来看,多半可能是被这个产品力刷新了认知,可能也在思考怎么才能一把侧方不剐蹭。
或许大家都忽略了一点,4天两场重要的发布会,有关驾驶层面的解读都不算多,说实话,这确实有些出乎意料,毕竟作为主打家庭场景的产品,舒适的营造不光是要靠大空间和拉满配置来完成,还有驾驶层面,比如大脚制动会不会点头?跑高速底盘稳不稳?方向盘路感是否清晰?这些都是和舒适性息息相关的。
用上短前悬和薄电池,一味扩大空间只有好处?
既然大空间是小鹏P7+始终强调的产品第一性,那我们就从技术的角度出发,看看那新车究竟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么做,以及大空间背后又影响到了什么。
不出意料,2025年某一时间段,会有3款P7。一款是停产还没卖完的P7i,一辆是刚预售的P7+,一辆是已经确定换代的全新P7。这种混乱的交叉,会随着现款P7i卖光而初步结束,而为了拉开2个不同P7之间的差异,其实何小鹏在上一次的发布会里基本半明牌的说完了,小鹏P7+就是专门为家庭用户打造,有大空间和高智能表现;而换代P7则是功能强调个性运动。
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个点是,从小鹏P7+首次发布到现在预售,已经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不论是官方话术还是KOC、KOL,都对于驾驶和操控,几乎避而不谈。
家庭用车,核心是看二排的空间表现,这类场景下SUV和MPV普遍更有优势,所以想让轿车的后排变大,可行的办法无非就是,在车身基础尺寸满足条件的情况下,调整前后排座椅的摆放位置,或者缩短后悬去保证膝部空间、重新构造C柱,营造头部空间。之前我们曾提到过,比起燃油车,纯电车的空间会更容易做到最大化,因为没有大质量发动机、变速箱塞满前轴,纯电车前轮轮心到车内踏板的距离就能更进一步去缩短,这也是我们常说的L113设计,所以体现到视觉效果上,能看到比起P7i修长的车头,小鹏P7+的前舱明显是变短了。
L113的精髓之一,就在于A柱可以被允许往车头方向设计,由此就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有利于风阻,前风挡的角度不会因为前舱的缩短变直,撞风面积不会增加,加上车头合理的曲屏面就能进一步解决,二是在保证降低A柱视野盲区的同时,前排座椅可以朝着车头方向摆放,配合轴距尺寸的拉长,前后排便有了更加充裕的乘坐空间,换到数据层面看,小鹏P7+的前后排纵向可用空间接近1米,后排膝部做到了157mm,比现款P7i多了一拳左右,和同级的25款比亚迪汉EV有着两指左右的差距。
C柱的后移,更多的是为了配合掀背尾门,要知道,掀背式轿车的二排,头部空间肯定是要比传统三厢车更富余的,这正是因为考虑到掀背尾门的开启方式,尾门和车架的连接点不能在二排乘客的头顶上方,只能像SUV一样往后挪,所以车顶在B柱之后不可能过早的走向车尾,所以C柱的构造要么增加角度,像岚图知音一样设计的偏直,但腰线和肩线随之也会趋于水平,而为了考虑融入运动风格,这两条线的走势只能做前低后高,而这就导致C柱的角度不能改变,所以只能往后设计,这两条因素叠加在一起,就正好得到了车身侧面具备运动感,二排头部空间有了保证,甚至后备箱的容积也随之增大,同样是换到数据上看,二排地台到天窗的高度最大做到了973mm,这个成绩几乎和主流B级SUV拉到了一个水平。
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动作,比如底盘下方的电池组厚度,从P7i的110mm,变成了109mm,1mm的压缩看似不大,但这也能直接影响到电芯规格,进而影响容积,乃至整块电池组的排列布局,另一个细节是,从实测体验来看,对比小鹏P7的二排座椅,P7+的座椅填充物没有做减法,基于以上这一系列动作,新车在空间层面确实是有竞争力的。
有一点非常矛盾,小鹏P7+轴距3米,车长超过5米,轴长比0.59,但是车长和轴距都更短的P7i,轴长比却是0.61,理论上这个参数越大,越有利于营造座舱内部的空间,实际上却是完全反了过来,难不成,小鹏P7+为了做到极限的空间,不惜牺牲了车身比例?另外关键是,两款车都不提供前备箱,而且前者的前舱更短,更宽,这意味着前轴部分核心部件的布局摆放会有相应调整,这就导致双叉臂上下铰结点会被挤到更靠近车轮,这时的回转轴线就变得更直了,这意味着,操控难不成也受到了影响?
前后悬都没用全铝合金,P7+的双叉臂效果不如麦弗逊?
轿车有堪比SUV的空间,自然是用户想要的,但是这也不代表,谁的空间大,谁就占据竞争力话语权,毕竟带着家人出去玩,大空间作为亮点的SUV和MPV比比皆是,何必非要选轿车呢?所以,拥有合理的定价和舒适的驾控,将是像小鹏P7+这类主打空间舒适的轿车,在营造产品力差异化上的必要条件了。
由于目前只是预售,所以定价层面的竞争力不作为本段的重点,我们还是更关心这台车,开起来的感受会是怎么样的。目前已经确定的几个信息是,小鹏P7+和小鹏G6同平台打造,都是出自满足800V高压的扶摇架构,从制造成本上讲,这两款车会有很多零部件通用,供应链则是另一回事了,根据何小鹏本人透露,P7+还是基于MONA M03供应链打造的,并且他保守预测,新车成本至少会减少两成,如此来看,小鹏P7+的定价确实是有能力做到更低的,“我估计最后不会超过20个”,北京市某经销商销售相当自信,并表示目前试驾车会在10月底开放,目前只能通过静态体验。
四门两盖翼子板全钢,同平台的小鹏G6却是铝合金材质,同名不同线的P7i同样如此,对此小鹏汽车销售没有避讳,甚至直言副车架也是两层冲压钢,前悬部分铝合金,部分为钢制,这和前悬全铝合金的小鹏G6也不同,“都用铝合金,价格不就上去了嘛”,小鹏汽车销售笑称。
至于簧下质量的增加,导致驾驶质感变化时,销售则表示需要实际试驾体验,同时称,“每个人对动力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电机极限是270千瓦,但给限制在了180千瓦,就是为了平衡能耗,有一个舒适平顺的驾驶感。”的确,小鹏P7+的电机用上了扁线+主动油冷+Sic功率模块,这套高性能电驱技术放在高价位区间来看,都算是比较能打的,但是出于家庭用车的考虑,只能“被迫”让电驱功率反向标定,极限270kW囚禁在180kW内,最终让能耗控制在最低11.6kWh/100km,这一点,小鹏内部工程师表示也是出于用户共创后的设计。
如此一来,小鹏P7+的产品第一性,似乎就从大空间多了一条,即坐着舒服开着不激进,这似乎又让人想到了日产“大沙发”轩逸的驾乘感受,主打一个坐着沙发、不赶时间的从A点到B点,按照这个逻辑,小鹏P7+用前双叉臂是不是都有些多余了?换成成本更低、不追求操控的麦弗逊,岂不更好?
这就引出下一个问题了,既然囚禁了电机将近三成的功力,说明小鹏P7+价格最低的入门版,都是有潜力成为操控型选手的,这套双叉臂悬挂的效果,是不是也被“封印”了?答案可能不是,这里需要引入P7i的双叉臂作为参考,拆掉前机盖护板之后,可以清楚看到左右塔顶的两侧,被切割出了两个洞口,直接能看到避震弹簧和A字臂结构,这么做是为了给上摆臂和节点预留出足够的活动范围,当前轮发生动态变化时,若没有切割塔顶两侧预留口,A字臂就会直接接触到车身框架,这一点显然是搭载双叉臂悬挂车型非常少见的,这么说,P7i针对前悬一开始的设定似乎并不是双叉臂,而是没有上摆臂的麦弗逊式,合适的操控则可以调整四轮避震弹簧的行程,优化衬套硬度等进一步去匹配。
要知道,双A字臂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主销可以更向外侧一些,并且允许更垂直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当车身姿态发生变化的时候,胎面和地面的摩擦面积就会更大,所以这也是双叉臂上下摆臂不等长,长短下长的结构去弥补轮胎出现的负倾角,所以在这个时候,避震筒的角度就不是很重要了,因为只要保证A臂垂直就可以了。
回到小鹏P7+,前悬同样是双叉臂式,但是前机盖没有隔音棉,这就可以判断新车没有P7i塔顶两侧的切割洞,按照这个现象再往后推,可以确定新车在一开始就是明确要使用双叉臂悬挂的,不过,主销内倾角和P7i会不同,因为前舱的缩短,车宽的增加,这直接会导致前舱内部的电机、PTC、电控等大体积零部件,位置会有变动,这让本就有限前舱空间,变得更为局促,那么引发的后果便是,P7+的上下臂铰结点会被挤到更靠近车轮,主销就会变得更直一些,简单说,通过肉眼观察,可以看到P7i的A字臂较深,而P7+更浅。
换到体验上,区别就更容易懂了,因为主销负倾角的变小,前轮的动态运动范围就变得相对狭窄起来,上下臂的长度在缩短后,前轮的回正能力便会减弱,也就是说,方向盘的路感会降低,最直观的就是方向盘手感偏轻,即便是有三挡电动助力调节,理应最沉的运动模式,也不会有太明显的变化。
还需要注意的是,小鹏P7+是后驱,行驶中重心是靠后的,而且车身最低间隙是180mm,P7i是130mm,高速场景之下,显然是重心低、主销角度大的稳定性更好,所以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新车需要更流畅的风阻,通过空气动力学把整车牢牢按在地面上,当然了,在高架限速100码的城市里跑,这些差别是没办法直观体会到的。总之,空间越做越大的轿车,是我们想要的体验,稳定的操控同样必不可少,如果只是考虑空间作为第一刚需,那么小鹏P7+还是有竞争力的,但这也要结合最后的价格再去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