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了个怪!怎么身边买增程的朋友都后悔了?

DearAuto

6076阅读

10-16

“买增程不如买纯电”的论调,在网络上时不时会出现。起初我还以为那是某些只做纯电的厂家攻击对手的软文,没想到,最近不止一个买了增程的朋友都跟我吐槽选错车了。

一位是两个月前提了问界M7, 一位是一年前买了理想L7,一位是两年前买了问界M5增程版……

他们的基本情况是类似的:都是已成家的男人,准备要小孩,家里只有一辆车,没有固定车位,无法安装私人家充桩,而且他们老家都在外地,每年都有长途出行需求。

这不就是增程式车型最对口的用户吗?怎么他们跟我吐槽的话术都是相似的:“后悔了,应该直接买纯电!”

开的是增程,却怀着一颗纯电心?

那位开了问界M5两年的朋友(黄先生)应该最有代表性。

“我这车就是当纯电来开的,官方150km(WLTC)的纯电续航实际上能跑出180km左右,可以覆盖平时上下班,但凡发动机介入我就浑身不舒服,就算是跑长途,也是有条件就去充电,能不用增程器就不用。”

黄先生还给我看了他的增程器使用情况。总行驶里程23,223km,增程器只工作了8,371 km,占比约为36%。“我这不算厉害了,车友群里有人可以做到20%以内(增程器工作占比)!”

“不光是我,其实很多买了增程版的用户都是能充电就不用油,后悔没买纯电版的也不在少数。”他补充道。

如果他说的都是事实,那就不奇怪,为何网上经常传出增程车车主与纯电车主抢充电桩的新闻了,原来他们开的是增程,却怀着一颗纯电心!

可是,既然都把增程车当纯电开,为何一开始不直接买纯电呢?

正如我们所见,一款车但凡同时推出增程和纯电版,前者的销量都是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后者的。就像问界M9,在10月第一周里,其增程版为1680台,纯电只有120台,问界M5增程版同期销量为300台,纯电版仅为60台。

事实与数据严重不符,是黄先生说谎了,还是说买增程都脑子进水了?

“刚开始是被‘可油可电’的概念吸引了,但用惯了纯电模式后就回不去了,接受不了用油,还不如直接买纯电版。”这是黄先生给出的解析。

在我看来,这背后必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体验落差是主要原因?

是匮电油耗太高吗?

以黄先生为例,他的22款问界M5增程版的匮电油耗约为7-8L/100km,高速工况会略高,与官方WLTC数据(6.4L/100km)还是有点距离,比同级油电混动(HEV)SUV还要高,平均每公里油费约0.6元。

黄先生的问界M5匮电高速油耗经常超过8L/100km

他大概统计了一下,在两年多的用车过程中,油费总共花了约4,500元,充电费用约为3,000元,而这还是在增程器使用率仅36%的前提下得来的,若“用油”的频率再高一点,综合费用必然会更高。

多用电少用油,对于大多数增程用户而言确实能降低用车成本,但我认为这不是“买增程不如买纯电”的核心理由。不同电量状态下用车体验的显著差异,才是更关键的原因。

毕竟,用车费用不会实时呈现,但驾乘表现是能随时随地感受到的。

在满电状态下,几乎所有增程车型都有着相当棒的驾驶体验,但在匮电状态下,不同品牌车型的表现可以说千差万别。

前不久就有媒体实测过,有的车型在满电和匮电状态下的“零百”加速时间差距可达6秒以上,满电小于8秒,匮电超过13秒!假如这是一台燃油车,相当于动力从2.0T降级到1.0L自吸。

动力衰减还不是最致命的,伴随而来的还有动力响应下降、整车NVH变差,以及油耗的飙升,这对用户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停留在主观体验上,还会带来强烈的心理暗示——这车不适合长期在匮电状态下使用,得赶紧找地方充电!

另外,由于车身结构和重量分布等原因,部分增程车型在驾驶性能上本就不如同级纯电车型,这进一步增加了用户“不如买纯电”的想法。

就像我那位一年前买理想L7(23款Air版)的朋友,他上周去试驾了智界R7,认为该车在动力响应、转向精准度,以及底盘稳定性上都明显优于理想L7,而且具备更强的智驾能力,售价还相对更便宜。面对体验上的显著差异,他也有心思想换车了。

没有最好的路线,只有更极致的技术

其实我已大概了解这几位朋友的真实想法:他们并非真心想买纯电动,也深知纯电动在补能便利性上的缺点,只不过,增程车给到他们的体验也并不完美,“可油可电”、“无续航焦虑”的优点只停留在理论上,实际上遇到的是“匮电焦虑”、“体验焦虑”。既然都摆脱不了对充电桩的依赖,倒不如选择优点更突出的纯电动。

这显然是一种短中取长想法,多少还是带点妥协的,但如果把眼界拓宽一点,其实不难找到更好的选择。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推出的增程式车型已能很好地控制电量对性能和能效的影响,让匮电表现尽可能与满电时接近。阿维塔07就是很好的例子,它的“零百”加速在满电时为4.9秒,匮电也能达到5.8秒,性能衰减率在同级增程车中是最低的。

当然,要在不同电量、不同工况下都保持稳定无衰减的综合性能表现,且能应对更多复杂的出行场景,一些新推出的混联式插混技术或许会有更好的表现。

像比亚迪第五代DM、领克EM-P、本田第四代i-MMD等,搭载这些技术的插混车型在匮电状态下的表现基本都与满电时保持一致,平顺性和NVH不会明显下降,而且匮电油耗也能做到比同级增程车更优秀。

当然,并不是说混联式插混就一定比增程式更先进,作为消费者也没必要在不同技术之间纠结,市场上并不存在所谓的“最好”、“最强”的路线。是否买对车,并不取决于某项技术,而在于车企能否把这项技术和产品做得足够极致。(文|超人)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