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最难评价的一个人莫过于魏建军,作为当下车圈最火的网红总裁,他自嘲为“愤青”,一句“如果长城汽车不赚钱,中国就没有赚钱的汽车企业”让业界红温。但对黑公关、价格战、内卷等乱象的抨击,对行业发展前景的担忧,又颇受全网认可。
而且有趣的是,其执掌的长城汽车则成为最难评价的品牌:销量下行、逐渐远离第一梯队是真。可上半年净赚70多亿,同比大涨419.99%,盈利持续走高也是真。
可争议也在于此,有人说魏建军是人间清醒,敢于针砭时弊,长城汽车的利润就是其底气。也有人认为他急了,长城汽车出现困局,而他所怒怼的的“乱象”的根源,恰恰都是长城汽车发展上的短板……
依旧抨击价格战,魏建军在急什么?
在日前长城汽车发布的《做中国汽车的天命人》视频中,魏建军依的炮击重点之一依旧是价格战,他认为价格战会导致企业严重亏损,未来六七年内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除此之外,价格战还会让品牌不稳定并加速淘汰,这样会对消费者和二手车行业的伤害。
对于魏建军此次提出的评论,业界还是比较认可的,价格战的“毒性”已经开始侵蚀整个行业。
数据显示:截止今年8月,国内经销商进销倒挂数据最高已达-22.8%,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7%。1-8月份,价格战已导致新车市场零售累计损失1380亿元。也是因此,多品牌宣布退出价格战,宝马和奔驰下调了盈利目标;保时捷前前三季度销量下滑29%,还因为库存积压和亏损导致经销商造反。
而且更可怕的是,价格战也对汽车销售公司造成带来严重打击,经营传统合资品牌和旗舰品牌的广汇汽车就是牺牲品之一。2022年新能源崛起,广汇直接亏损30个亿;2023年价格战开打,广汇被迫加入,虽说扭亏为盈,但净利润只有3.91亿!若均分到旗下735家营业网点的,单店净利润只有50万左右,基本上是出处于亏损状态。
除此之外,二手车市场也被新能源兴起和价格战呈现颓势,截止今年6月,国内二手车库存周期已经达到56天。成交价方面虽稍好于2023年,但下行明显,二手车经销商毛利率在10%以上的不到1%,90%的经营者都在亏钱不是虚言。
所以于公于私,魏建军都急的有道理,一方面行业确实病了,另一方面行业的“病症”也确实影响到像长城这样一时间转不过弯的品牌,更会加速品牌和产品的淘汰。比如暴死的高合、今年被两次曝出欠薪的哪吒、半年改款三次的网红座驾。而长城汽车虽说现在还具备相当可观的盈利能力,可短板也非常明显,因此有人认为魏建军化身“嘴替”发声,是为了引起业界共鸣,从而构建一个适合长城汽车竞争的市场环境?
新能源整体滞后,长城该如何转身?
在此次的采访视频中,另一个巨大的争议点是魏建军对中国新能源技术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电动汽车没什么核心技术,动力电池原始发明技术都是美国的,只有产业链领先。”
从客观事实角度上看,魏建军所言并不算完全错误,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确是全球第一,但暂时没有诞生特斯拉那样的,真正的全球性新能源品牌。只不过他的言论与长城汽车不算理想的新能源结合起来,会给人一种“贬低业界找补”的语境。
根据官方批发销量数据显示,长城汽车的新能源前三季度的成绩是21.14万辆,同比增幅24.15%,渗透率为24.79%。同期的吉利新能源是达到54.58万辆,渗透率为36.62%;长安汽车是44.76万辆,渗透率为38.55%;行业同期渗透率为42.8%。
可以说不论是数量还是渗透率,长城汽车均处于落后状态。
在各乘用车子品牌(不含皮卡)方面,首先我们必须要认肯定坦克品牌在Hi4-T混动技术加持后的爆发力,前三季度旗下新能源车型销量达到7.46万辆,使得坦克品牌增幅达到62.34%。得益于此,长城汽车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超过21万,增长38.72%,占据销量总数据的24%。
只不过在刚需市场,长城汽车的新能源则被吉利、长安的子品牌们甩在身后。如下图所示,WEY品牌为3.28万辆;纯电品牌欧拉跌幅达到39.25%,仅4.71万辆。哈弗品牌为5.6万辆,旗下的哈弗猛龙成主角,为3.71万辆;哈弗枭龙家族则只有4377辆,月均不到500辆。
对此有人认为城汽车是为了整体利益而不参与刚需市场的低价内卷,所以我们能看到长城汽车“销量下行但盈利爆涨”,确实是对价格战乱象的有力回击。
然而这点恰恰也是业界担忧之处,虽说现在中高端越野虽然现在很赚钱,“长城越野”也是现象级的爆款单品IP。但越野并不是刚需赛道,一旦细分饱和需求大幅度下滑,品牌在刚需市场立足不稳,那将是致命打击。
所以魏建军或许该暂停下show time,相较于用呐喊和呼吁整顿出一个适合长城汽车竞争的市场空间,他或许更应该思考如何优化产品和策略,让长城汽车在刚需新能源市场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