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中国贡献利润超6亿美元

汽车商业评论

3746阅读

10-30

撰文 / 涂彦平

编辑 / 黄大路设计 / 师 超

来源 / Detroit Free Press、electrek、路透社等

继通用汽车的第三季度财报超出华尔街预期之后,福特汽车也让华尔街眼前一亮。

福特汽车第三季度的收入为460亿美元,同比增长5%。本季度是该公司连续第10个季度实现收入同比增长。

不过,其第三季度净收入下降了25%至9亿美元,该公司将这一下降归因于其电动汽车相关的10亿美元费用。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的汽车制造商公布的7月至9月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2亿美元增长了18%。

福特表示,目前预计全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100亿美元,调整后自由现金流在75亿至85亿美元之间。

福特汽车首席财务官约翰·劳勒(John Lawler)在与新闻媒体的通话中将福特第三季度的业绩描述为“稳健”,但他表示,这家汽车制造商正在“驾驭”行业中“前所未有的变革”。

此外,福特的股价今年以来下跌了约 6%。

电动汽车继续亏损

福特汽车第三季度在美国的零售销量增长了3%,整体销量与2023年第三季度相比增长了1%。目前,2024年前9个月的整体汽车销量增长了2.7%。

福特公司的商业和软件业务 Ford Pro仍然是主要的增长动力,销量和收入分别增长了9%和13%。该部门还创造了18亿美元的营业利润,息税前利润率为 11.6%。

福特Mustang Mach-E

(图片来源:福特)

尽管如此,福特的电动汽车业务仍然感受到压力。承载电动汽车业务的福特Model e在第三季度亏损了12亿美元。

福特的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12%,第三季度售出23509辆。尽管取得了增长,但福特在美国市场上电动汽车销量被通用汽车和现代汽车集团(包括起亚和捷尼赛思)超越。

不过,福特表示,较低的材料和电池成本使其今年迄今实现了近10亿美元的成本改善。

这些改进不足以克服“全行业定价压力”,因为福特的电动汽车业务在2024年前9个月的亏损达到37亿美元。

“随着我们的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转型,我们与Ford+处于有利地位。”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法利 (Jim Farley) 表示。

法利表示,该公司已采取“强硬行动”,在软件和下一代电动汽车等关键领域创造优势。

福特预计2024年电动汽车业务将亏损约50亿美元。

今年8月,福特曾表示将改变电动汽车战略,以确保电动汽车在推出一年内实现盈利。

劳勒表示,至少在2026年之前,电动汽车的价格压力将保持巨大,因为汽车制造商将向市场推出大量新车型。

随着特斯拉和中国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在过去一年中愈演愈烈,法利对公司的电动汽车阵容做出了艰难的决定。福特取消了备受期待的三排电动车,并将其称为 “个人子弹头列车”,称这款车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盈利。

法利还透露,福特开始在欧洲扩展电动汽车业务。

此外,福特的全球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强劲,本季度增长了30%。

中国相关

“几年前,我们对海外业务进行了重组,我们的全球足迹是福特的关键优势。我们对欧洲、南美、印度和中国进行了重组。2018年,这些地区合计亏损22亿美元,烧掉34亿美元现金。现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实现了集体盈利。”在财报电话会上,法利如此表示。

说到中国市场,法利表示,“我们已经实现轻资产转型几年了。我们拥有强大的合资伙伴,我们的出口业务也在不断增长。”

他提到,中国及其出口现在为福特今年的息税前利润贡献了超过6亿美元。其中包括福特主要向亚洲其他地区和南美洲的出口。

劳勒表示:“‘轻资产’使我们能够在中国保持盈利。这主要来自我们的合资公司或江铃汽车的出口战略,将这些汽车出口到亚洲其他地区和南美洲,则为Ford Blue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谈到未来产品规划,法利称加利福尼亚团队设计的中型电动皮卡的成本结构与未来在墨西哥生产的任何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成本结构相匹配。“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因为60%的BOM已经报价。”

一辆福特F-150 皮卡车在美国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卡车工厂的装配线上▼

(图片来源:路透社)

谈到皮卡时,法利表示:“长城汽车正在泰国进行本地化,他们占据了中国皮卡市场60%的份额。他们是一家非常出色的公司,产品和价值主张都很好,因此我们在这方面有很好的战略。”

谈到欧洲市场,法利表示:“在欧洲,乘用车市场受到了影响,但我们并不参与竞争。在欧洲,我们真正竞争的是商用车业务。我们认为中国人不会成为主要的推动者。”

他还谈到电池,“拥有一个有竞争力的磷酸铁锂电池显然非常非常重要。”

法利透露,福特团队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来开发车辆,从供应商和福特自己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各种不同的供应商,甚至挑战的供应商,对设计进行了验证。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大开眼界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先进部件的真正成本,尤其是因为我们认为像比亚迪这样的公司在电池的可负担性方面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在电动汽车零部件、逆变器、变速箱、电机等方面弥补我们的机会。”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