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小米推出了一款重磅车型——小米SU7 Ultra。让消费者沸腾的不仅是新车刷新纽北赛道四门车圈速纪录,成为纽北史上最快四门车,还在于预售价达到了81.49万元。
雷军介绍,小米SU7 Ultra量产车,将是小米SU 7 系列中最高端的车型。“不用改装,直接驰骋在赛道上,实现可街可赛。”
就在预售价公布的当晚,雷军在微博宣布:小米SU 7 Ultra预订开启10分钟,小订量突破3680台。
从雷军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订单量超出了预期,一定程度上证明了SU7 Ultra的成功。毕竟这款车预售价在81.49万元,小定需要1万,冻结到新车正式开售,即将近5个月的时间,所以这个小定在某程度上看,转化率不会低。
小米SU7 Ultra的成功,也揭示着小米营销策略的成功,以高端、高性能和高价吸引更多的关注。
实际上,类似小米SU7 Ultra成功的案例并不少,打入超豪华市场的售价区间,将近百万的售价,反倒吸引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比亚迪推出仰望品牌,U8和U9售价均超过百万,一经上市便引起了广泛关注。U9也在挑战纽北的路上,相信很快也会有结果出来了。
还有,极氪001推出的FR版本,售价去到了76万元。
实际上,品牌方在打造这些昂贵车型的时候,也没有月销量过万等不切实际的想法,更多是借用这些车型,来提升品牌形象,拉高品牌调性。可以看到,这些品牌售价在同级别中并不低,但都有一定的销量基础。
当然,打造售价将近百万车型的想法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也有企业同样会怀揣品牌往上的梦想,同样在现有的基础上打造出性能版,但选择的是售价亲民路线。
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亲民不一定就是想要的,那些20万元级别的性能版声量反而有限。例如,小鹏推出P7性能版,精灵#3的BRABUS版等。
看似同样是推出性能版,这些企业选择稍微提升性能,售价有所抑制的做法。结果来看,这种对于品牌的提升有限,车型也缺乏让消费者惊艳或震惊的实力,反倒因为售价稍高,让人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同样不走量的情况下,其达到的营销效果反倒没有那些高昂售价的车型好。这就容易让人产生错觉,消费者不差钱,更喜欢售价高昂的性能版,而非亲民的性能版。
小米SU7 Ultra等售价高昂的车型的受欢迎程度,更像是消费者对于厂商造车态度的回应。
就像面对外界关于价格的质疑,雷军的回应:“有人可能会说,你们的车居然卖到了80万,小米是不是飘了?但我们做产品,只会思考它够不够好?它值不值?它是不是超过了大家的预期?”
百万级的售价,是因车辆有所追求,才造成的成本上涨。而且还能提升品牌品牌形象,拉高品牌调性,从而反哺普通版本,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和销量。
所以,不难想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厂商加入到此行列中,拉高品牌定位或者衍生出新的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