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去能听到炮火的一线”!广汽蓄力自主积极转型

道哥说车

6057阅读

11-02

【文/财圈社&道哥说车 李雅萱】前几天广汽三季度报一出,顿时网上就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无他,只因净利润那栏赫然写着1.2亿元,同比下滑97.34%。

对此,集团给出的原因是汽车销量同比下滑、商政投入增加、盈利下降、合营企业优化冗余产能一次性开支、汇率变动引起汇兑损失增加等。

只是唱衰之声仍不绝于耳,甚至隐约有愈演愈烈之势。究竟广汽此番成绩给出这样的解释是否合理呢?广汽这些年又究竟在干什么?

利润下滑非个例,销量已逐步上升

必须提到的是,利润下滑并非个例,而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都在大幅缩水。自2015年起,汽车行业利润率开始呈现逐年下降之势,到2023年已由高点时的8.7%跌至5%,更是在2024年前三季度降至4.6%,直接跌破5%。时至9月,这一数值仅为3.4%,创下近年来最低纪录。可见,价格战已导致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下滑,广汽并非个例。

再看销量,尽管9月产销快报显示,广汽集团前三季度累计销售汽车1,335,050辆,较去年同期下降25.59%,但值得关注的是,其第三季度汽车销量约47.43万辆,环比增长约4%,这是今年以来广汽连续两个季度销量环比增长,从销量来说已成逐步上升的态势。

至于合营企业优化冗余产能一次性开支,这笔开支极可能与广汽本田关闭产线所产生的费用有关。今年9月,本田宣布关闭两条中国合资产线,广汽本田第四生产线位列其中,该生产线年产能在5万辆规模。据悉,类似规模的燃油车产线关闭的相关支出或将达到10几亿元。作为“一次性开支”,而作为“一次性开支”,相关费用也在广汽集团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中进行计提,从而影响了广汽短期内的报表数据。

辉煌的过去,傲人的成绩

回首广汽集团这些年,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其光鲜亮丽的成绩绝不算少。

1999年,第一辆雅阁轿车顺利下线,正式开启了广汽合资合作的征途。当年广汽本田便完成了1万辆的产销任务,第二年产销就达到了3万辆,次年又超过了6万辆。

“这样的速度,就连外资方也没有想到。”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表示。到第四年,国家发改委就批准了广州本田12万辆的扩能项目。此后,广汽又先后与丰田、日野、菲亚特克莱斯勒、三菱成立了合资公司。

在合资风头大盛的同时,广汽自主品牌乘用车方面也没有落后。从首款车型传祺GA5,到在市场站稳脚跟的传祺GS5,再到爆款车型传祺GS4的横空出世,广汽传祺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实现了盈利,最高时贡献广汽集团一半的利润。

2017年7月,广汽更是正式成立新能源公司,并隶属于广汽自主品牌系列,广汽埃安应运而生。2023年,广汽埃安实现全年超48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77%,一跃成为我国第三大新能源品牌,且成为全球产销最快破百万的纯电汽车品牌。

合资加大投入,自主积极转型

尽管,产销和经营业绩下滑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全盘否定一个正在积极转型调整的企业。

合资品牌方面,本田、丰田均已宣布在电动化业务进行大投入。2023年,丰田宣布将在2030年前向纯电业务投入约2430亿元人民币。近期,丰田更是陆续发布多项先进技术,包括可续航1200公里的全固态电池技术,以及热效率高达45%的“超级发动机”。

本田则是在今年5月对其全球电动化战略进行“更新”,宣布到2030财年在电动化及软件领域投入约10万亿日元(约4800亿人民币)的资源,2026年至2030财年为传统燃油车向纯电动车正式转型阶段,到2040年计划实现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全球销售占比100%的目标。

自主品牌方面,近两年纯电汽车增速放缓,专注于纯电汽车的广汽埃安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据悉其将于2024年推出REV车型抢占市场。广汽传祺则是经过三年调整期,积极向新能源科技企业转型,在2023年接连推出三款PHEV车型。

此外,广汽集团还坚持投入研发,截至目前累计自主研发投入已超过500亿元,累计专利申请已超1.9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42.1%。在智能化方面,广汽集团已掌握从L2到L4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其中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L2++城市智驾功能已率先搭载昊铂GT昊铂HT和第二代AION V等车型上市,实现了城区NDA全国开城,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则预计2026年装车搭载。

还有最新消息,自今年11月2日起,广汽集团总部办公地址将从珠江新城CBD搬迁至广州市番禺区,相当于从北京朝阳CBD搬到顺义汽车城。

是逃避吗?是没钱吗?“广汽研究所、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都坐落在番禺汽车城。”广汽集团总经理发文表示,“我们搬过去,就是到听得到‘炮火’的一线去,才能更好地做决策。”

企业发展都是难免起落沉浮,尤其是在当下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汽车行业。广汽虽然目前产销和经营业绩下滑,但其为转型做出的改变和调整都是有目共睹的。只要其在积极应对,曙光或许就在明天。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