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换届在即,卖房换股的古惠南或将黯然退场!

图片

引子:古惠南此前的确曾带领埃安创造过辉煌,但如今,其却很可能会在埃安处于阵痛期时带着遗憾离开。

40052辆,再次出现同比下滑!!!而这已经是其自今年2月份以来在销量上连续9个月出现同比下滑,埃安的发展“瓶颈”由此可见一斑。

近日,广汽埃安公布了其10月份交付情况,在有着“银十”之称的10月份埃安共交付新车40052辆,单独看来,这当然不错。可是,如果我们把其与去年同期的41503辆相比,则同比下滑了3.5%。而这,已是其今年来连续9个月在销量上出现同比下滑。照此趋势下去,别说完成今年最低70万辆的销量目标,就是连去年48万辆的销量,恐怕都很难达到。

图片

而谈到背后的原因,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起初为了追求短期销量所制定的主要面对B端网约车市场的产品战略,可以说难辞其咎。这样的战略,不但影响了广汽埃安后续其他产品在C端用户心中的声誉及销量,而且使其很难摆脱“低端车”的标签,“品牌向上”举步维艰。这也是为何当行业开始洗牌,此前因太追求短期销量,因而没太多技术沉淀的埃安疲态尽显的根本原因。

如今,古惠南年过六旬(网传,有争议),已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加之近日本就已经延迟的广汽换届选举很可能会在近日随时启动,网传曾抵房凑钱以获得埃安期权激励的古惠南,或许不得不带着遗憾告别埃安。

今年来,销量增长乏力

11月初,广汽埃安公布了其最新销量情况。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埃安共卖出40052辆新车,是今年来销量继5月后再次突破4万辆,即便如此,与去年同期相比,这样的销量表现也同比下滑了3.5%。值得一提的是,广汽埃安今年1-10月的单月销量分别为1.1万辆、1万辆、2.79万辆、2.14万辆、4万辆、2.57万辆、2.83万辆、3.18万辆、3.58万辆及4万辆,可以看到除了今年1月在同比上有所上升外,其余月份基本都在同比下滑。

图片

有人可能会说,虽然销量同比大多数月份在下滑,但销量环比却有部分月份在上升,就此而言,埃安的表现其实还是有进步的。这么说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同比下滑太多,意味着在走下坡路。

销量数据显示,由于埃安在大多数月份的销量都同比下滑,今年1-10月其累计销量仅为32.4万辆,同比下滑17.5%。按照年初埃安定下的“保底70万辆,争取80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即便按照最低标准70万辆来算,其在今年只剩下2个月的情况下也只完成了46.29%的目标。换言之,埃安即便想完成今年的最低目标,随后两个月月均销量至少要达18.8万辆,从此前每个月3万辆左右的销量情况来看,完全是不可能的。

不但如此,在今年的销量10个月中有9个月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下,埃安即便想要超越乃至追平去年的销量,都是不太可能的。2023年全年,埃安共卖出48万辆新车,在中国品牌新能源销量排名中仅次于比亚迪。只是到了今年,其月销量几乎很少突破4万辆(如刚过去的10月份),这样的表现使得其今年来的累计销量仅为32.4万辆,离去年48万辆的销量成绩尚且差15.6万辆,这意味着埃安即便是想要追平去年的成绩,今年随后两个月的月均销量也至少要达到7.8万辆,同样几乎不可能。

图片

在国内大多数造车新势力都进步的大环境下,其实原地踏步都已经算得上某种意义上的退步了,毕竟俗话说得好:“不进则退。”而从以上销量数据可知,广汽埃安甚至连原地踏步都不是,而是实实在在的退步了(销量基本连去年都赶不上)。对于这样的销量表现,我们说其在销量上遇到了发展“瓶颈”,都已经算得上是十分客气的表达了。

销量不够,营销来凑?

面对销量增长乏力,在短期无法于技术上取得质的飞跃的埃安,只得寄希望于出奇制胜的营销,但营销毕竟只是锦上添花的事,如果为了获得流量没了底线,其实反而会给自身的品牌和产品带来负面影响。更何况,流量并不等同于销量,其他车企的产品之所以卖得好,主要还是因为产品的品质过硬及满足了当下市场的需求,并非因为营销搞得好。

图片

在此,我们不妨稍具两例埃安在营销上的“不得体”。比如,前段时间埃安的第二款全球新车埃安RT(又被称为埃安迅猛龙)举行新车预售会,为了标榜自身在智能化上表现不俗,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号称该车要对标小鹏MONA M03,然而客观而言,埃安RT在轴距、智驾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不但如此,其还将“战火”引至整个A级纯电轿车市场,只不过小鹏M03因为当时有热度,被迫成为埃安“开刀”的首要目标。

这种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的“拉踩”行为,虽然确实在短期内为埃安RT带来了不错的订单量和热度,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影响了古惠南本人乃至整个埃安品牌的形象。如今,埃安RT上市在即(11月6日),其能否将还算不错的订单量转为大定,目前还很难说。

此外,今年6月份,埃安还邀请网红司马南进入工厂考察,似乎企图借助他的流量为自己及埃安进行宣传。我们都知道,司马南虽然在网络平台上粉丝量约数千万,但个人形象及言论却极具争议性。然而,正是面对这样一位颇有争议性的人物,古惠南当时却在微博宣称,自己和司马南一见如故,聊得非常投机,这一行为颇有点“黑红”也是红的意味。

图片

该言论一出来,很多网友瞬间对埃安的品牌形象又扣了几分。比如,有些网友表示:“广汽埃安也就那样了,和司马南之类合流真是没格局,太失望了。”而有些网友们甚至情绪激烈,态度明确:“因为司马南,绝不买广汽埃安的车”“抵制司马南,抵制埃安”“看来这车是不打算卖了”“客群很精准——司马南的粉丝和其追随者们”“简直是自杀式营销”。

最后,广汽埃安为了蹭热度,还曾自称“巨头”。在今年9月10日,苹果和华为于同一天举办新品发布会,按理说,两大科技巨头正面交锋,本来与汽车行业的埃安没有太大关系,然而当时,埃安官方却发布了一条博文,其中有句话为:“科技三巨头华为、埃安、苹果。”该行为被网友评价为“没有热度,硬蹭热度”,引起不少人进一步的反感。

图片

业内认为,埃安之所以在营销上一次次地突破“底线”,除了跟其今年以来销量增长乏力有关外,也跟其在财务上的持续亏损有关。2019-2022年,广汽埃安的净利润分别为-6.21亿元、-6.88亿元、-13.89亿元、-20.6亿元,亏损幅度可谓一年比一年多。今年,其财务表现仍然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今年上半年,埃安实现营业额124.01亿元,同比下滑44.61%,可谓“腰斩”。这样的表现进一步拉低了广汽的利润,前三个季度广汽集团净利润同比下滑97.34%,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146.49%至-18.7亿元,换言之,广汽的主营业务已转盈为亏了。

成也古惠南,败也古惠南

说起广汽埃安的销量为何出现增长乏力,则不得不提到其一直以来被大家议论的“面向B端网约车市场”这一当初的决策了,正是这一决策带来了如今诸多的后遗症,而这一决策的最终拍板者无疑是古惠南。

图片

2018-2023年,埃安的年销量直接从2万辆猛增至48万辆,6年间增长了超20倍。爆发式增长的主因,是吃到了B端网约车市场的红利。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尤其在埃安所在地广东广州,大家可以看到广汽埃安的主力车型AION S、AION Y被很多车主用来跑滴滴、高德打车。此外,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出租网约车市场新车共85万辆。其中,广汽埃安旗下车型约为22万辆,占新增总数约25%。以此计算,广汽埃安去年的网约车市场销量,占其自身全年总销量48万辆的46%左右。

只是,这样的产品并没有什么技术壁垒。到了今天,一方面网约车发展高峰期已过,这一市场已越来越饱和。一方面,竞品纷纷下沉、死磕性价比,蚕食埃安的市场。在此情况下,埃安的销量下滑就是顺理成章的。

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此前的统计,今年8月31日,各地共发放网约车运营所需的车辆运输证310.1万本,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3万,而去年比前年增加的数字则是63.2万。增量收窄,反映出该市场正在渐趋饱和。

图片

渐趋饱和的原因,除了该市场增长本身有上限外,也与其他车企竞品表现凶猛有关。比如,比亚迪也曾在B端网约车市场占据较高份额,比亚迪e2与秦 Plus在打车时非常常见。不过,与广汽埃安不同的是,比亚迪没有固守B端市场,而是面向C端消费者相继推出了汉、唐、海豹等多款中高端车型,并推出了方程豹、腾势、仰望等高端乃至超高端品牌,且销量还算不错,这极大地稀释了网约车形象给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实际上广汽埃安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后来推出了高端品牌昊铂,企图以此来减少埃安的B端产品对品牌带来的影响。遗憾的是,去年昊铂品牌总销量仅为8087辆。今年,这样的情况依旧没有改观,1至8月昊铂累计销量8721辆,甚至不如大多数品牌单月的销量。

为了去掉“网约车”的形象,广汽埃安如今开始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独特的品牌定位和发展突破口,而从最近推出的埃安霸王龙和埃安迅猛龙这两款车来看,这一突破口很可能是智能驾驶。客观而言,埃安新推出的两款车型虽然均配备了激光雷达和英伟达Orin-X芯片,无需高精地图,能实现高速、城市NDA功能以及自动泊车功能,但现在起步还是太晚,很难在短期内改变用户的看法。这主要是因为智驾与安全息息相关,在技术、数据和模型训练等方面均需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持续优化,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信任。

图片

总而言之,多年布局网约车市场,让广汽埃安B端的调性深入人心,其想要短期内改变低端形象、走C端之路并不容易。当然,依靠古惠南的B端网约车战略,埃安的确曾在销量上辉煌过,只是如今想要改变形象,经历阵痛似乎不可避免,真可谓成也古惠南,败也古惠南。

原本定于10月8日前后举行的广汽集团之换届选举虽被延期了,但根据内部人士近日透露的消息来看,换届选举大概率会在近日重新启动,这其中就涉及年过六旬的古惠南之去留问题。随着已到达最后退休年龄的广汽董事长曾庆洪的退休,作为其同班人马的古惠南届时大概率也会带着遗憾告别广汽埃安。留给古惠南的时间的确不多了。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