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嘴输给“小草房”,上汽的困局在于不肯赚“辛苦钱”?

汽车很听话

5832阅读

11-05

大家一直都在批评国企(汽车行业),而实际上,民企是表现好一些,比如吉利、比亚迪,但是也有国企表现不错,比如奇瑞,只不过奇瑞是地方国企,虽然比不上大国企,但是现在已经相当大的地方国企了,行业里数一数二的。

咱们今天就拿离得不远且有渊源的两个企业比较一下,以期给行业以启发。现在大环境不太好,汽车已经是支柱产业,还是很有值得大家关注的地方的。

10月30日,上汽发布了第三季度的财报。老实说,很惨。营收同比下滑25.58%不说,净利润只剩下2.80亿元,同比下降了93.53%。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经营状况已经岌岌可危。

相隔300多公里的奇瑞,却是另一番景象。9月销量24.5万辆,出口破10万,新能源破5万,官方说法是三项“历史新高”。不管愿不愿意承认,奇瑞正在以行业12倍速加速生长,也是当前国内发展最好的车企之一。

很多人说上汽的问题是转型不力,新能源时代来了,合资整体下跌,上汽没能躲过去,属于“非战之罪”。问题是奇瑞也就是去年才开始宣布“不客气”,为什么就能做到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双增长呢?

上汽的问题究竟在哪?奇瑞的优势又是什么?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陆家嘴VS 小草房

上汽是一家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企业,1958年就生产出了凤凰牌轿车,实现了上海汽车工业轿车制造“零的突破”。1987年,汽车工业就已经成为上海第一支柱产业。不说上海了,甚至可以说全国最好的汽车资源都给了上汽。

奇瑞则是一家名副其实的“草根”企业,1997年在芜湖市北郊的一片荒滩上打下第一根桩,真正是从简陋的“小草房”里开始创业之路。

而且这两家还有一段神奇的“渊源”,奇瑞造出第一款自主车型风云时,当时的奇瑞汽车还没有“准生证”。就是车造出来了,却只能在省内偷偷卖,需要挂靠其他有生产资质的车企。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个“身份”,奇瑞找到上汽软磨硬泡,终于同意给奇瑞授权挂靠,代价是拿走了奇瑞20%股份,因此早期奇瑞的车挂的还是“上汽奇瑞”的尾标。当然这段时间不长,奇瑞一直想独立自主,上汽也看不上奇瑞这点钱,两家很快就分手了。

这其实就是早期两家车企的缩影,上汽轻轻松松就得到了一切。身处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身边就有4所985工程大学和10所211工程大学,还有全国各地投奔而来的人才。大多数的一线零部件企业,也选择将总部放在上海,上汽可以直接“取用”。国内第一家合资公司是属于上汽的,第一家外资独资公司,也就是特斯拉,也选择落地上海,直接带来了全套的产业链。

而身处芜湖的奇瑞,可以说什么也没有。一线的政策支持没有,人才没有,供应链也没有,全靠自己一点一点去争取。就是这样的奇瑞,却比上汽转型更快,还是快得多,想想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科技创新:奇瑞的日常,上汽的痛苦之源

其实奇瑞与上汽最大的区别,就在科技创新上。奇瑞也不是总能抓住市场“热点”,上汽的飞凡、智己都做好几年了,奇瑞才真正开始在新能源领域发力。“方盒子”车型已经遍地了,奇瑞的捷途才带着“旅行+”的理念开始发力。但奇瑞有一个很神奇的点,那就是什么都敢造,而且造什么都不怕。

以最新上市的瑞虎8L为例,这款车最大的卖点,就是全系标配2.0T发动机加8AT变速箱。奇瑞自研的2.0T发动机动力强悍,能满足大部分的日常需求,自研的8AT也足够平顺,新增的5+2布局实用性也非常棒。再加上10万出头的价格,可以说是推出即火。但对于上汽来说,就不大可能推出这样的车,因为成本就“包不住”,上汽可不敢说自研8AT变速箱。

再比如新上市的捷途T1,定位是入门级的轻越野SUV。虽然并非传统的越野车,但离地间隙200mm、涉水深度600mm,车身纵向通过角19°、接近角28°、离去角29°,这些都需要全新设计、验证。虽然没有非承载式车身,却要有比传统城市SUV更高的操控极限。还有车内配备的2.2kW内放电+6.6kW外放电,同样也需要研发。

这样的车如果给上汽去开发,没有三年时间下不来,同时很多技术细节需要外部支持。但奇瑞只需要一年多就开发完成了,并且完全靠自研就能搞定。因此并非奇瑞转型更快,眼光更准,其实就是奇瑞的研发能力更强。两家同时开始做一件事,奇瑞能做成,上汽就够呛。

是因为奇瑞的工程师比上汽的工程师能力更强吗?当然不是,前面也说了,上海所拥有的人才资源是芜湖所无法比拟的。对于顶尖人才来说,可能也更倾向于留在上海,毕竟这里自带“学区房”,甚至奇瑞自己也有上海的研发中心。

奇瑞的优势,说起来其实有点心酸,那就是这家企业,如果不创新,压根就无法生存。为什么奇瑞要拼命自研发动机、变速箱,因为没有国际巨头与他“合资”,奇瑞拿不到现成的资源,更无法做到“躺赢”。如果不自研,只依赖供应商,以奇瑞的品牌溢价能力,压根无法与其他车企竞争。

就像苦孩子比富人家孩子更能适应差环境而努力生存一样,奇瑞与上汽的区别就在这里。

而上汽呢,它赚钱的手段多太多了,可以通过合资,直接从巨头手中赚钱。也能通过上海本地的政策限制,直接把油箱大于38L的新能源车踢出“补贴目录”,自己独享市场。同样做出口,上汽通过收购英国品牌,率先打开了英联邦的市场。奇瑞则是从20多年前就开始“下海”,走的是找私人合作的路子,从几百台的出口量开始,一步一步做到如今的规模。

奇瑞靠什么打动市场?很多时候其实就是“自砍三刀”,起步即高配,中型混动SUV,十三四万就能买定离手,赚的全是“辛苦钱”。就是所有环节都是亲力亲为,最后才能赚到一点点的利润。这样的事,上汽是做不到的。前阵子上汽老总喊话,让零部件企业别想着赚钱,安心当成本中心,受到了强力反弹。足以说明,上汽内部就没有“吃苦”这个概念。

从这个角度来说,奇瑞能够转型成功,确实是占了便宜。占的却是这么多年吃苦的便宜,因为一直在吃苦,所以市场再怎么卷,奇瑞反倒不觉得苦。上汽觉得一下子要规划、推出那么多新车,要将整个产品线重新布局,太累了、太难了。奇瑞却觉得,这不是最好的时代吗?以前辛辛苦苦造车还卖不出去,如今一卖一个准还有钱赚,还有更多的钱投注到研发领域,这是最好的时光。

小草房能战胜陆家嘴,凭借的就是更胜一筹的“吃苦”能力。愿不愿意去具备这样的能力,将决定上汽的未来走向。

其实现在的上汽,也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裁员不是最好的办法,大家一起下定吃苦增效的心,不再想着昔日的轻松享受,好好地研究市场,研发技术,减本增效,才是上策。领导不必再抱幻想靠国家救济,员工不再想着以前如何如何,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否则,大厦之倾也非人力所能抵挡。

这么大一个企业,这么多员工,每个员工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我们真心希望上汽早日振作起来,借助上汽大众的复兴,重回昔日荣光!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