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油转电” ,国产新能源车即将雄起

智电车讯

3634阅读

2024-11-11

一则通知,激起千层浪,公务用车“油转电”大幕开启。10月28日,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公务用车应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指出,国产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重大利好,这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中国公务车的变迁,映射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程

回顾中国汽车变迁,从依靠进口、到引入合资,到中国品牌摸着石头过河、再到自主新能源的崛起,不仅折射出汽车技术的革新史,也反映出新中国汽车发展的进程。而中国的公务用车,其实就是这趟进程的一面镜子。

新中国建国初期,汽车工业刚起步,公务用车基本依赖进口,普通人几个月工资只够买一辆自行车,对于汽车这样的奢侈品“只有远观不可进瞻”。1958年,新中国轿车工业开始起步,陆续造出了大红旗轿车和上海SH760轿车,有了中国人自主研发制造的公务车。彼时由于国产轿车产能低,品控也较弱,公务车更多的还是依靠进口。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先后从欧洲、日本等引进了不少车型,如奥迪100丰田皇冠等车型,这些车型凭借着其世界领先的技术,成为了当时那个年代中国人对汽车最早的印象。

随着我国工业逐步发展,汽车产业进入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时代,以德系车为首的一众公务车成了一代人永恒的印记,桑塔纳、捷达、奥迪A6等成为经典的公务车形象,这些车型凭借着领先的技术,扎实耐用的品控,树立了德系车大气沉稳的品牌形象,也为公务车贴上了一张长达数十年的标签。

时至今日,我国汽车工业突飞猛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从追赶者,跨越到了领先者的位置。且随着充电设施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的诸多优势愈发凸显。尤其是绿色环保、用车成本低、空间布局合理等特点,使其不仅在销售占比上超过了燃油车,也终于赢得了用车机关青睐。现如今,我们也能分别在北京和杭州的街头见到极狐和极氪的警车。这一抹熟悉又陌生的味道让路人也不禁涌起一股民族自豪感。

公用和民用市场融合共赢,惠民利民造福于民

据了解,截止2022年底,中国的公务用车保有量约为500万辆,这一数量为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提供了充足的需求基础。这不仅是顺应时代,更是对中国新能源车品质的认可,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将带动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规范化运营管理。更重要的是,《通知》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共享,如此进一步提升了充电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宏观需求。

岚图知音作为居家和商务通用车型,其超广泛的充电资源也能与公务用车补能网络打通,造福更多车主。作为公务用车,岚图知音的5C超充、901km超长续航等硬核产品力,还能减少充电时间、充电频次,让相关单位的充电桩资源最大程度上服务普通消费者,惠民利民,真正造福于民。

尤其是在5C超充、901km超长续航和得房率同级最优的大空间三大方面,堪称当代公务用车的典范。众所周知,公务用车使用频率高,对于通勤效率也有极高的要求,而这一点又是很多新能源车型的软肋,但却恰恰是岚图知音的强项。5C超充可以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515公里,电量从20%充至80%也仅需十分钟。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办事效率,还可以减少对充电桩等公共资源的占用。仅以警务用车为例,警察需要长期在外执勤,通过快速补能就可以尽快赶往下一个执勤点。再比如,岚图知音CLTC工况下901km的最长续航表现,在寒冷的冬天,可以提供足够的电量,让在外执勤的公务人员放心地开空调。岚图知音86.7%的同级最优得房率和灵动的大空间,对执行公务所带的各种人员或物品都能轻松拿捏。

新时代公务用车长啥样,岚图知音来打样

过去的时间,迈腾、帕萨特、别克GL8等传统燃油车一直是公务用车的主力军,这些车型拥有品牌知名度高、造型大气稳重、乘员空间大、质量皮实耐用、后期养护成本低等优势,作为公务用车非常实用。伴随新能源时代的变迁,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纵观全球,汽车强国往往也是经济强国,公务用车用本国品牌基本是国际惯例。公务用车代表的是政府机构的门面。时代变了,公务车也该与时俱进。过去,我国汽车工业羸弱,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依赖进口或者合资车;今非昔比,我国不仅成为全球汽车第一产销大国,也是出口大国,岚图知音等很多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上市热销,更在国外上市备受海外用户青睐。

在绿色环保、双碳目标成为全球共识的大环境下,我国公务车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背后不仅仅是顺应环保的全球主旋律,更多还是一种民族自信以及工业发展的缩影。

此次《通知》标志着公务用车“油转电”大时代即将来临,也将是新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正如岚图知音掌握核心三电技术一样,中国的汽车工业也即将进入黄金时代,一个将核心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时代。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