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乘联会发文称,10月全国狭义乘用车零售226.1万辆,同比增长11.3%,环比增长7.2%。今年1-10月累计零售1,783.5万辆,同比增长3.2%。
全国整体车市零售量向上,汽车行业发展越来越好。
·10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52.9%。
在报废更新政策推动下,10月国内新能源零售渗透率持续稳定在52.9%的高位,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且已连续四个月超50%。
国家层面实施“油电同权”,在税收政策、购车补贴等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因此现在传统燃油车跌幅有所好转,所以也使得新能源零售量持续破半的速率也开始放缓,近两月有略微回落迹象,与8月的53.7%相比,9月和10月分别为53.3%和52.9%。
“插电和增程”成为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从具体能源类型的零售增长速度和销量上来看,10月纯电占比67.3%、插混占比40.5%、增程占比11.7%。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插电和增程”车型的同比增长速率,分别达到了107.7%和55.2%!现属于车企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的“香饽饽”,谁能更快地入局,就能“捞到一笔大的”。
“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下线”、“比亚迪单月销量突破50万辆”,“零跑成为蔚小李之后第四个成功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全球每卖出三辆混动就有一辆是比亚迪”......
这些都是前辈闯出来的路,新能源发展,利用插混或增程提供更多选择,这些车企现赚得“盆满钵满”的甜头想必大家都看在眼里。
当然还有后来居上的,问界、阿维塔、岚图、吉利银河、深蓝、启源、极狐等等,市场销量的反馈也是普遍偏好。
据不完全统计,增程车型近期受到众多车企推捧加入。
未来,小米计划2026年推出增程式SUV消息已传出;小鹏确定增程路线,首款为大型SUV;蔚来中东投资方希望在海外推出增程车;智己汽车首款增程车明年一季度发布;上汽大众联合子品牌Scout发布增程皮卡/SUV,设计市面上首款集成一体化的“增程器总成”系统,预计2027年上市;北汽、奇瑞等传统车企也调整战略布局增程式产品。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电池界的“扛把子”宁德时代,10月底发布了骁遥超级增混电池,该电池针对正在快速发展的增程和插混汽车市场,据宁德时代介绍,这是全球首款纯电续航在400公里以上,且兼具4C超充的增混电池,也是把增程的优先级又提到了另一个高度,值得更多消费者选择。
市场背景不利,燃油车迫切需要“破局”
话说回来,新能源发展势头是强劲,油车呢?
根据11月11号,乘联会公布的最新消息显示:
·10月常规燃油车零售106.6万辆,同比下降16.1%;1-10月常规燃油车零售950.8万辆,同比下降16.0%。
相较于前几个月百分之二三十,已回落于平均水平,但据悉,该燃油车的销量不仅得益于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也很大程度是通过“以价换量”,甚至不少来自合资车企的赔本吆喝带来的好业绩。
很好验证了那句话——没有不合适的车,只有不合适的价格。
但传统车企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方面,燃油车将面临退市,欧洲各国纷纷列出“禁燃”时间表,快则2025年,慢则2050年。另一方面,汽车行业以电力驱动为主的变革形成新能源应用突破口,且国内新能源渗透率更是多月破半,各大车企在智能化方面展开竞争激烈,力求在内卷的车市红海下站稳脚跟。
自去年起,合资车在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小,主流的合资车企有:大众、丰田、宝马、日产、奔驰、奥迪、本田,这些无不“跌声一片”,无不开始尝试转型。
大众削减在德工厂,将业务重心向中国合肥转移,大力发展新能源领域;
宝马和丰田官宣合作发展氢能源,预计2026年推出首款合作车型;
日产与五菱合作将成立合资公司,提供与自动驾驶和将电动汽车电池用作家用蓄电池的业务;
奥迪上汽将联合推出三款新车型,都只为纯电,第一款车型2025年下半年问世;
广本和东本也顺应新能源发展趋势,先后推出英诗派、雅阁等新能源车型累计近10款;
奔驰退出比亚迪腾势,专心发展新能源EQ系列,9月奔驰计划在华投资超140亿元,打造奔驰模块化架构(MMA)平台的全新车型......
汽车网评:
征途漫漫从头越,奋楫扬帆向未来
国内新能源渗透率已持续4个月破半,汽车行业整体向上,新能源的势头发展最为强劲,但过于在价格上内卷,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有限,以致大鱼吃小鱼、优胜劣汰的现象屡见不鲜。
近一两年,在新能源渐占主导的汽车市场,合资车国内销量指标多呈负增长,压力巨大,这也是全球汽车向电动化转型的缩影。
车企需深度改革、适当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协作降低研发成本。实际上,合资车企合作是为缓解全球竞争转型中的阵痛与焦虑,但在新势力能源内卷环境下,其努力成果未必有市场竞争力、能获消费者认可,可能只是权宜之计,是釜底抽薪,治标不治本的表现。
未来,汽车厂商要紧跟政策时事、把握消费者需求变化,选好并坚定能源发展之路,保持创新,发挥核心产品竞争力,方可在内卷的车市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