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共生: 一汽-大众持续做优补强核心供应链

环球汽车网

5837阅读

11-15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和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能否顺应趋势、持续做优做强是关乎企业成败的关键。对于正在加速转型的一汽-大众采购体系而言,持续优化、补强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强大供应链无疑是责无旁贷的使命。他们以变应变,一方面引领传统核心供应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降本增效,持续强化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面对公司日益增多的新能源产品,他们加快选择和培育与主机厂适配的全新供应商伙伴,为企业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产品落地提供不可或缺的供应链支撑。

在过去33年的高质量发展中,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一直是一汽-大众取得骄人业绩的重要支撑。随着行业新四化时代的快速到来,一汽-大众正在进行全体系的转型变革,采购体系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无疑是巨大的。“车企的竞争到最后就是供应链的竞争,如何持续地打造供应链的竞争力,这是我们非常核心的任务。”一汽-大众生产材料采购部程小锋部长说。

一汽-大众生产材料采购部部长 程小峰

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进行从过去燃油车向新能源化、智能化、电动化进行结构性的转变,一汽-大众也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过去几年,他们从企业战略、产品战略端做了很多布局,现在已到落地阶段,随着新能源产品的逐渐增多,整个供应链必须适配企业的产品战略,面对新的格局,采购体系重新审视、梳理供应商队伍,开始新的资源架构。今年的关键点是在供应链的布局上,必须在推动向新能源化、智能化的结构转型上做足功课。

供应链战略要适配企业战略,这一点在当今时代尤为重要。程小锋部长说,供应链不是简单的采购,采购部门作为一个桥梁,要连接起供应链跟一汽-大众相关体系的深度合作,包括跟研发领域、质量领域、制造领域的深度合作,让主机厂与供应商从过去简单的甲方乙方关系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站在一个平台上,一个框架下,成为一个团队去工作,这样才能让速度和效率最大化,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全车顶解决方案供应商伟巴斯特在中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史,目前是全球汽车制造商的创新系统合作伙伴,世界百强汽车零配件供应商之一。2002年伟巴斯特在长春建立第一家工厂,开始为一汽-大众宝来供货,后来又相继为速腾、高尔夫、迈腾、奥迪A3/A4/Q5/A6提供高品质的天窗产品,可以说与一汽-大众有着非常深远的合作。

伟巴斯特中国区总裁张丽华说,伟巴斯特的布局也都是跟随一汽-大众发展步伐的,从最早的落户长春,到后来随一汽-大众几大基地在周边建厂,因为一汽-大众是伟巴斯特整个中国区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客户。

在多年的合作中,伟巴斯特深度参与到一汽-大众整车研发中,从早期的车型产品规划定义,伟巴斯特会结合消费者需求调研给出建议,参与讨论定义汽车天窗,一起定制打造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合作以来,伟巴斯特获得一汽-大众优秀供应商、优秀质量供应商各类奖项13个,能得到最大客户的认可是我们最重要的成就。”特别是2023年3月,伟巴斯特获得了由一汽-大众颁发的“众志保供奖”,这是一汽-大众对伟巴斯特在2022年12月疫情期间对保供行动的嘉奖,代表了一汽-大众对伟巴斯特在非常时期排除万难、保证及时高质量交付的充分肯定。

面对汽车新四化的趋势,伟巴斯特在加强车顶系统业务的同时,主动投入到新能源电动化业务领域,为整车客户配套动力电池和高压电加热器。在车顶系统天窗领域,伟巴斯特在尝试突破传统的天窗功能,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和产品,比如智能玻璃车顶产品,包含创新互动氛围灯星空车顶、可调光技术、太阳能车顶,还有应用于智能驾驶场景的智能车顶模块系统,以及智能车顶影院系统。

数字化、智能化向传统供应商快速延伸

降本增效是企业永恒的追求,尤其在行业内卷日益加剧的当下,不管是主机厂还是供应商,成本的压力都是巨大的。优秀的供应链体系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几年来,通过全体系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一汽-大众的数字化已嵌入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在成本、质量、效率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走在传统车企的前列。而关联数百家供应商的采购体系除了自身转型之外,还必须把转型向供应链延伸,让供应商的相关数据与一汽-大众互联互通,使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有更好的协同。“今年我们更关键的一个点,就是助力传统供应商企业如何去降本减费,降低冗余,减少浪费,减少不合理,提高竞争力。”程小锋部长说,通过这几年的数字化变革,一汽-大众的数字化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也给供应商做了很多输出,包括跟很多供应商共同去做一些低成本的自动化、数字化系统的改造,比如与主机厂质量过程的直连、物流过程的直连,提高供应链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不断的提高整体竞争力。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企业可以实现对供应链的实时监控、预测和优化,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事实上,零部件企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仅是跟上主机厂发展步伐的需要,也是他们在新形势下做强自身的内在需求。

浙江科博达工业有限公司从2007年开始正式为一汽-大众配套,首款产品为一汽-大众奥迪A6L车型开发出HID-600氙气灯电子镇流器——这也是一汽-大众第一个国产化的汽车电子零部件产品,后面陆续有燃油泵控制器、空调鼓风机控制器、氛围灯等多个配套产品,成为一汽-大众优秀的合作伙伴。科博达早在2014年开始推进智能制造,目前生产自动化率高达80%以上,数字化率高达95%以上,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了很好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文化,也是第一批与一汽-大众数字联网的供应商。对科博达来说,通过与合作伙伴深度链接,能够实现从客户需求、产能规划、采购需求、采购订单、交期回复等各环节全部通过智能信息化技术链接,在数字化价值流里进行流转,供应链更加透明,响应速度明显提升。

“传统车企中变化最快的就是一汽-大众”科博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邱晓荣说,与一汽-大众一样,积极拥抱变化的科博达公司在做数据互联,将相关数据直接链接到现场,一汽-大众随时可以看到。“科博达现在也在跟很多其他主机厂做深度的数据互联,我们也会把好的经验分享给一汽-大众。”他相信,从传统产品到智能化的产品的过程中,科博达与一汽-大众一定会在战略层面建立起双赢共生的合作关系。

构建“强新共赢”的新格局

在一汽-大众800家左右的一级供应商格局中,大多数是与一汽-大众同舟共济多年的合作伙伴,其中既有是像伟巴斯特、博世、大陆这样在各自领域名列前茅的国际供应商,也有像亚普这样跟随一汽-大众一同成长进来的本土优秀供应商。除了这些“老朋友 ”,如今在一汽-大众的供应链上,又新增了30余家像立讯精密、美的威灵这样的“新面孔”——他们是一汽-大众为新能源产品布局而拓展的“新朋友圈”。

产业格局的变化让一些有胆识、有实力的民用产品企业成为汽车零部件业起点高、发展快的新进入者。对一汽-大众来说,新供应商的引入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在大量的筛选中找到能与企业标准和体系适配的佼佼者,然后去培育、去磨合,这是源于一汽-大众一直以来对造车的敬畏,对品质的坚守。

家电行业巨头“美的”旗下的威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作为美的集团智慧交通战略的重要布局,美的威灵汽车部件聚焦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电驱动、底盘执行系统”三大领域的增量部件,产品涵盖电动压缩机、热管理集成模组、驱动电机、EPS转向电机、电子油泵、电子水泵、电子膨胀阀、电磁阀等,致力于为绿色出行提供一流核心部件及系统解决方案。

“虽然是汽车部件的后进入者,但威灵汽车有三大明显的竞争优势:一是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二是强大的成本竞争力,三是快速的交付能力。”美的威灵汽车部件营销总监何才胜说。威灵汽车得益于美的集团每年4亿台电机的成本背书,以及包括压缩机、电机、芯片、散热部件等多品类产品的体系优势,集群效应十分明显,能够有效形成成本节约、合作、创新等多种效果。比如电动压缩机400v33cc就具有超静音、高转速、高效率、轻量化等众多竞争优势,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

据悉,威灵汽车目前已经获得一汽-大众PHEV项目(电动压缩机400v33cc)定点,另外还有HEV项目在走沿用定点流程,未来有望与一汽-大众在电动压缩机领域会有深度合作。

从生产电脑连接器起家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现在是全球领先的精密零部件生产商,为消费电子、通信和数据中心、汽车和医疗领域提供关键组件、模组及系统组装。多年来,立讯集团以内增+外延双轨并行的方式快速发展,立讯集团的汽车事业处于2012年正式成立,业务涉及汽车神经系统、汽车智能驾驶、汽车动力系统以及汽车智能驾舱四大领域。

“得益于立讯融入血液中的成本意识和服务意识,凭借消费电子和汽车的独特结合,让立讯汽车电子产品业务能够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并提供有竞争力的整体解决方案。”立讯精密汽车事业群总经理李晶自信地说,立讯是有长远战略的公司,就喜欢和一汽-大众这样要求高的企业走到一起,这样才能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愈演愈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纵观当下汽车竞争发展格局,供应链的变与不变并存。不变之处比如:效率和成本的导向不变;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全球产业链实现发展的模式也未改变。变化之处:由于疫情、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供应链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供应链出现本土化回流的趋势;为了应对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企业开始寻求供应链的多元化和分散化;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供应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汽车供应链的重要趋势。

正如美的集团、立讯精密等企业进军汽车板块给供应链体系,不仅促进了供应链结构的优化和技术的创新,还推动了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一汽-大众在构建与供应链强强联合的战略伙伴关系又有了新的高度——在战略眼光上,在合作意识上,在研发能力上,在品质追求上,在环保作为上等等,只有理念契合、互相适配才能彼此成就,才能双赢共生。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